传奇父子:从日本民艺美学理论家到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

zoޛ)j馝}׭F文化财富,并把这股风潮引来中国。1916年他访问北京,与英国陶艺家巴纳德·里奇会合,看到了许多中国的文物,充分感受到作为“精神的、物化的艺术之美”。

这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收集东西,而是要使民艺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当中去。简洁与实用,转而成为日本社会的美学标准。它使地方上幸存的民间手工艺传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也产生了一批有名的工艺家。

柳宗悦有个儿子叫柳宗理,自小就在房子里父亲恋物癖般堆叠的各种器物间跑来跑去。长大后他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在那个时代,一所名为包豪斯的设计学校正在扭转全球的设计风向,柳宗理偶然去听了一堂包豪斯进修归来的教师讲座,受到莫大的震动。柳宗理曾回忆说:“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很难相信我有多么的震惊。在那时这种观点是革命性的,我深受感动。”

不知是不是为了向父亲致敬,柳宗理于1984年开始在《民艺》杂志撰写专栏,每期挑一件海内外的工艺品,学着父亲散文集《日本手工艺》的笔触来描绘现代机械设计。这些散文被集结成册,名为《日常用品中不自知的美》。父亲柳宗悦曾在《民艺论》中毫不客气的写道:“机械产品能超越手工品之美的一件也没有。今后也没有指望。”然而柳宗理这42篇真诚的小散文彻底击倒了父亲的论断,这不是出于叛逆,而是对父亲真真正正的理解。父亲没有错,改变的是时代而已。

他不画草图,直接用手的直觉来启发灵感的方向,有时会设计出完全意料之外的结果,比如那个令他扬名世界的“蝴蝶凳”。设计这把凳子是个西西弗斯式的漫长过程:先做四分之一大小的石膏模型,确定了大致方向就做1:1模型,然后直接坐在这个模型凳上,思考其不足之处,改进缺点做第二个,第三个……就这么一直做了三年,直到有一天满意了。蝴蝶凳的横空出世震惊设计界。柳宗理就此赢得米兰设计金奖,并成为第一个参与阿斯彭国际设计大会的日本人。 “用手去感受,手上会有答案。”这是父亲教的。

从日本民间手工艺理论家到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柳宗悦、柳宗理父子二人的历程就像一个头尾相接,完美契合的神秘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