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体会

  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体会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一个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宏大主题,也是一个承接时代、紧贴民生的系统工程,宏大是落于历史坐标轴上的篇幅。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五中全会个人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资料,欢迎参阅。

  心得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份高屋建瓴、纲目清晰的《建议》囊括了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发展思路与创新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图鉴指南。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一个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宏大主题,也是一个承接时代、紧贴民生的系统工程,宏大是落于历史坐标轴上的篇幅,系统是落于空间坐标轴上的架构,各项事业的“千帆竞发”离不开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策制度的保障,必须由“行动指南”来提供遵循与指导。《建议》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既有对“十三五”前情的“全景概览”,有对风险挑战的“扫描透视”,有承前启后的“再次提出”,也有顺应时势的“重点强调”,15个部分、60条、约2万字,内容详实、高度概括,具有与时俱进、谋长虑远、深蕴细节的特点,勾画了速度更快、质量更优、动力更强的发展蓝图,为新时期紧抓战略机遇期、迈向崭新征程标明了具体方位。

  “全景概览”拉动发展规律轴带,筑实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奋斗、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有力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中,“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的“全景概览”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面对“十四五”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继续筑实发展道路,聚焦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定前行,胸怀“两个大局”,在理顺发展脉络、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节奏中铺石筑路、搭梁架桥,朝着共同的目标蹄疾步稳、再创辉煌。

  “扫描透视”拉动强基固本轴带,积蓄发展势能。《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防范风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奋斗征程中开启御风险和攻难关,战危机和育新机,应变局和开新局的“攻守战”,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展势能。从近景看远景是视角的延伸、从高处看远处是视野的拓展。这份“行动纲领”站在“十三五”的发展台阶上进行远景瞭望,既瞄准问题特征与实践要求,也明晰显著优势与发展短板,对不断提升科学谋划、抵御风险、狠抓落实的能力作出了要求,对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供了指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领航导路,是对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与把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发展势能。

  “再次提出”拉动人民力量轴带,厚植发展优势。无论是在网上征询人民群众对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还是先后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系列座谈会,都体现了建议稿的起草是充分发扬民主、汇聚人民智慧的成果。《建议》广泛吸纳和收集了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民众视角,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是对人民所愿所盼、所呼所求的热切回应。“人民”是《建议》起草过程的“关键词”,也是《建议》内容中的“重点词”,迈步“十四五”,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向心力量,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社会活力,集中人民的力量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经济”“人与文化”等关系,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决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各种艰巨挑战和难关险隘,厚植发展的最大优势。

  “重点强调”拉动创新创造轴带,释放发展活力。《建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优势。回眸“十三五”,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下,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毋庸置疑,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已经占据核心地位。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持续用力,用好创新创造“第一动力”,让发展焕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集聚资源、筑造高地、产业升级、引流人才,建强“融通链条”、培育“创新生态”,在“四个面向”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以自主创新点亮科技之光,以创新创造凝聚强国之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打开图鉴指南,舒展逐梦蓝图,迈步新时代新征程,当聚力一个新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三个“新”贯穿发展全过程,立足“四个全面”新布局和六个发展目标拉动“发展轴线”,开好局、起好步,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冲锋号角。

  心得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定下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描绘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前进蓝图。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内在逻辑, 是贯穿“十四五”发展的鲜明主线。

  01揭示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

  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也就是说,中国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正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可以归结为快速推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但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存在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还不充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现代化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短板。

  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低,一些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掌控不足,产业基础能力还有待提升,制造业中的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来说,仍然是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从主观来说,则是调节相对不够的问题。要解决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不仅要解决好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进一步解决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要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以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有高质量发展为内容的供给,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充分的就业、更优美的环境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来实现。只有在保持生产率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才能使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从这层逻辑上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未来5年乃至15年和30年中国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

  02强调了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指导

  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突出把坚持创新摆上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让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而让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由此可见,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03彰显了新发展格局的治国方略

  将“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到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地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作出的正确决策,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政策指引,为我国“十四五”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具有极强的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具有深远意义。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中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战略布局,“双循环”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路线图。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从中长期看,中国仍将是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需要以内循环为主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需要与世界各国以经济联系推动内外双循环进入新发展阶段,形成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共享发展红利。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的都是“硬骨头”,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大的毅力、更强的勇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更加畅通的体制机制打造新格局的新活力。比如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动从东向西的产业梯度转移,带动中国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释放出潜在的市场空间。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是为了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的应有之义。

  总之,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是引领未来5年乃至15年和30年中国发展发展的总纲领、总方针、总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努力结合铜陵实际,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乘数效应的关键抓手,务求把党中央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心得三

  高xx:

        一是关于“十四五”规划,国家层面的规划,实际上是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策略,必然会针对一些社会问题、经济增长以及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发生深刻的影响。具体到我们行业,对我们是一个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在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方面,以及我们的定位、经营理念。

  二是我觉得大的融资租赁,包括我们细分的业态,特别是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有一个度的问题,依据我们独特的功能进行讨论。

  三是行业主体应该考虑的问题,考虑一个长远的规划,结合我们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行考虑中长期的计划。

  桂xx:

        未来金融租赁、融资租赁都是统一监管,应该说融资租赁公司在商务部管的时候,可能客户接受度,对于集团的要求还相对松一些。我觉得未来特别是“十四五”规划,新金融、新经济特别是新基建,租赁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不仅仅是能源行业,我们石油、天然气行业,其实应该说在中国市场是巨大的,在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产业非常有发展,现在一些保险公司也在布局康养产业,包括旅游、文化产业,未来都有前景。

  包括单一的特种车辆的租赁,搞汽车租赁的朋友搞得也非常好,很多方面觉得租赁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特别注意到最近监管机构,也关注到了租赁公司的利润水平太高,这个事还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我们在产品交易结构设计的时候,有租赁手续费、租赁保证金、预收租金。有关部门提出来,前期整顿银行,现在说要整顿租赁行业的收费行为,需要大家关注。可能以后称为租赁手续费这个词汇可能要改变了,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跟我们提出来了。

  也有一些机构提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开放合作共赢,共建租赁行业良好的秩序。我相信未来的十几年、二十年租赁行业发展的春天应该还在后面,按照全国租赁业服务国民经济的比重来讲,我们现在是占投资额不到3/5,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30%左右,租赁杠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调节企业的财务结构,调节现金流,调节利润状况,能做很多事,特别是产业系租赁公司,为股东服务,不管是产业系也好,银行系也好,是一样的。其实租赁的杠杆、工具在国内的运用,远远不止是现在这样,比信托、基金一些杠杆要来得更快一些。所以社会上也在逐渐地认知到这个问题。

  许xx:

  今天已经围绕着这一主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第一,未来“十四五”期间租赁行业的发展,依然有很多的机会,当然也会有很多的挑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明确一点,我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做租赁?要从外面国家宏观的层面、整个社会宏观环境的层面来看待,要跳出租赁行业来看我们的租赁行业,这样的话我们的方向可能会更加地清晰,我们的目的也会更加地清楚。不要我们自己自娱自乐,一定要把租赁产业发展好。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是顺势而为,这个大势是什么势?“十四五”期间一个总体的基调就是要双循环,围绕着双循环来做布局,这是我们租赁产业一个大的方向,紧扣这一主题。双循环我理解得不够深,今天上午听了人大校长的刘校长的讲课,我对于双循环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双循环从战略层面来看格局很高很大,是很宏伟的一个构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租赁产业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

  我个人想到的是租赁产业的根本还是要服务实业,要协同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根本。我记得郑板桥有一句诗说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最后说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遇到百年不遇的变局,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想要基业常青,必须要把我们的根站稳了,我们的根长在经济发展当中,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持续稳步地发展,我们要大胆地布局,有三个大的方向可供我们思考。

  第一个大的方向是围绕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因为我们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对标来看,我们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任重而道远,有很多的事可以做,在业务布局的方向选择过程中,我们可以瞄准产业升级这样一个方向,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我们可以积极地做布局,反之如果属于落后、淘汰掉的,这样的话我们要谨慎、要退出。

  第二个方向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要布局我们的新兴战略产业,在新兴战略产业中,国家把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应对大的国际环境的变化作出的一个战略安排。在这样的背景,在创新方面,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方面,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很多的产业,有很多的需求,我们怎么去服务?怎么去互动?怎么去孵化?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去考虑和思考的方面。

  第三个方向因为我们最终的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落脚点还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我们的生活环境,对于污染的防治和健康等等,这些方面的需求相当之大,我们的差距也是相当地大。这也是我们国家可以搞国内大循环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这方面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空间潜力也是相当地大。

  因此我们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紧扣国家经济发展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做积极地探索和布局,为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张磊:这次来开会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是刘校长上午提到的双循环背后的一些理论和实际的因素等内容,特别是明确了双循环不是一时之计,也不是临时的变招,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们国家经济确实到了这样一个境地,我们国家净出口在三架马车中的比重确实是逐年下降,也需要我们去变。

  这方面觉得我们的租赁业也要发生一些变化,我们的租赁在最初的十来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是以净出口为主的国家,在进口方面融资租赁为中国当初引进了很多的设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融资租赁占了整个投放的不到3%,但理论数据上,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占比是超过10%-14%的,因为当时基本上都是通过融资租赁来引进的基本设备,特别是历史比较久的像河北金租,当时河北省整个的进口设备量80%-90%尤其是炼钢设备都是融资租赁引进的,到了现在国家的双循环阶段,也要发生自己的变化,要改变、要适应时代的潮流,我觉得未来我们租赁可能做得更多,总体的感想是三方面:

  一是差异化,在于原来租赁可以做的领域很少,大家都在“十三五”、“十二五”期间融资租赁只是其中一小块,单纯地扩大了融资的功能,放小了租赁的功能。讲到能源、医疗、交通、高铁、地铁建设,未来感觉给我们租赁寻找机会的点太多了,大家希望第二部分可以做到专业化,不要一口都吃掉,成为了百货商店,总体来看不太可能,能够做好“十四五”,其实也就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情,“十四五”就是五年的时间,五年时间干不了太多的事情,能把一方面我们融资租赁能做好的事就可以。而不是要把融资租赁变成一个变相的融资功能。当然专业化“十三五”和“十四五”最大的区别就是科技赋能,这是我们最大的感受,在疫情期间上了线上的签约系统、人脸识别,今年2-3月份,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使得业务进行得更加快捷,这是与“十三五”不同的一个特点。

  许xx:今天上午听了很多领导、业内同仁的发言之后,我自己有许多感触。

  一是从自身的感觉上有一点压抑,我感觉这十几年来,从2007年进入这个行业,正好能够赶上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的十几年的历程中。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可以看到现在更好的机会和优势,我刚入行的时候,租赁是什么,大家都会说叫租贷、租货,可能字都不会写,大家现在都知道,上午我记了一下,有些领导统计了一些行业的数量,我们现在的企业不管是金租还是商租,大概是1.3万家,合同余额是2.7-2.6万亿,我们在十几年里,融资租赁的行业在中国取得了蓬勃发展。

  而且在很多领域,我参与之后,曾自己做过总结,在很多支持实体经济中,租赁行业做得比银行还要好。明显取得支持的是作城镇化的建设中,我们讲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航空航运,大型机械设备,包括新能源、包括风电都起到了明显的支持作用,由不同的租赁公司去做的业务。同时看到了在整个新经济、新消费这些东西,租赁业很好地把握住了消费的机会,做得非常好。

  二是现在是百年未遇的大变局,这是一个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新的一个洗牌的机会,作为中国的企业更希望中国自身能够走出去自身能够强大起来,我们自己自然强大起来了。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看到的不管是之前前几年出的商租的监管办法还是金租的监管办法,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业务或者是发展上的一些不平衡、不均衡的感觉,我们意识到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监管趋严的趋势,特别是国内竞争放缓的态势,去年比今年悲观很多,但是今年疫情之后,特别是中国率先复苏之后,从我个人观测的数据来看,很多的大的方向是向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很乐观地看待未来的机遇,而且从国家讲到的“十四五”规划,我也觉得国家有很高的智囊团给予的评价,我不是特别理解双循环的定义并没有理解得很深刻,我觉得自己总结的几点,从我自身的感觉上有几个地方是值得我们真真正正地去经营的地方。

  罗xx:

  一是怎样支持我们科技的自立自强,科技强国。我感觉租赁对中国科技的提升,要由后边往前边走,科研监管怎么支持,实业设备、检验设备,科研机构风险高。

  二是对我们租赁来说需要更多的引入、风投、创投的理念,要把金租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搞的,金租不行,金租微末的利差,这个利差没有下降,这点不行,需要很好地思考,转变理念,转变业务竞争的门槛,转变我们风投的模式才能得以支持。需要我们监管,高精尖的方面我们进去也要出来,财政的关怀,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监管的租赁业务和新产品推广监管的租赁业务,能不能由1%提高到3%,使我们能够消化风险,同时也有推进业务的动力。这就是在未来科技租赁将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才能完成我们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并摆脱地域对我们的“卡脖子”问题。

  内循环上面说了,我认为内循环的量我们还需要做大,租赁业务的量还需要做大。租赁是一个什么概念,现在是7万亿,相当于信托的1/4,信托是做到20几万亿,相当于银行业的2%的概念,不够,不但要做强还要做大。但做大的同时在“十四五”期间,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在方面有一个飞跃,我理解比如说制造业的先进高端制造,就是科技发展的载体,这个要做,过去我们中国租赁高精尖方面不敢动,非常少。这里面要加上,比如说今天数字中国,数字化迎面而来,数字经济如何支持?

  三是控制风险,当下金融和租赁资产下行严重,压力很大。租赁为什么好一点?小微的少,包括支持民营的也少,支持制造业也不多,但是这些都是需要弥补的短板,这些项目我们去抗风险,管控风险的能力严重不够。这也是很多大金融机构对于我们提出的质疑,我们租赁物能对抗多大的风险?船舶不能对抗、基建不能对抗,办公桌、电脑能对抗多少?这是对于我们很大的考验,当下疫情对于我们的租赁业有着非常大的冲击,我感觉重要的问题是要积极主动去化解风险、消化风险,由于我们租赁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尤其是这一批新的中小型的金租,不敢处置,应该大胆地处置,跟河北一样,及早地暴露尽快消化,我们不敢动,现在是很好的盈利的窗口期,现在不消化到明年二三季度之后更难消化,所以我们要大胆地前行,消化风险、转移风险,所以我们要尽快地行动起来,卸下包袱,才可以在未来“十四五”期间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