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球传》,小人物写照大时代

“南国游子”重装归来

1982年,广东电视台播出了8集电视连续剧《虾球传》,根据黄谷柳同名小说改编;这是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在成方圆《游子吟》的歌声中开创了当时内地电视剧的收视高峰。该片在上海播放时,受到热捧,许多观众挤在一个小木楼上观看,竟发生了塌屋死伤14人的惨剧。后来,香港电视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虾球传》成为第一部打进香港、东南亚地区的大陆电视剧。“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唱起成方圆的这首《游子吟》,人们不禁想起“粤产连续剧”的鼻祖——《虾球传》。

《虾球传》是现代作家黄谷柳的一部未完成的杰作。黄谷柳(1908-1977),生于越南海防市,曾参加过国民党,先后担任过团政训员、秘书、科长等职,后脱离国民党举家迁往香港。1947年11月起,他的长篇小说《虾球传》第一部《春风秋雨》开始在《华商报》连载,第二部《白云珠海》、第三部《山长水远》也相继在该刊连载。这部小说故事曲折起伏,情节引人入胜,语言朴素且具有浓郁的南国风味。

《虾球传》塑造了机灵、好强而有情有义的流浪儿童虾球的形象,描写了这个贫苦少年从香港浪迹广州,最后进入东江游击区的曲折经历。在当年获得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大时代写照”的一部著作。经历了近60年时代沧桑,原来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的《虾球传》,2006年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重版。

关山月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曾创作过三套连环画,最早创作的以黄谷柳的《虾球传》第三部《山长水远》为蓝本的连环画却由于时代的变化没有正式出版。关山月先生生前曾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过这套连环画原作的下落,但由于出版单位的改组与多年人事的变迁,关山月先生健在时,却没能追寻到这套连环画画稿的下落。后来香港著名画家和收藏家萧晖荣先生收藏到这套连环画原稿,并将这批湮没了58年的连环画配以文字正式出版,2008年在关山月美术馆正式展出。

2009年4月10日,香港导演潘文杰执导翻拍的电视剧《虾球传》正式开机,在选景、道具方面精益求精,外景均为原比例搭建,船只、码头全新制作,欲求还原当年香港、广东码头实貌。新版电视剧《虾球传》是在广东电视台多年酝酿之后,汇集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知名艺人共同倾力打造的,观众可以再次领略40年代末的广东风味、社会百态。

从香港到广州的传奇

1947年,战后的香港。虾球,原名夏球,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父亲在虾球5岁时便去美国打工,一去便杳无音信,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带大。虾球母亲体弱多病,虾球从小便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为了生存而拼搏,但命运总是在和虾球开玩笑,他只想靠自己的力气求一安稳的生活,却阴差阳错地被香港黑社会老大“鳄鱼头”看中成为其手下……虾球很早便辍学,摆地摊以帮补家庭,可是却认识了流氓王狗仔,被其利用外出搞非法活动,一次“爆仓”失手,王狗仔被抓,虾球侥幸逃脱。虾球认识了船家女阿娣,正是阿娣把虾球介绍到一个大亨“鳄鱼头”那里,成了他的伙计。“鳄鱼头”一直从事非法活动,不明就里的虾球拼死为他卖命,可钱都装到“鳄鱼头”的腰包里。虾球竟然偷了从未见过面、从金山回来的父亲一生的血汗钱。

虾球后来流浪到广州,做过苦力,被抓壮丁,历尽艰辛。而在香港站不住脚的“鳄鱼头”也来到广州,从黑社会老大成为逃犯,直至在广州风生水起成为清剿队的团长。不知就里的虾球又做了“鳄鱼头”的跟班。后来的种种经历终于让他觉醒,他认清了这位人面兽心的大老板“鳄鱼头”原来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伪君子,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后来虾球认识了丁大哥,丁大哥是香港抗战自卫队员,经过一番曲折,虾球进入东江游击区,跟随丁大哥参加游击队,与反动派“鳄鱼头”展开殊死的较量。他从一个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流浪儿,最后成长为一个自觉的、甘愿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游击队战士。

《虾球传》在五四以来同类表现平民生活的作品中独具特色,首次以城市流浪少年虾球的苦难遭遇为线索,反映了当时香港、广州下层社会的生存状态,生动表现流氓黑势力人物的丑陋嘴脸,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方向发展”。在国民党统冶总崩溃前的日子里,《虾球传》在当时国统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曾广泛流传,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大时代的亲历者、记录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黄谷柳随军北上浴血奋战,参加了血与火的南京保卫战,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身为下级军官的黄谷柳和数名广东官兵当时隐藏在大方巷的一家煤炭店地下室内,在胜似亲娘的“干妈”——店家老板娘的冒死掩护下而幸免于难。1938年3月安全返回广州后,写出了纪实文艺小说《干妈》,发表在茅盾主编的著名抗战刊物《文艺阵地》第3期第15号上。他是最早以纪实性文艺作品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作家。

黄谷柳于1946年与国民党政权一刀两断,携全家到香港另谋生计。作者居住香港、广州等地,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作过细致的观察,他曾为一个象小说的主人公虾球那样的流浪儿打抱不平而遭到烂仔们的殴打。

《虾球传》的作者黄谷柳不仅是一个深具平民色彩的、深谙讲故事之道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战地摄影师和记者。抗美援朝时,他两度到朝鲜访问采访,深入前线写下散文通讯集《战友的爱》。他参加过三八线防御战和西海岸守备战,曾用身体掩护身旁的志愿军军长,被炮弹炸伤面部,立三等战功和朝鲜军功章。

在朝鲜战场上,黄谷柳用自己的莱卡相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从1951年至1953年,其中有巴金等访问团成员与志愿军、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合影,也有战地记录;有朝鲜人民各种活动的场面和战争孤儿的身影,也有志愿军将领及战士的留影及他们的活动,由于历史原因,这批照片从未披露。直到2007年这批照片终于与黄谷柳的战地日记如实配合一起问世。

时代洪流中的广东世相

《虾球传》具有非常浓郁的广东岭南特色,角色丰富,有政客商人,流氓地痞,烂仔小偷,私娼情妇,军人武装,水上居民等,人物个性鲜明。地方从香港到广州,又到广州以外的广东省内的县城小镇,把各地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融入其中。读着这部作品,会让人有一种置身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的广东那种感觉。

《虾球传》毫不隐晦地表现了虾球在流浪中沾染过旧社会的污秽。虾球在无路可走时曾做过小偷、扒手,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赌博,但是他本质忠厚、善良,特别是接受了革命道理以后,他坚决摈弃了这些旧社会的污秽。

书中展示的香港特有的殖民地都市景观,也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可看性。很多人十分叹服作者对香港人居生态的熟悉。无论是对黑社会组织结构、入门行规、黑话手势的介绍.还是对殖民地背景下的水上人家和下层工人生活的展示,莫不纤毫毕现,如在眼前。

本页图片均为新版《虾球传》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