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漫到水墨的艺术人生

金城,出生于60年代,从小拿着速写本到处写写画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高中毕业后,金城便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当时尚在萌芽状态的职业连环画道路。1982年,年仅21岁的金城就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明姑娘》,在《连环画报》发表并结集出版单行本。在之后同名电影拍摄中,许多人物性格以及电影场景设定,均从该作中获得了大量艺术灵感和创作参考。后来,80年代中期连环画产业崩盘,金城开始借鉴欧美与日本动漫产业经验,独立摸索叙事性漫画之路,历经磨难,锲而不舍,最终开辟了一条华语漫画之路。而今,浸淫漫画产业20年的金城再次转身,重新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用水墨艺术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何止万里的求艺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金城是个十足的“行动派”,他说:“万卷书可能没读过,但走过的路何止万里?”从十几岁时在他出生的东北小城,金城就有着说走就走的性格,产生了念头就不会有丝毫犹豫。在金城的想法中,全然没有盘缠、行程、天气等条件概念,想去哪里就立即动身,刮风下雨、旅程劳顿也全然不在意,夜晚在小旅馆住宿,实在不行找个澡堂子对付一宿。

20岁的时候,金城独自一人跑去北京拜访尤劲东,还有中央工艺教授、连环画家高燕,以及当时在央美教书的贺友直等艺术大家。上世纪80年代到广州拜访卢延光、詹忠效,一个人带着对艺术的追求贸然上门,当面求教。如今,金城已经與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每谈及那段日子,都会感慨万千。

金城说:“走,是过程,思考与观察才是目的,接触世界让我们见识天地之广阔、意识形态之丰富,更重要的是接触不同的人、受不同文化薰陶,形成并健全较为丰满与独立的人格,建立自我审美体系。”他认为:他人便是大学,他乡便是吾乡。

上世纪80年代,金城曾亲历中国连环画的辉煌,也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画种的盛极而衰。没有了稿费收入,没有了发表与出版的平台,不在“体制内”的金城一时间成为了社会的弃儿和“氓流”。经历了一年多的痛苦、迷惘之后,金城又一次开始了自己说走就走的旅程,从东北家乡南下广东,来到了当时正展翅欲飞的特区珠海,并进入了当时的《珠海特区报》任美术编辑,负责版面美化和插图绘制工作。同年,与特区报几乎一同诞生的《珠海》杂志创刊,金城被“借调”珠海市文联,受命成为创刊人之一,为此,他还亲自跑到北京拜访珠海籍的著名版画家古元先生,辗转求得古元先生为杂志亲笔题写的刊名。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金城为《珠海特区报》及《珠海》杂志陆续创作插图及封面设计等作品近百幅。

20年中国漫画路的见证者

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珠海,金城敏锐地嗅到了欧美以及日本发展漫画产业的模式和机会,他仿佛找到了中国连环画未来转型发展之路。于是,辞掉美编工作开始创办漫画公司。从1987年开始,金城先后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直到1997年,金城在北京创立漫友文化,出版《漫友》杂志,一群平均年龄20多岁的小伙伴就在这个平台上开始了自己的漫画之路。2004年,同样是在北京,金城创办了全国首个融合了漫画与动画的赛事平台——中国动漫金龙奖。

1999年,金城将公司搬迁到了广州。2002年引进台湾漫画大师敖幼祥漫画百余册,迅速投放并占领市场,创造了比引进日本漫画更为畅销的商业神话。该系列在2003-2013年十年中,始终稳坐中国漫画图书市场的头把交椅。2005年又创办了《漫画世界》周刊。

从1997到2016,金城用20年时间,用自己的行动改写了中国原创漫画历史:他一手打造的《漫友》半月刊、《漫画世界》周刊发行百万,他领衔的“漫友文化”是中国动漫产业的中流砥柱,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国家重点动漫企业”“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他一手缔造的“中国动漫金龙奖”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推出本杰明、聂峻、阿梗、朱斌、夏达等无数才俊,令他们成为中国最耀眼的明日之星;他与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范迪安联合策展“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该展览由国家文化部等十部委共同主办,成为中国美术馆入场人数最多的单体展览;他与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罗一平联合策展“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中外动漫艺术大展”,是目前国内唯一针对这一课题举办的展览,在亚洲乃至世界具有广泛影响。

用水墨重新定义人生

如今,金城的事业再次出现戏剧性转折—一如他当年放弃画笔、甘为人梯全身心投入动漫事业一样,他又折返回来重拾画笔,以水墨艺术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这一次,他同样没有令人失望,其以全新视角塑造水墨人物,创作出颇具新意的《我的人间四月天》系列,该作2015年入选全国美展,并在法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巡回展出,受到广泛赞誉。

金城坦言,过去30年虽然没有创作,但却一刻未停止研究与思考。或许正是因为这三十年的“停顿”,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看清了中国美术的“痛点”与“机会点”。金城刚刚过完56岁生日,他说要用新的水墨获得“新生”。近两年来,作为中国原创漫画领域最为活跃的领军人物,他无论工作多忙,仍然坚持“见缝插针”进行写生,他的画笔伴随着他的足迹走遍了亚欧和北美地区。他的《约瑟芬教堂》《阿尔及尔姑娘》,以及最新完成的《卡塔卡利速写》,无不让同行惊叹,令人眼前一亮。

2016年年初,金城与画家蒋悦和孙戈一起深入印度南部的十几个城市和乡村采风,创作了大量速写,并于归国后举办了“孙戈、蒋悦、金城南印度写生展”,金城拿出30余幅还留有余温的写生与创作作品参展,引起各方关注。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原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对“印象”系列作品赞赏有加。他曾多次指出,金城的创作充分显示了东方笔墨与南印风情的交流和碰撞,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展示了当代水墨艺术的张力和魅力。

因为金城与珠海的历史之缘,他特意将画展的第二站放在了珠海古元美术馆,他坦言,自己对珠海有着难以言喻的情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以珠海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