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砚及其艺术特色

[摘要]洮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唐宋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石料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采掘异常艰难,有“德、才、品、貌”四绝,用之加工洮砚,得天独厚。洮砚型制多样,多依石而就,雕刻技巧吸收了玉雕、牙雕、砖雕、木雕等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洮砚的造型也开始创新求变。

[关键词]甘肃;洮砚;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75-02

洮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即洮河砚的简称,以历史悠久、石质优良、工艺高超而闻名遐迩,是历代文人墨客仰慕的艺术珍品。古老的洮河名砚的出现究竟始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蔡鸿茹、王堃在《洮河石砚》一文写道:“洮河砚的出现,从传世品、出土发掘、文献记载看,当在宋代……”金代元好问有诗云:“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从以上资料看,洮砚的出现似乎始于宋代。但也有一种新的论点,认为唐代就出现了洮砚,其依据是盛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778~865)的著作《论砚》记载:“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孙敦秀曾说:“唐时洮砚制作较盛,当时和端、歙、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从以上资料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出洮砚盛于唐代的结论,还可以知道四大名砚的排序唐代就已有了。[1]

一、洮砚的产地

洮砚石料产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洮河沿岸。因石料产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加之石料濒临洮水,故将用此石料加工而成的砚台称之为“洮砚”。[2]

洮砚石料多分布于洮河沿岸的崖、峰、谷、壑,尤以洮砚乡境内喇嘛崖(据当地传说,雕刻洮砚的祖师为一出家修行的喇嘛,当年曾在此崖采石刻砚,故名)所产石料最佳,称为“鸭头绿”。此崖峭壁耸立,东北方与山体主峰相连,西方与喇嘛坪相接,南面濒临洮水,岩脚直插水底,岩石裸露可采。崖底河流湍急,盘旋激荡,只有枯水期编筏近崖,方可掘坑采石,故上等石料得之极难。后人又在喇嘛崖半山开采出四个主要矿点,它们几乎在同一高度,证明这是一个矿层。由于采掘日久,加上采掘数量加大,喇嘛崖的好矿石越来越少,矿洞也越挖越深,当地采石工凭长期经验,多年摸索,在距喇嘛崖约200米的一座山上又寻找到另一矿带,这是近几年采石工们采掘的主要矿点。由于矿带在峭壁上,采掘异常艰难,矿石只能用铁钎钢凿慢慢凿出,不能放炮炸石,以免震伤石体。尽管采掘非常小心,1米见方的整块石料还是很难采成。

北宋赵希鹄在其著《洞天清禄集》中慨叹:“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佳。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而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宝。”

二、洮砚石材的主要特点

据地质专家测定,洮河绿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岩石硬度适宜,墨汁滑润,色泽美观。是最理想的天然上乘石雕材料,尤其适于制砚。岩石结构细密,滋润滑腻,颗粒细,粒径为0.01毫米以下,密度为3.04/厘米左右。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磨墨快而细腻发光。岩石经长期浸润水份充足,细腻光滑,呵之出水,砚堂盛水久存不干,故享有虽酷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其硬度适中,为摩氏三度,质硬而不脆,磨抹久经耐用。[3]

洮砚石色泽上等者有“鸭头绿”、“柳叶青”、“鹈血”等名贵品种,间以云纹、霞纹、波纹、草纹、山纹,形状奇幻,千姿百态,色彩典雅,温润如玉,故又有“绿漪石”、“鹦哥绿”、“洮河绿砚石”等雅称。洮砚石之上品,扣之有清越铿亮之声,着水磨墨,相恋不舍,但觉细腻,不闻磨声。

端砚贵有眼,洮砚贵有膘。古人所知,带黄膘不但是洮河砚真假贵贱的衡量标准,而且也是其区分于其他砚的标志。在造型上,端砚可以巧妙地利用石眼,为砚台的整体造型锦上添花;洮砚亦可以利用黄膘和铜钉为整体造型点睛。石膘以形定名,主要品种有鱼鳞膘、鱼卵膘、松皮膘、蛇皮膘、玉脂膘等。石膘的颜色主要有铁锈红、桔红、浅黄、米黄、金黄、紫、白、黑、褐等。洮砚有好的石膘,其石质也好,因而有了“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这样的诗句。

洮砚石性能卓越优良。石之美决定了砚之奇,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之“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而贮墨不涸,可谓之“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而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有此“德、才、品、貌”四绝,用之加工洮砚,得天独厚。所雕砚等成品,不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观赏和艺术收藏价值。因此,洮砚雕刻在中国砚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代国画大师黄胄赞曰:“万古洮石,磨墨为宝。昔日珍品,今日更好。”

三、洮砚的雕刻形式及艺术特色

砚雕与玉雕一样,是一种艰苦细致的技术工作,从设计开始到完成工序是一次性的。没有熟练的技术,难以雕成一方好砚。历代砚雕技工主要是父子传承,代代相传。他们把精美的作品奉献给世人,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一方砚从设计至雕琢完工, 倾注了砚工艺人的心血。首先根据石料的自然形态和大小确定要刻的图案,然后设计砚台构造、款式、装饰等,再按程序施刀,先粗后细、从外至里、一丝不苟地精雕细刻。

洮砚的造型非常独特,其形状主要有:几何形,是依据一定的尺寸比例人为制成的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方形,圆形,菱形等;随意形,是依据原石形状,经过雕琢而基本保持原石的形状;天然形,是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形状,四周不作一刀雕琢,保留原石的大体形状。

洮河砚的雕刻是以形定制,正如制砚人常说:“应石象形,随形而饰,依形施艺。”当制砚艺人看到凹凸不平、圭角参差、形状各异的原石之后,设计构思将是决定砚台制作成败的关键,故有“七分构思、三分雕刻”之说。一块优质砚石,能否制出一方优质的砚台,反映出雕砚艺人在书法、绘画、篆刻、雕刻乃至文学艺术诸方面的修养和造诣。

洮砚的雕刻技巧吸收了玉雕、牙雕、砖雕、木雕等技法,主要采用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等。近年来又采用了圆雕。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隆起的物体,刀法由浅到深逐步进行,使物体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进行镂空雕,形成强烈的真实和整体感。大部分洮砚采用镂空透雕,图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具有独特风格。尤其砚面透雕,砚底及砚盖采用浮雕和线雕相结合的雕刻作品,更为人们所喜爱。

洮砚所雕图案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从砚台的角度来看,洮河砚有其独特的形制,即大部分砚台采用砚堂带盖的形式(即双砚)。其用处在于如果研磨后的墨汁暂时不用,不会因为水分的挥发而使墨汁变稠,不爽笔,同时又可防止砚台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落入灰尘,既存墨又保护砚堂。砚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致、考究, 盖面有名家诗词、落款,或雕龙凤等,要求合口必须严实无缝,上下左右不松动。砚台带盖,以取同一块石料为贵,底、盖同一石色、石纹尤为难得,称其为原石,也叫子母石。

带盖洮砚由墨池、水池和图案雕刻三大部分构成,除了使用价值外,也很讲究艺术观赏价值。因此,砚工把精力倾注于图案的章法布局,十分注重砚台的艺术美。无盖单砚主要有图案雕刻和墨池,其雕刻塑造的主体主要是图案造型。装饰是洮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传统的图案造型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龙凤图案,多为镂空悬雕,或二龙戏珠,或龙凤朝阳等。此外,普通的图案还有八吉祥、佛八宝、人物、山水、花鸟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洮砚的造型已不单是传统格式了,制砚艺人也开始创新求变。

四、洮砚造型艺术的发展

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着砚台造型的发展。近年来,砚台除了古色古香的传统图案外,制砚艺人已开始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有的砚台开始讲求对称图形甚至连续纹样,也有的采用变形的手法提高其艺术境界。勤劳聪慧的洮砚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以洮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名匠名作迭出不穷,精品洮砚畅销国内外,为带动卓尼区域经济发展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1995年,洮砚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雕刻)之乡”。1997年,一台有99条龙镂空透雕的名为“九九归一”的巨型砚雕礼品(122厘米×19厘米)被甘肃省作为庆贺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之贺礼而誉满港岛,为砚中之最。中国洮砚之恢弘气势、秀色丽质、惊世神工,倾倒无数国际友人。

今日的洮砚人研制洮砚,注重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洮砚的造型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创新,更加符合艺术的审美理念。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砚刻艺人的整体素质也在提高,砚刻艺术会融合于雕塑艺术,在造型及刻工上也更加精致。目前,洮砚艺术已有形体变形这一艺术现象,这说明砚刻与现代艺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砚刻这枝古老的工艺之花,必然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苏清华.中国洮砚及其造型艺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吴继荣.洮砚漫谈[N].甘肃日报,2007-8-1.

[3]杨茂森.安多卓尼藏族石雕艺术[J].西藏艺术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