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见金鱼骨骼的比较

zoޛ)j馞}5߯ziJv{Nu﮵m5_44ivz^]v_uMNH'h榢x8J(|*&ƢW_^iXF1)X8^
ez|XzƧty'工作始于一些皇家庭院的放生池,在最初的这些庭院中放生的大多是一些自然产生变异彩色的鲫鱼,在养殖过程中又发现了更多彩色变异和形态变异的鲫鱼,人们逐渐将这些变异的彩色鲫鱼保留下来,并进行生殖隔离,即将同颜色的鱼进行交配,或同种变异进行配种,或采取连续回交方法使某一性状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新的品系。变异是无方向的,但经过人工选择后,人们想要的变异得到保留,并通过回交得到延续与加强,使之具有方向性,成为新的品系。

金鱼在演化过程中,骨骼发生了不同的改变,使不同品系金鱼具有不同形态的骨骼,呈现不同的体形。张坤等[1]对金鱼和鲫体长分别进行了测量,发现金鱼属于短身形,鲫鱼属于长身形。金鱼主要分为草种、文种、蛋种、龙种四大品系。草种金鱼以草金金鱼为例,是最原始的品种,鱼头尖而长,体呈纺锤形,脊背平直,脊椎骨数量较多;文种金鱼以鎏金金鱼为例,鱼体形短,呈菱形,背部耸起,头嘴尖,腹圆,眼小平直,有背鳍和四开的大尾鳍,脊椎骨数量较少;蛋种金鱼以兰寿金鱼为例,体短而肥,呈长卵圆形,体形缩短,背鳍退化,背部圆滑,有成双的尾鳍和臀鳍,脊椎骨数量较少;龙种金鱼以龙睛金鱼为例,龙睛眼突出于眼眶,体形呈菱形,背鳍高耸直立,胸鳍较大,臀鳍和尾鳍均成双而伸长,脊椎骨数量较少。

骨骼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与软骨结合在一起,使骨骼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机械和代谢功能,例如提供支持的作用[2]。不同品系的金鱼骨骼也有所不同,不同的骨骼形态对金鱼的游泳等行为有不同的作用。骨骼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被分成若干个过程:规范、迁移、缩聚、细胞外基质沉积分化为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基质的矿化[3]。鳍是指鱼类和某些其他水生动物的类似翅或桨的附肢,有推进、平衡及导向的作用[4]。按照鱼鳍所在部位,可将其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鳍条大多是软骨分成细枝,棘和鳍条基部都有鳍担骨,此骨是2节真骨和1节很小的软骨合成,与棘或鳍条基部相衔接[5]。鳍条的数目是观察金鱼各鳍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金鱼四大品系各鳍的形态特征以及数量有所不同,金鱼不同品系、不同鳍的支鳍骨[6]形态也不同,主要讨论背鳍支鳍骨和尾鳍支鳍骨。笔者针对鳍和脊椎骨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分析,深入分析了不同品系的金鱼在鳍和脊椎骨方面的差异,进而了解金鱼在变异过程中鳍和脊椎骨的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草金、鎏金、兰寿、龙睛4种常见金鱼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岁鱼种为样本,样本均采购于当地水族观赏市场,选取的品种均为各品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体形及体态、特征较明显、各鳍条形态完整的当岁鱼。

1.2方法透明鱼标本的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制成的金鱼透明鱼标本如图2所示。

X-ray透视法:从购买的金鱼中,每个品系随机选出1条进行X-ray透视,试验所用仪器为Tian 2000 Digital X-ray system,对鱼进行麻醉开启设备后,将鱼置于X射线机上,对鱼体进行照射,X射线机会捕获穿过鱼类的X射线,并在电脑显示器上,即可得到一张数字图片[7]。

2结果与分析

金鱼X射线图像如图3所示。常见金鱼骨骼及形态比较见表1。

2.1背鳍草金、鎏金、龙睛都有背鳍,且背鳍较为宽大,兰寿则无背鳍,背部较为圆滑,体形较短。

草金背鳍相对较短,约为16根鳍条(图3A);鎏金背鳍较高,约为16根鳍条(图3C);龙睛背鳍的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背鳍相对较高,约有18根鳍条(图3D)。

2.2胸鳍

胸鳍的位置靠近鳃盖处,草金胸鳍呈三角形,长而尖,数量最多(图3A);

兰寿胸鳍较短、较圆,与草金、鎏金、龙睛相比胸鳍较小,数量也相对最少(图3B);鎏金胸鳍较大(图3C);龙睛胸鳍较大,胸鳍末端可达到腹鳍的起点(图3D)。对于同一品种的金鱼,雄鱼的胸鳍比雌鱼略长。

2.3腹鳍

腹鳍位于躯干腹侧,在胸鳍和臀鳍之间。不同品系的金鱼腹鳍并没有明显区别,草金、鎏金、兰寿、龙睛的腹鳍均为双叶。

2.4臀鳍臀鳍位于腹部中线、肛门之后,在形态、功能上与背鳍相似,分为单臀鳍与双臀鳍。

草金为单臀鳍,鎏金、龙睛均为双臀鳍,兰寿单臀鳍与双臀鳍均存在,一般认为双臀鳍为良好品相,双臀鳍要对称,形态、大小要一致。我国和日本的金鱼鉴赏家均认为双臀鳍是金鱼的优良性状特征。龙睛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

2.5尾鳍尾鳍位于尾端,鳍条约有36根左右,是金鱼正中鳍的一种,分为单尾鳍、双尾鳍、多叶尾鳍,单尾鳍有短尾和长尾之分。

草金为单尾鳍,尾鳍较短(图3A);兰寿尾鳍为双叶、四叶,较短,一般四叶尾鳍为良好品相(图3B);鎏金尾鳍为四叶,这是金鱼与野生鲫鱼在尾鳍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图3C);龙睛为蝶尾、四叶,尾鳍大而長(图3D)。

2.6脊柱骨

草金脊柱骨数为30枚(图3A),

兰寿脊柱骨数为24枚(图3B),鎏金脊椎骨数为23枚(图3C),龙睛脊柱骨数为24枚(图3D)。

2.7腹肋骨

草金腹肋骨第1根最长,腹肋肋骨中段较为平直,腹肋骨为13对(图3A);兰寿腹肋骨第3~6对最长,腹肋肋骨中段相对弯曲,腹肋骨为10对(图3B);鎏金腹肋骨第1根最长,沿体腔向后一次变短,腹肋肋骨中段相对弯曲,腹肋骨为10对(图3C);龙睛腹肋骨第1根最长,腹肋肋骨中段相对弯曲,腹肋骨为10对(图3D)。

3讨论

我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为30~52枚[8]。鲫鱼为鲤科、鲫属,体形呈梭形。邓之真[9]研究发现鲫鱼脊椎骨数量约为30~32,腹肋骨数是13对或12对,单臀鳍,单尾鳍。

金鱼在演化过程中背鳍发生了变异,与鲫鱼相比,鲫鱼背鳍与龙睛较为相似,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存在锯齿,背鳍有3~4根硬棘、17~22根软条[10]。对于鎏金、龙睛而言,背鳍较前端的部分与鲫鱼和草金相比,伸长许多,并且背鳍较高。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品系的金鱼背鳍差异较大,对于有背鳍的草金、鎏金、龙睛,虽然草金和龙睛的背鳍支鳍骨都出现弯曲,但相对而言,龙睛的背鳍更加高耸、直立,而鎏金的背鳍支鳍骨在接近尾柄处出现弯曲,因此鎏金体形缩短,背部隆起。以上是针对有背鳍金鱼的对比,对于同一品系而言,背鳍差别较小。李铁梁等[10]研究发现,兰寿从体外观察没有背鳍,但染色结果显示在其尾柄末端仍保留背鳍的痕迹,其背鳍支鳍骨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演化成倒“V”形骨骼,沿鱼体背部至尾柄平行排列。

尾鳍的形态及柔韧度对鱼类游泳十分重要,尾鳍如果太平,则鱼推动身体前进就会较难[11]。不同品系金鱼尾鳍鳍条的数目上没有较大差异,只存在单臀鳍与双臀鳍的区别。形态不同,尾鳍支鳍骨也有所差异。周祺等[12]研究发现草金的尾鳍支鳍骨以向上翘起的尾杆骨为中心,上下呈对称排列,中间的界限十分明显;鎏金的尾鳍支鳍骨沿尾柄,并且高于尾杆骨,在两侧呈紧密排列;兰寿的尾鳍支鳍骨环绕尾杆骨,呈“∩”形紧密排列;龙睛的尾鳍支鳍骨与鎏金尾鳍支鳍骨形态相似,沿尾柄并高于尾杆骨,在两侧紧密排列。不同

品系的金鱼在尾鳍鳍条的数目上没有较大差异,只存在单臀鳍与双臀鳍的区别。

金鱼由鲫鱼演化而来,其品系不同,脊椎骨的数目也不相同,一般脊椎骨数量为23~30,与鲫鱼相比,缺少2~7个脊椎骨。草金的头尾轴(主轴,由鱼体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13])相对比较长,背腹轴(矢轴,自鱼体的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一根轴线[13])相对较短,左右轴(横轴,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尾轴和背腹轴垂直的一根轴线[13])最短。草金的躯干部椎骨相对较为平直,尾部椎骨起于体腔后缘的正上方,并且与头尾轴平行。鎏金的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与草金相比均有所缩小,鎏金的脊背高耸,脊椎骨数量较少,尾柄缩短,因此鎏金体形呈菱形,躯干部椎骨较短,中间隆起。兰寿的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略小于草金,但相对于鎏金,比例较大,躯干部椎骨沿体腔上缘出现弯曲。龙睛的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的比例与鎏金大致相同,龙睛的腹肋骨发生弯曲,使鱼体的体腔呈球形,躯干部椎骨出现弯曲,因此体形与鎏金相同,为菱形。

正常眼单尾鳍金鱼与龙眼双尾鳍金鱼进行杂交,这是设计2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研究表明,正常眼对龙眼为显性,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在背鳍遗传上,无背鳍的虎头与野生鲫鱼杂交时,其子一代全部具有正常背鳍,这表明正常背鳍为显性,无背鳍为隐性;在臀鳍遗传上,臀鳍中有单臀鳍和双臀鳍,有上单、下双的Y字形或V字形和缺少的,其遗传比较复杂,金鱼的双臀鳍和野生鲫鱼的单臀鳍杂交,单臀鳍是显性[14]。王春元[15]发现在金鱼的变异上,从吻端到胸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金鱼与鲫鱼均为1.0;在腹鳍的变异上,从吻端到腹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金鱼为1.6,鲫鱼为1.7;在臀鳍的变异上,从吻端到臀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金鱼为2.1,鲫鱼为2.7。根据以上数据可发现,金鱼体长的变短是由腹鳍开始,而臀鳍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坤,李顺才. 金鱼的由来[J].生物学教学,1999,24(2):40.

[2]DU S J,FRENKEL V,KINDSCHI G,et al.Visualizing normal and defective bone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 embryos using the fluorescent chromophore calcein[J].Development biology,2001,238:239-246.

[3]HAGA Y,DU S J,SATOH S,et al.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skeletal deformity in fish larvae using a vitamin A-induced bone deformity model[J].Aquaculture,2011,315:26-33.

[4]李芝旭. 用局部麻醉法观察鱼鳍的作用[J].生物学通报,2003,38(1):25.

[5]秉志. 鲤鱼解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6]冯昭信,姜志强. 花鲈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7]刘景鑫,杨海山,刘太辉. X线相干散射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79-881.

[8]王永梅,唐文乔. 中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及其生态适应性[J].动物学杂志,2014,49(1):1-12.

[9]邓之真. 鲫鱼骨骼的研究[J].动物学报,1959,11(2):236-252.

[10]李鐵梁,何川,李文通,等. 4种常见金鱼骨骼形态学观察[J].生物学通报,2014, 49(4): 52-54.

[11]王立亭,郑卫国.“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改进[J].中学生物学,2013,29(9):38-39.

[12]周祺,张帅,谢松,等. 兰寿金鱼与虎头金鱼形态性状差异分析[J].淡水渔业,2016,46(1):46-50.

[13]苏锦祥.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2-21.

[14]王春元. 金鱼的变异与遗传[J].生物学通报,2007,42(8):57.

[15]王春元. 金鱼外部形态的变异[J].生物学通报,2008,4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