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非线性思维与中学美术教学

摘 要:“非线性思维”是和常规线性思维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它是突破了逻辑思维、线性思维的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更重视直觉的作。美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的学科,将非线性思维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会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习惯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非线性思维 美术 创造力

一 非线性思维的概念

非线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线性思维有很大区别。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借助已经成熟的理论或公式,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研究和思考,最终得到具有单一性、定向性结论的思维方式。在线性系统里,思维的过程在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最终结果是固化的。

非线性思维与之相反,它并不要求思维主体严格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追求单一的结论,强调独创思维和灵活性思维的作用。我们可以将非线性思维理解为一种突破了常规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灵活性和创造性是非线性思维重要的范畴,而实现思维的灵活性與创造性的前提是思维方式的主动化以及思维路径的多样化。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思维主体主动寻求不同的路径解决问题,表现为思维出发点的灵活性、思维路径的交叠性、结果的非限定性三个要素。创造性的思维即强调突破已有的程式,打破思维定势和以往经验,达到思维路径和思维结果的双重突破。

二 美术史的发展与非线性思维的关系

美术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和主观情绪进行的图像表现的过程,在美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通常不是按照线性思维的规律进行的。从美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美术创作的思维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现出由线性思维发展到非线性思维的螺旋性发展趋势。例如雕塑艺术大致经过了从古希腊雕塑强调理性和经典范式,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巴洛克时期的打破平衡追求不同质感的表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亨利摩尔的有机抽象雕塑、到当代综合性雕塑,从这一漫长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非线性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在当今社会,美术创作不再遵循单一创作思路,而是追求多样性、综合性、创造性,这一趋势从20世纪初的立体派和野兽派开始势头越发强劲。表象的风格变化,其实质是体现了非线性思维在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三 中学美术学科教育存在问题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者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从受教育者的本性条件、兴趣、能力、潜力出发对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培养。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及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美术学科教育还切实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首先,在应试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下,美术学科作为非统考科目,其地位和意义在现实层面再被弱化。基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教师积极性不高。日常的教研活动也经常留于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付诸实践。

其次,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表现技巧的培训而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应该是泛众的,是对心性长久的滋养,而不是只为一小部分艺考生服务的,重技巧、轻素养的美术教育是把美育拉底到了纯技能的层面,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最后,一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教学思维没能充分的转变。目前很多教师还在一味的追求确定性。虽然确定性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是美术学科与其他科学性学科有很大不同,其教学及评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不确定性。美术创作本身就需要充分的发挥主观性,单一的线性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 非线性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字体设计课为例

1.教学目标,重视对思维的训练

字体设计课是七年级教材,设计·表现模块的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知识视野、鉴赏能力、思维拓展、实践能力为侧重,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要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感受到积极思考的乐趣。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逐渐养成批判性鉴赏能力、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会并适应探究式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思维的乐趣,主动地尝试用非线性的、发散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信息电子化、快餐化的当今社会,更是要学生培养对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

2.课程导入,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导入。在视频中大量展示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体设计,比如可口可乐、雪碧、多拉A梦等,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字体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随处可见,但往往不被注意,将司空见惯的字体设计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隐含的意义在于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老师为什么展示这些字体?”“这些字体很平常,到底怎么欣赏?”,学生这些隐含的问题,并不需要在导入阶段明确解答,是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3.授新实践,引导非线性思维

导入课程后,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主要由学生来自主了解、探究字体的基本常识等知识。在授新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要简单认为教材中的例子就是完美的。以“高”字的设计为例,教材中采用了图形化设计和外形变化的方法对“高”字进行了设计,将其与梯子的图形进行了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了这种设计方式,但是非线性的教学思维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性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此处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能不能用更高的事物来对“高”字进行设计。此举是为让学生突破单一性的思维,积极思考探索,敢于以批判性的视角来观察分析,感受思维的乐趣。

实践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并不必须设置统一的题目,可以采用“设计自己的名字”“商标改造”这种开放性的主题,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积极思考创作出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作品。

4.展示评价,鼓励多元化

展示与评价是验收学生对非线性思维培养程度,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展示环节是学生对自己创意的阐述和表达,评价部分则是学生思维性、发散性的进一步体现。展示与评价都要突破单一标准,教师应鼓励学生互评,通过展示评价可以碰撞起更多的非线性思维的火花。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原本是收尾的部分起到了再次启发引导思考的作用。

总结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方向。非线性思维并不是范范的空话,而应该是美术学科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峰.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中).2015(09)

[2]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