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非编在新闻制作中的使用体会

【摘要】本文阐述了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非线性编辑网络化设备全面替代目前孤立的节目制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将大大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同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关键词】非编技术;多人多机;共用媒资系统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数字化、网络化将成为电视台最基本的技术体系框架。使用网络非编系统进行文稿录入、采集、编辑、串编、演播、存贮、播出等将成为电视台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工作站的介入,打破了由切换台、特技机、编辑控制器一统天下的制作模式,大大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同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网络发稿、制播一体化,使电视制作、传输方式朝网络化和交互式方向发展。

一、网络非编的介绍

目前,我们充分肯定网络非编在素材编辑、特技制作等方面的优越性和灵活性,但并不满足与目前单机操作的低效率模式,我们更关心的是电视节目所需要的素材、节目和资源的共享,因此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适用于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和播出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也就是可以真正实现非线性工作组共享模式的网络非编技术。因此我台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逐步将非线性编辑与网络联合在一起。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台的网络非编构造。

1.网络结构

目前我台以以太网跟光纤网的双网网络作为主结构。以太网技术是一种发展较早且目前非常成熟的技术,具有结构灵活、配置管理方便、价格低等特点,可以配置为点对点、总线型、交换型等各种拓扑结构,而光纤网把网络共享特性和高速通道特性完美地结合,既实现了数据在网络中最直接的共享,又保证工作站和存储媒体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因此网络视频数据流采用高传输率的光纤网,控制等其它低码率数据流采用以太网(电缆)。

2.上下载及网络编辑站点

上下载站点采用有卡工作站,通过光纤和硬盘进行素材信息交换,通过以太网进行素材信息管理和权限设置等。当然我台也为各部门创立了几个超级用户,方便调用各部门的素材资料。

在台内,我们采用了专题节目制作、新闻节目制作分别在不同网上制作的方式,因为新闻类和专题类等其它节目共享的内容基本上很少,合网制作素材共享的优势不大,还有新闻播出的特殊性和实时性对网络可靠性要比综合节目制作网的要求要高一个等级。如按普通网的设计,达不到新闻网的可靠性要求,如按新闻网设计将提高其他网的建设成本,最后就是几个部门共用一个硬盘,对硬盘的访问量将大大增加,容易增加硬盘塔的故障。一旦硬盘塔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播出并造成比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因此虽然新闻、专题等都共用这两个网,但是把它们的服务器硬盘塔分开,使新闻有自己独立占用的硬盘矩阵。

3.节目素材的存储与管理

由于在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存储、管理与节目检索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就可以很好的保存节目资料,又能更好地进行快速检索再开发利用。所以我台建立了一个媒体资产即媒资系统,采用多媒体管理中心利用光盘和数据流磁带进行长期节目存储既可以降低节目存储成本,又可以快速检索,素材共享。

4.数字硬盘播出

我台的后期制作网与播出网是相连的。理论上来讲,新闻节目,包括其他电视节目,都可以通过光纤直接传送到播出系统。但通过实践,发现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传送文件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拷贝节目的时间,同时网络传输大容量节目的稳定性差,虽然在后来我们采取了先打包文件再上传FTP服务器至播出系统,但发现这样比新闻成品录入到磁带来得麻烦,所以放弃了节目直传,采用磁带作为传输中介。

二、网络非编的使用体会

(一)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介绍网络非编的使用体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的线性与非线性编辑:

首先传统的线性编辑是录像机通过机械运动使用磁头将25帧/秒的视频信号顺序记录在磁带上,在编辑时也必须顺序寻找需要的视频画面,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法在插入与原画面时间不等的画面,或删除节目中某些片段时都要重编,而且每编一次视频质量都要有所下降,也使得在新闻制作时浪费时间。在2004年前我台的新闻制作还是依靠两台BET机进行编辑,由于以上线性编辑的缺点,往往都不能把一些突发事件及时向观众报道出来,阻碍了新闻有价值的一点——新闻的时效性。而且由于是线性编辑,所有的节目都需要存储在磁带上,不仅代价比较大,对于资料的查阅也比较麻烦。

但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处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次我们在不同的电脑上进行编辑时,都需要通过录像机进行素材的输入,达不到资源的共享,不能实现新闻制作的多机多人同时工作,这也不能达到新闻制作的速度要求。同时,非线性编辑由于电脑储存空间有限的原因也只能将制作的节目存储于磁带上,这对于查阅素材还是存在问题的。

(二)网络非编的优点

1.网络非编的实用性

目前我台使用的是大洋D-Cube-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因为制作新闻类节目,速度是很重要的。这套系统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而且运行稳定,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此系统运用了多种先进的设计理念,支持硬件插件和软件插件,主要实现视音频和字幕的非线性编辑,例如自定义素材管理方式,非常适用于素材管理和新闻条目管理;而新颖巧妙的界面布局,不仅可以利用桌面宝贵的空间资源,更使我们在编辑中得心应手;软件的特效插件、板卡插件也非常实用;这个系统不仅支持主流的AVI文件在故事板上混合编辑,还增加了对WMV9、RM、DVD、VCD、QT,以及早期的MJEPG文件的全面支持,使得我们编辑人员对素材的获取变得更加自由和广泛; 提供的适合快速编辑的独特的功能也超实用,例如故事板快速配音、唱词轨道展开调整等功能;故事板缜密的备份机制,确保我们在制作中的每一步操作都被正确保存并且可以被找回来,这样即使遇到死机、停电或者误按不保存的快捷键等等情况我们都可以不用担心了;而且此系统也对松下P2技术全面支持,P2素材我们也可以拿来直接编辑,为记者上传拍摄画面节省了相当多的时间;快速打包、合成也是其一大特点之一;外加此系统的界面全部是中文的,很容易上手,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2.使用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多机多人同时工作

我台的此套网络非编系统拥有全数据库素材管理,为我们提供强大灵活的管理方式,目录式的素材组织方式,提供了丰富的检索方式。系统为我们每个用户创建一个私人文件夹,定义为我的素材库,这样让每位记者在初编自己的新闻稿件时可以定义自己需要的素材库名,方便我们后期制作查找其编辑的新闻初稿画面。当然系统也支持多故事板操作和多格式混编,我们可以同时编辑多个故事板,也支持故事板之间的引用和嵌套,我们可以把一个故事板看作一个素材,进行入出点的操作。在编辑新闻故事板时,我们可以对它无级缩放,这样即使要修改某一帧的画面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大到我们能看清楚的尺寸。此非线性编辑系统有一种很独特的采集方式:双路采集,同时它的视频压缩比是可以手动调整的,例如我们以前保存新闻资料采用的是MPEG格式,当我们发现采用DVD25格式不但能同质量的保存新闻资料,还可大大把储存空间变大,这样的手动调整使我们的硬盘空间在无形中也扩大了。这些都为多机多人同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机多人同时工作在我区每年召开的两会上体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每年的两会开闭幕式基本都在下午召开,而开闭幕式又必须在当天的新闻中播出,所以各路记者采访回来马上可以将素材录入电脑,然后同时上机进行编辑,这样一条稿子就可以分几段来进行编辑,最后再一次性由后期合成,为新闻的播出保证了时效性。

多机多人同时工作还体现在播音员的配音系统上,以往无论在单纯的线性编辑还是非线性编辑中,我们都必须等待播音员把稿件全部配好后,录入进编辑机才能再配上画面,现在网络非编系统的构成,我们就可以与播音员同时进行工作,只要播音员配好一条稿件,后期制作就可以把播音员配好稿件的故事板粘贴过来进行画面编辑,这样大大缩短了新闻制作的等待时间,也为做出高质量的新闻保证了充足时间。

3.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

通过大洋自主研发的网络管理软件,分别可以对人员的使用权限,设备管理,磁盘空间的管理等多项内容进行设定。像我台对新闻部与专题部就有明确的人员使用权限,更加保证各工作人员对于自己资料素材的保存与管理,但为了方便新闻制作,网络管理员特地为新闻部创立了几个超级用户,可以随意调配各部门素材,这对于新闻后期制作的人员是相当方便的。同时,各个用户也为其他用户设立他们的权限,这样就便于其他人员进行彼此间的素材调用。当然网络管理员可以统一管理和设置网络,及时监控各个工作站的状态,对于设置的修改,在用户重新进入软件时就可以生效,不用重启系统。管理员的一切设置都可以记录为一个文件,可以通过这个文件恢复设置。

4.媒体资产

媒体资产是集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共享利用的综合系统,是以数字化为前提,解决音视频内容的存储和再利用问题,为媒资使用者提供简便的查询方法和手段,实现安全、完整地保存各种资料和高效、低成本地利用媒体资源的目的。自从我台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后,就将各种视频资料保存进媒资系统,像新闻类就保存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新闻报道(有字幕),一种为新闻素材(无字幕),大大方便了新闻制作的需求。以往没有建立网络之前,一些新闻资料都是储存在磁带上的,每当紧急需要为某条新闻稿件插一些画面时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现在有了媒资系统,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检索,然后找到需要的画面再快速下载到指定用户名下,随后进行画面编辑。尤其在回顾性和总结性的新闻中,媒资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几点的阐述是我在使用网络非编系统过程中得到的深刻体会。

三、结语

非编网络的建设,使我台新闻电视节目采集、编辑、合成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完善了新闻的各方面要求,使我台的新闻制作过程得到了优化,效率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新闻节目的快速资料获得,高效的加工制作,播出完成的新闻节目可以实现科学有效地进行内容管理、素材与节目的编目以及长期保存,为我台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技术保障。电视和计算机领域的科技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完善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将成为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主流系统。

[作者简介:蒋慧燕,大学本科,上海市青浦区广播电视台,职务:工程师,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新闻后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