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历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探索

在校园文化这个复杂的系统中,校园建筑、标识标牌及营造氛围的环境布置是一个相对长期存在,且具有具象化、外在化特征的文化要素,在传递学校信息方面有着其具象化、直观化的特点,是宣传学校办学传统的第一段“广告”。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显性文化要素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校园显性文化要素建设存在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标准化建设带来了学校建筑体系的“同质化”和“雷同化”

标准化学校建设使得学校在建筑外观和色彩系统上出现了雷同化的趋向,甚至建筑布局形式也大同小异,这给倡导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 学校标识标牌工业化气息浓厚,缺乏人文情怀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学校的标识标牌也呈现出标准化的意味,除了规范统一、具有指示作用外,缺少了具有设计韵味的艺术美感和承载学校自身文化信息的人文情怀。

3. 学校环境布置更注重功能上的实用价值,缺乏环境育人的氛围营造感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认同感

“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缺乏学校自身特色文化的浸润,这种“无根之萍”的呈现形式和以其为主体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主题不明,形式杂糅,自然很难引起学校师生的文化共鸣,也就难以获得师生在文化上、心理上的认同。

二、校园显性文化要素符号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广告信息传递的相关研究表明,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果传递的信息过于单一或者过于杂乱,会造成信息传递量不够或者信息传递过量,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造成信息传递不明,导致认知不足。

如何避免校园显性文化要素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不足或者过量,使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得到更为充分和广泛的认知与传播,从而达到宣传学校特色、提高学校认知度的目的,有必要对学校显性文化要素进行符号化思考和设计。

符号是表达与传播信息意义的象征物,提炼、设计和编制校园文化符号,并进一步挖掘、充实其象征意义,将有助于解读和传播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徽、校训、校歌等就是校园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符号,但就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而言,仅仅拥有校徽、校训、校歌等这些符号,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

1. 学校色彩体系的符号化

当今的学校校园建筑,无论是整体新建还是逐步扩建,作为建设方或设计方,大多会考虑学校的整体色彩形象,让学校主体建筑在色彩上保持统一或相似。昆明市第十二中学主体建筑总体上分两种外观结构,一是20世纪90年代的瓷砖外墙,二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涂料外墙,但总体色彩上均是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提炼过程中,学校将主体颜色进行符号化的解读和建构。

(1)红白两色,象征着学校由原私立峨岷中学和私立五华中学合并而成。

(2)红白两色,代表学校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既要保持青春的激情,也要学会沉着和冷静。

(3)红白两色,还象征着学校教育既需要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也要保持象牙塔的圣洁。

色彩系统的符号化提炼,关键在于如何将学校主体的色彩赋予具有学校灵魂和教育寓意的文化内涵。就像俄罗斯、荷兰和法国的国旗一样,都是红、白、蓝三色,但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呈现出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2. 标识标牌的符号化

在学校色彩符号解读的背景下,学校可以着手对学校标识标牌进行进一步的符号化设计,在色彩上与学校主体颜色相符,也可利用色彩学上的“补色”原理进行设计,起到和谐、融合的效果。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在进行校园文化标识标牌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与学校建筑主体颜色一致的方案,对全校的标识牌进行了带有校徽、校名(中英文)和所在建筑主体楼名、楼层的设计和优化,在使得标识牌的标识功能更为准确的前提下,融合了学校个性化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美感。

标识标牌的符号化设计,首先不能失去其最主要的指示功能,其次在呈现形式上也要关注其艺术美感,但不可过于复杂,以简洁、大方的造型为主。同时,如有必要,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展现形式,但在主体风格上必须保持一致。

3. 学校建筑符号化寓意建设

學校的主体建筑大致上可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三大类,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励志化”命名方式,如勤思楼、求真楼等。当然,也有更为简单的就是行政楼、教学楼、食堂等比较直观化的命名方式。

对于“励志化”教学楼的命名方式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人文教育功能,但是容易产生同质化的冲突,也不具备学校自身的特色,尤其是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学校,这样的命名方式无法体现学校的深厚底蕴。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其前身私立峨岷中学和私立五华中学均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历史原因,西南联大的很多教授成为当时两所学校的教学骨干,有些教授更是直接参与了五华中学的筹办工作。众所周知,西南联大在当时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大学教育史上的奇迹,其实也将其“教育图存、教育兴国”的历史情怀浸润于云南省很多中学中。

基于学校历史传统的考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昆明市第十二中学遵循“传承学校历史,寓意展望未来”的原则,对学校主要建筑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命名。

(1)行政办公综合楼命名为“根源楼”。取五华中学创办者、董事长李根源先生之名。因学校原科教楼一至三楼为行政办公区,四至七楼为功能教室,以此命名,在纪念李根源先生的同时,寓意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均要做到立根正源、根固源清。

(2)初中教学楼命名为“峨岷楼”。源自昆明市第十二中学前身之“峨岷中学”校名,且峨岷中学创办期间即以初中为主,故以“峨岷”命名初中教学楼以纪念之。引峨岷中学校歌——“峨岷之秀,滇池之灵,英才辈起,头角峥嵘”,寓意初中学生汇集灵秀之气,积极进取,奠定人生的发展基础,成为志向远大的少年英才。

(3)高中教学楼命名为“五华楼”。源自昆明市第十二中学前身之“五华中学”校名,且五华中学办学期间以高中为主,故以此命名高中教学楼以纪念之。同时,希望学生继承五华遗风——“问谁承先启后,青年人当仁不让,还我河山,四千年古国重光,责在吾人肩上。”(出自五华校歌,朱自清作词)

(4)食堂命名为“润苍楼”。取峨岷中学创办人周润苍先生之名。寓意润泽苍生。因本楼一、二楼为餐厅,三楼为音美功能教室,故命此名。取食物和艺术均为苍生所需之“粮”,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滋润苍生之意。

(5)图书楼命名为“自清楼”。源自原五华中学国文教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之名。以“自清”命名图书馆,除了取其“清静”的环境氛围之意外,还寓意清者自清,取做学问、做人必须孑然而立、清清白白之意。

这样的命名体系,在继承学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的同时,还进一步展现了学校办学的理念,在营造學校人文环境的同时,也体现了学校自身固有的特色,具有不可复制性。

当然,对于办学时长较短的学校或新建学校,因为没有足够的历史积淀,自然无法采用上述命名方式,这就需要办学者在学校文化体系的解读和定位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建议采用校训式或办学特色式的命名方式,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寓意,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三、校园显性文化要素符号化建设的思考

运用具有校本特色的显性文化符号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必须抛弃形式借鉴的临时心态,切实立足于学校自身文化的深厚土壤,把外在的显性要素与内在的深刻寓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人们通过有形感知来感悟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等无形的精神追求。

在校园显性文化要素建设的过程中,不是仅仅强调其潜移默化、暗示渗透的无言之教,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师生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师生将每一种文化符号的内在寓意根植于心灵深处,才能进一步凝练为一种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的、具有强大文化自信的精神气质。

在实践过程中,昆明市第十二中学通过参观校史馆,讲校友的故事,师生同唱五华、峨岷校歌等多种形式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也使得这些显性的、固化的文化符号在文化的传承与感悟中彰显出了人文的光芒。

显性文化要素的存在形式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可以是不变的,但对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内涵解读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理解与感悟,并不断提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寓意,从而赋予其更加强大的文化创新力和生命力。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