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砚自端州取,泼墨舞西江

沿着滔滔西江水,我们一路向东,驻足远眺,望江兴叹,其山川之秀美,其江水之波澜,无不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有着西江第一州之称的端州,“肇庆”。

她像一个美丽的少女,提一篮七星湖光,立在万顷碧波之上,看西江神韵风流千古,两岸叠翠,旭日东升……

西江,作为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自西向东覆盖了滇黔桂粤四大省区,而它进入广东的第一站便是肇庆市的封开县,在这里,西江还与北边而来的贺江相汇。

贺江,古称封水,是西江支流之一,一直是沟通岭南与中原主要交通线的一部分,串联南方海陆丝绸之路,中原的经济文化也由此向东南亚等海外国家传播。

顺江入粤去一梦到端州

端州,是现今肇庆市的古称。西江,给了端州历代的人文秉性,也寓意其开埠之名。追溯百越古族,你会发现,文明的传承让这座隋唐古郡、宋元商埠、明清总督府在文化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甚至到如今,这座古城依旧在演绎着远近闻名的“中国砚都”的遗风古韵。

立于西江两岸,你会发现,脚下所行走的端州,早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沿江而下,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的宏伟蓝图,给世人展示了这个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工业城市的潜质;这里还是东连穗港澳、西通云桂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向来以文化旅游名扬海内外的肇庆,也因其历史人文底蕴的深邃与厚重,让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感受岭南文化源头的魅力,以及广府文化发祥地的文脉。感受着这里充足的阳光与温和的气候,沐浴着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的气息。

肇庆人文荟萃,宋代名臣包拯在这里留下的两袖清风为后人树立了清官的典范,岭南画派“黎家山水”的黎雄才给端州多了一份艺术灵气,而第一支中共“铁军”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至今荡漾着一股浩气。

景冠十余世砚绝八百朝

历史人文的传承让肇庆充满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秀丽的江河山川也给了肇庆宝贵的自然遗产。无论是“岭南第一奇观”的七星岩,还是有着“沙漠带上的绿洲”美誉的鼎湖山,或是德庆的盘龙峡等景观,都是自然馈赠的珍贵财富。

七星岩,它不仅有杭州西湖的秀丽隽永、也有桂林阳朔的奇山异石,更有几分四川九寨沟的悠然野趣。天上有七星成北斗,人间生七岩似星宿。在烟云绿水之间,我们早已不知是天上七星入凡间,还是人间美景胜似仙境。

七星岩的摩崖石刻上,还镌刻着大量唐朝至现代的文人墨客诗词,行走其间,能感受到扑面而来一阵文艺清风。而“东方禅林”里则住着各路“神仙”,精美绝伦的石雕艺术品让人啧啧称奇……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此情此景如诗如画。七星岩“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

鼎湖山,广东的四大名山之一,但这座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还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在沙漠或干草原横布的北回归线上,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镶嵌其中。不仅如此,由于鼎湖山枝繁叶茂,负离子含量之高,也因此被誉为“天然氧气库”。

对于古人来说,如果“以文为业砚为田”是理想的话,这里便是他们的天堂;因为肇庆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山光湖色,还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

端砚以其细腻、滋润的独特石质,灿烂多姿的石品花纹,鬼斧神刀、巧夺天工的精雕细琢,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虫蚁不蛀等特点,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视为砚中至宝。200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肇庆“中国砚都”之称。

羚羊峡是全长2000多公里的西江最后一个峡口,进入羚羊峡就进入了珠江三角洲平原,而端砚砚石的主要开采地就在羚羊峡两岸。肇庆特殊的地理构造,孕育出特殊的端硯石材,培育了具有肇庆独特地方特色、名声远播的端砚文化,端砚不仅是肇庆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也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

1000多年以来,开采端砚原石的大小100多个矿坑都处在西江边,可以说砚石是西江赋予这一片土地的宝藏。而生活在江边的人则通过自己的技艺,把源自西江的石头变成了闻名天下的端砚。

关隘西江口新舟总畅游

西江不仅给肇庆带来了独特的文化财富,更为肇庆的水运发展集聚了力量。历史上肇庆一直是西江水运枢纽城市,自秦后,贺江、西江成为我国南北联系的重要水道,对于我国南北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积极作用。西江支流众多,且流经大西南地区,因而广东西部、广西大部分地区和云贵部分所产货物,均可通过各支流,经肇庆后再到达佛山和广州。所以肇庆的发展与西江水运的发展紧密相连。

如今,西江肇庆段长度为225公里,肇庆大桥以下已经达到通航3000吨级江海轮的标准,肇庆大桥以上西江(界首-肇庆)航道171公里已达2000吨级。此外肇庆港将规划形成以新港港区为核心,形成以高要、四会、德庆、封开、大旺、三榕等港区的七个港区总体发展格局。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的实施、建设广佛肇经济圈的深入推进,大批企业沿西江布局,沿江港口快速发展,水运量增长迅速,肇庆新港年吞吐量以每年5%-20%速度增长。相信随着3000吨级通航,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肇庆经济将会发力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