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委员会制:大规模普通高中学校有效的“扁平化”管理

zoޛ)jiM}|Mvӝ4M6M<iZ工作。年级委员会具体组成人员有:年级主任、级组长、党小组长(可由前两者之一兼任)、工会小组长、班主任代表、科任教师代表,以9或11人组成为佳。其内部结构图如右上图。

三、构建年级委员会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国的学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基本上是按照行政管理体系构建起来的传统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源于经典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幅度”理论,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随着下属人数的增加,可能存在的相互人际关系数将呈指数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难度也是如此,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而且越往高层,一个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越少。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年级规模的扩大,上传下达的信息量更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学校一级的决定、指令、要求要及时传达到基层和每个教师会很困难,有效的执行和进行跟踪评价就更加困难。当组织规模扩大时,“管理幅度”理论是增加管理层次,而“扁平化”的管理理念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受(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思想的影响,扁平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管理模式,其原因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实行扁平化;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受到批判。

四、年级委员会的职能

年级委员会不仅要承担对本年级学生行为的管理和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还要对本年级科任老师进行师德管理和业务管理,要承担对本年级常规教学的管理和协助科研和教研等工作的管理。具体职能如下:

(一)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对本年级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为学校综合性评价教师提供初步判断和事实依据。

(二)执行学校德育计划,组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三)执行学校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完成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课程,落实校本课程,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协调年级辅导时间安排和年级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四)执行学校科研计划,高度关注本年级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完成学校一年一度教育年会的任务。

(五)代表学校完成本年级的管理任务,对本年级的师生、时间、活动、场地、办公室、课室及各类公物进行管理。

(六)配合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指导年级团干和级社干部组织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

五、年级委员会制的优势

传统的年级组只是一个为完成学校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教师和学生的集合体,是一个只负责执行学校决定、指令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权限只在于按照学校的要求对班主任和学生进行品德行为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年级委员会制下的年级组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集合体,而且是一个具有自主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的、责权利一致的管理主体,是一个可以依据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和本年级实际制定相应的年级建设与发展目标、年级规章制度的基层组织。

年级委员会的管理模式与学校多年来实行的以“四处一室”(政教处、教务处、科研处、总务处、办公室)为主要管理层的管理模式相比,年级组的地位明显提高,年级组长原来主要是对政教处(政教主任)负责,年级委员会中的年级主任是直接对校长负责,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科研处与年级委员会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充当策划、指引、参谋、评价、服务和保障的角色。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各司其职,形成校长与年级组之间的亚层次,由校长这一决策中心对年级组发出的指令,通过他们的督促、反馈、考核,得以执行(见右上图)。

年级委员会的管理模式有效克服了学校垂直管理模式层级多,管理链长,管理信息的传达时间长,在传达过程中易产生衰减、变异、甚至丢失的现象。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构,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并由此促进年级内部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其中得到发展的优秀集体的形成。

六、年级委员会制的保障措施

(一)认识端正。

校长层面要端正的认识是:推行年级委员会制的改革试验关乎学校全局,必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出台改革相应的配套措施。校长层面要有放权思想:一是放事权。作为校长或下年级的副校长,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躬亲,稍不留神就落得个累死不讨好的下场。凡事应安排年级主任去做,这种模式多少近似于经济领域中的“项目管理”模式。二是放人权。由年级主任提出任课教师和年级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三是放财权。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年级委员会的经济权力,以调动年级内部运作的积极性。

处室中层干部层面要端正的认识是:年级委员会的管理模式下中层干部职能主要是协调、沟通、评价、督促、指导和服务。年级委员会是年级管理的主体,更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主体。各处室的职能就是为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进行指导,提供服务,组织协调,评价督促,解决困难。

年级主任要端正的认识是:对校长负责,通过下年级的副校长广泛联系学校各职能部门,善于处理比中层的处室主任还要复杂各种的人际关系,正确运用权力,同时还要对年级主任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

教师层面要端正的认识是:首先是要求要有较强的主人翁精神,每一个教师都应以年级集体作为自己的“家”,要像主人一样主动去关心年级集体的事情,并主动接受年级的工作。其次是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再次是要创新意识。

(二)统一责权。

年级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年级主任应履行的责任和应有的权力,也就是说,年级主任的责任必须能够涵盖年级的主要任务;年级主任权力必须是能够达到有效完成年级主要任务或能够履行责任的范围。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授权。年级委员会作为年级管理的主体,必须要拥有相应的管理权,管理权和它的责任是对等的。二要分权。年级委员会作为年级管理的主体,原来处在中层的处室就转变为校长与年级组之间的亚层次组织,它们原来对年级组行使的的管理职能更多地转变为服务的的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并存。同时,相当大的一部分管理职能就必须下放到年级组去,职能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将原来属于各处室的管理职能中的一部分权力分给年级委员会。目前我校的做法是直接由教务处、政教处的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年级主任,再由一名下年级的副校长进行全面统筹,以协调各处室、各年级的关系,特别是协调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有效避免了教育教学两张皮,且相互抱怨,相互指责的现象。

(三)配套制度。

为保证年级委员会责任的履行和权力的行使,学校和年级都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由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应有:年级主任职责、年级工作条例、年级主任考核办法、年级组评优办法;班主任职责、班级工作条例、班主任考核办法、班级评优办法;教学常规要求、科任教师职责、科任教师考核办法;学生奖惩条例;公共财物管理办法,等等。

相应地由年级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应有:班主任例会制度、备课组长例会制度、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家长委员会会议制度、年级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实施细则、年级日常工作指引或流程等。

(四)监管过程。

学校“四处一室”对各年级委员会的工作要加强过程性监管,对年级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评估、督促改进、总结提高。通过日常的考核,评定年级的绩效,为校长层面决策提供科学正确的信息,从而提高年级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责任编校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