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比赛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9 课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

 《古诗三首》编排在“连续观察”主题中,落实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课的三首古诗描绘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不难,难在怎么让学生发现这是作者连续、细致观察后的描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关键字“暮”、“夜”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连续观察的奥妙所在,通过“一道”、“铺”等词的准确运用,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教学目标 :

 (一)认识“暮、吟、瑟”等 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 个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三)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

 的景色。

 (四)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五)通过表达准确生动的句子,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

 4.通过表达准确生动的句子,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

 一、读导语,理目标

 从卷首语入手,了解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等。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补充资料,了解诗人白居易 (二)解诗题 “暮”从字体演变中知道傍晚的意思。

  “江”为江边。

  “吟”是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

 提示:善于利用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三)示范书写“暮”、“吟”。

 三、初读诗,圈景物

 (一)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至少三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第二遍: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第三遍:读出画面,读得有声有色。

 展示朗读、点评。

 (二)问题交流:“白居易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用“○”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交流、板书:残阳、江、露、月)

 (三)追问 1:什么是残阳? 四、找画面,明诗意

 (一)学习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从“铺”入手,感受阳光的柔和,平铺之美。(板书“铺”)

 2.从“瑟瑟”和“红”中感受江面的色彩之美。(板书“瑟瑟、红”)

 小结并追问:这美景是作者什么时候看到的呢? 学生交流板书(傍晚)

 3.感情朗读。

 (二)学习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学法提示:

 1、圈画字词 2、想像画面 3、体会美丽 (自学并交流) 2.从“似真珠”和“月似弓”感受形状之美。

 3.小结并追问:你们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他是喜欢的?(板书:

 可怜)

 这美景是作者什么时候看到的呢?(板书:夜晚)

 4.感情齐读。

 (三)学习三:回顾补全板书: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五 、想画面,促写作

 (一)描述画面 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生花妙笔为这优美的意境添上更多细节吧。

 (二)学生创作、交流、点评 六 、看板书,试背诵

 我们不仅要记住这美丽的画面,也要会背这首诗。下面请你们看着板书,尝试背诵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