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技法分析

摘要: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和木雕。它是在紫砂陶胚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

关键词:陶刻;技法;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43-01

宜兴紫砂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陶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的手工陶器成型工艺,是特别的,手工陶瓷成型中的一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陶器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从一个方面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造型审美意识。

紫砂光素器上最常见的装饰,就是在紫砂的半成品上进行陶刻,以紫砂光素器光滑的表面为画布,集诗歌、书画、金石等艺术之大成,使紫砂壶、杯、盆、瓶等的艺术价值更高。

紫砂装饰大体分为紫砂陶刻,镶嵌技艺——嵌金银丝、嵌泥、泥绘、堆泥等两大类。最常见的装饰,就是在紫砂的半成品上陶刻。若是知名书画家在紫砂器具上题字作画后冉请陶刻家依所题字画雕刻,将书画家的画风笔触留在器具上,则更提高紫砂器皿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既有书法也有画像,还有款识印章。只是布局略有不同,要根据紫砂陶器的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晰而又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胚上书画,然后依靠字画雕刻。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刻画要刻有来龙去脉,做到结构相称,刀法分明,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

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技法可分为印刻和空刻两种。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到、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法。刻印是先将诗词书画的底稿誊印到壶胚上,在运刀依样雕刻,通常由一般的刻工进行雕刻。

空刻则由具有多年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进行雕刻工序,或熟悉紫砂壶的书画家亲手雕刻,他们在确定大体的轮廓安排后,用斜刀的刻法以刀带笔,篆刻时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味。空刻用刀必须胸有成竹,自由驰骋,犹如天马行空,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可粗可细,或刮或划,粗犷豪迈,耐人寻味,这样才能反映紫砂陶刻的艺术特点。

至于紫砂陶胚刻款则由四种不同类型的刻法:

其一乾胚刻款:紫砂壶泥胚基本乾燥以后,以毛笔书绘字画墨稿,然后再用钢刀依照样式进行雕刻。

其二写泥刻款:紫砂壶的泥胚还有五分之一的水分左右,就以圆钝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写。

其三湿泥刻款:紫砂壶泥胚近似于乾硬状态时,用锋利的钢刀进行雕刻。

其四描边剔泥刻款;先以细刀描出轮廓,再以点或挑的手法去掉中间部分。这样的陶刻手法能产生特殊的装饰效果。

紫砂壶的陶刻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壶体,今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的把紫砂艺壶推向高层文化层,铭、镌的内容有与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词句,有哲学、伦理、道德、知识性的词句等等,提高了装饰层次,深蕴文化内涵,工艺品特艺品不如艺术品的品味,成为赏品、藏品。

书法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很早就被运用到各种陶瓷艺术品上,而紫砂壶装饰艺术的发展更是和书法、绘画分不开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提高,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的提高,对紫砂壶中的书法装饰部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书法装饰紫砂壶因其独特的装饰美,将会一直倍受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书画界和紫砂壶仍然有着不解之缘,在风格的追求上,各具面貌,或飘逸潇丽,或顿挫有致,书味浓郁,用刀的变化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了个人的风格,章法的布白上亦是千变万化,或通卷,或分主次面,或身通盖,面貌各一,其著名书画家有:唐云、启功、陈大羽、程十发、陆俨少、冯其庸、韩美林诸大家,尤其是名书画家范曾以古典题材,古典人物的线描装饰,银钩铁划,又给紫砂陶刻装饰增添了新的题材,新的艺术领域。用陶刻的手法在壶上装饰,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根据各种不同的造型,各种不同的装饰部位操作,不能干篇一律一个模式,同时要掌握切实的基本功,真正达到“壶随字意,字以壶传”。

谈到紫砂陶刻就不能绕开两个关键人物,陈鸣远和陈鸿寿。陈鸣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紫砂艺人,号鹤峰。他所作的紫砂器,纤法有致,样式新颖,十分精妙。在当时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宫中艳说时大彬,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誉。陈鸣远不但紫砂器制作精美,还擅长镌刻铭文,书法雅健,有晋唐人笔法,开书法镌刻、印章与紫砂结合的先河。

即要刻出味道,展示特色。作為一件陶刻作品,要表现出浓烈的陶刻气味,在壶坯上通过书画、布局、用刀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艺术感染力。刻味应简约不简学,精细不琐碎,精放不粗俗;其次用刀有刀功,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