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青羊古镇

工作人员一脸茫然地告诉我,没有到青羊的客车。满心期待的内心如同被浇了一盆凉水下来,难道之前做的功课有误?明明这里应该是有这班车的。再问售票员如何抵达青羊,她居然不知道青羊古镇在哪里。之前和一位同行从重庆抵达涪陵的老人家交谈,他也不知道青羊古镇。

要说这青羊古镇,其名来源于镇上一副历史悠久的“青羊”浮雕。曾有大文豪苏东坡前来,便在这“青羊”雕刻旁挥笔题下“桂岩”二字。著名的“陈万宝庄园”也就在这古镇里,曾不乏游客前往,这古镇也位居“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之列,为何这么多人不知道它的地址呢?抱着一定要前去古镇考察一下的决心,我查到了古镇政府的电话,咨询后方才知道前往古镇须搭乘前往龙潭的客车,中途在安镇下车,青羊古镇并没有站点。

经历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顺利到达,此时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就近在一家“古镇包子铺”买了俩包子,边走边向人打听关于古镇的一些情况。青羊古镇其实是一个中转地,它东与马武镇、太和乡及武隆县接壤,南与龙潭镇、同乐乡临界,西与两汇、明家两乡相连,北与堡子镇、惠民乡交界。青羊铺位于涪州(现涪陵)至宾化县(今南川)驿路上,当时是古代人为驿站上来往传递官府文书者和官吏提供食宿之地。宋代初,青羊铺及其邻近区域人文兴盛,而现在青羊镇于1992年由原涪陵市青羊、双石两乡组建而成,设安镇、双石、老青羊铺三个集市,而镇区所在地位于镇域中部的安镇村境内,公路改建后现有两条对外过境公路从镇区通过,一条为涪陵至南川,另一条为青羊至同乐,这两条公路是出入镇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安镇居民向我解释道,所谓青羊古镇在涪陵当地被称为“老青羊”,距离安镇主街道还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青羊石雕、苏东坡题刻以及清代贞洁牌坊就在“老青羊”,而著名的陈万宝庄园就坐落在安镇上。

听了人们的解释,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涪陵客运站会有那样奇特的遭遇。

庄园之乡盛景不再

事实上,青羊古镇如今的名头还没有陈万宝庄园响亮。如果在涪陵车站向售票员打听陈万宝庄园游览路线,工作人员会很详细地给你指出该如何乘车,可见陈氏庄园在当地的名气。

陈万宝原是川东大地主,祖籍江西倒牌挂楼,陈家在明末清初年间迁至贵州省安化县,之后其五世祖陈我仁由贵州安化迁入四川,定居在涪陵区青羊镇安镇坝。按照陈家“我、兴、章、玉、万,荣、华、世、德、昌”的字排,故名陈万宝,是入川的第五代陈氏子孙。

陈万宝生于1807年,死于1876年,终年70岁。在他立家之时,其祖辈父辈已积有少量田地。他本人凭借着祖上的先业,持盈保泰,期间还贩卖过鸦片,家境逐渐兴旺了起来。到他晚年时所拥有土地,地跨涪陵、南川两县四万余亩,每年收租一万多担,按照今天的重量单位约两千吨,足可供现在四千到五千人吃一年。因此素有“川东陈万宝,川西刘文彩”的说法。

因为家业巨富,在咸丰同治年间,陈万宝曾捐军响十万两,清朝廷赠送他朝仪大夫(相当正四品文官)之位,因此陈万宝庄园又被称为大夫第(大夫府),过去在庄园八字大门上方曾有柳书“大夫第”门楣一块。

陈万宝本人是诰赠朝仪大夫,大儿子陈荣发就职于钗盐政厅,二儿陈荣达诰封奉政大夫,三儿陈荣茂1856年入武库后加捐都间府御。坊间相传陈万宝为了教育子孙不忘耕作为本,在庄园外自留10来亩地供自己及子孙耕种,

沿着镇上的主要街道走不了多远便能看到指路牌,陈万宝庄园实际应称为庄园群,累计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以上,均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建成。镇上居民介绍这里有庄园十四座,不过关于保存完好的数量则众说纷纭,有人说有七座,有人说仅有四座。

因为是庄园群所以比较分散,有些庄园竟相隔近半小时的步行时间。

首先能看到的便是在一片水稻田边的四合头庄园,其次为戴家堰庄园,目前仍有人居住。一打听才知道,陈万宝的所有庄园都分配给了当地居民居住。

而最有名的石龙井庄园需要沿一座小山坡走上去才能看到。资料记载石龙井庄园原为陈万宝为二儿子陈荣达修建的住居,因陈万宝贩卖鸦片发家,这里最早也被叫做“陈萼楼”。该庄园占地十一亩,房屋一百二十余间,历时十二年建成。庄园原始建筑只有里面一道大门,外面一道大门为民国初年为防土匪入侵抢劫而补修。

去往青羊古镇之前,曾看过一些前几年前来游览的游客写的游记,对石龙井庄园的恢宏大气,建筑精美向往已久。可当我转过一道山头,亲眼看到现在的石龙井庄园时,却不由惊呆了。

“石龙井简介”的牌示和导游图已经因为年久而掉色,最早由涪陵人民政府颁发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石质牌匾边角已经碎裂掉落,上面记录的“一九八七年”的颁发年代也已经模糊不清,旁边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颁发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倒是清晰的。

从导游图上看,石龙井庄园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布局,这在川渝一带是不多见的。庄园带给人的第一眼便是非常怪异,大门不开在中间,居然开在墙的一侧,不知其中何故。石龙井得名是因为庄园中间有一块青石砌成的大天井,作为下雨时排水使用。庄园正门被紧紧锁住,侧门却留有一道缝隙。推开这扇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厚重大门,空气中充斥着雾气,庄园四周房檐将光亮遮挡了很多,环境显得更加昏暗。环顾四周,墙角堆满了杂物,中央的几间屋子居然还传来了一阵阵猪叫。透过各个居室的木质窗栏看去,房屋中也多堆积的杂物。敲遍所有房屋的门,竟无一人应答,索性只有沿着庄园里的长廊走了一圈。

出大门沿着外围绕过去,只见后面还有一座紧闭的金属栏杆大门。向内看,院内杂草丛生,大院内套小院,还有一个小门通向旁边的一所校园,这应该就是之前镇上居民介绍的“把庄园内建筑改建成校园”,可惜这所校园因为文物保护现在也废弃了。爬上石龙井庄园旁的一座小山坡俯视,屋檐重重,偌大的庄园这才显现出了它的气派。

关于陈万宝庄园还有一个谜团:庄园究竟是哪位能人修建?民间流传的范本有几个,不过在当地盛传是两大能工巧匠所建——木匠何东山与石匠陈子堂。

木匠何东山本为涪陵青羊乡人,清同治四年(1865)生,民国三十一年(1942)卒。擅长小木和细雕,在安镇、龙潭一带远近闻名。陈万宝家族后代所使用的床铺及其它室内家俱,不少都是他精工制作。民国二十至三十年间,大地主陈济棠在塘坎修建住宅,何东三便为这栋建筑的掌墨师。民国时代,省城成都在花会期间曾举办能工巧匠赛宝会,何东山携一张巨大的围台床前去参赛。该床有成套花板、踏板、银柜、立柜等,板和柜上还有各种花卉图案,以上全都是微雕。关于这张围台床,当地还有更神奇的传说,相传可以收折,随身携带,无疑是当时一大绝技。

而石匠陈子堂是涪陵四合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5)生,卒于1960年。其石工雕技,曾在四合、安镇一带闻名,但他的作品在文革破四旧时大都被毁。

之所以当地人盛传庄园为两人的杰作,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如此精美的建筑只有大师合二为一才能完成。不过,这个被广为相传的版本却也是最禁不起推敲的,因为石龙井庄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而根据何东山和陈子堂的生平,在庄园建设期间,前者还是幼儿,后者还没有出生。所以,又有传闻龙井庄园其实是木匠陈兴与石匠熊仕的精工制作。

可惜,由于没有更多的史料可以查阅,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也就无从考究。

独特的婆媳合葬墓

四合头庄园旁与戴家堰庄园对面各有一座陈氏古墓。其中最奇特的一座古墓位于四合头庄园旁,因为这是一座婆媳合葬墓,墓碑上字迹清晰地写明“陈荣达的母亲与妻子”之墓。

走访青羊镇陈氏三代的墓,从古墓的设计建造上就能回望到陈氏家族的兴盛。这座古墓气势磅礴,墓前还有两座近二十米高刻有石象的石柱,当地居民介绍说为守墓之用。可惜这座古墓也未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墓边原本还有石质围栏,如今已经丢失。因为在旧时有人知道陈氏家族富有,便来此进入墓中偷盗陪葬的金银珠宝,古墓的外部和内部多处被损毁。

而戴家堰对面的古墓在雕塑上更为精巧,全部为青条石料,图案上下分四层:第一层为昭明殿;二层为钟灵所,三层为两全归,四层为墓碑、墓基。上三层雕刻的人物众多,有平民百姓,达官贵人,才子佳人,樵夫渔翁,大小不一,老少皆现,共达八十七人。另配有远山近水楼台亭阁,桌椅窗棂,动物花卉。画面有江水轻舟、老翁垂钓、厢楼叙话、长亭送别等,将古老折子戏中的多种场面,通过石刻表现了出来。动物有象头、虎脚,花卉有莲台、兰芝,雕工有线雕、浮雕、还有立体雕,纹路清晰,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指马为羊”的青羊浮雕

从陈万宝庄园群搭乘路过的摩托,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便可从安镇抵达老青羊。老青羊便是原来的青羊铺,现在仍是一个集市。由于镇政府迁至安镇,这里显得有些萧条了。老青羊的镇中便是原来的青羊镇小学,现在早已人去楼空。街道旁还能看到原来的停靠车站,站牌却松动地垂了下来,一幅冷冷清清的场景。

古镇多传说,老青羊上有一座“神仙桥”,它的美丽传说在古镇流传了一百年。据说在很多年以前,这里并没有桥,河东有位卖豆腐为生的小伙子,河西住着一位漂亮的姑娘,两人自小在河边玩耍,日久生情,但被生活在青龙潭边青龙洞中的青龙知道了。青龙嫉妒幸福便引来洪水,阻挡二人相会。但这件事情被铁拐李知道了,为了成全二人,他将宝葫芦横在洪水中,叫小伙子把豆腐拿来,从葫芦两边摆向中间,最后取出葫芦,一座桥就变成了。之后小伙子与姑娘喜结良缘,为了感谢铁拐李,便把这座桥称为“神仙桥”。

关于“神仙桥”的传说还有很多版本,既增加这座桥的神秘感,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神仙桥的建筑特征:神仙桥分为大小两孔,桥的绝妙之处在于依山而建,巧架而成;桥拱薄似蛋壳,桥墩以两岸及河中天然巨石做成;河中大石与河床接触面甚小,感觉一推就倒,不过,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就建成的神仙桥,历经河水数百年的冲刷,依然安然无恙,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古时建造者的聪明智慧和工艺水平之高。

带我前来的摩托司机本就是老青羊人,一听说我要来看看青羊石雕就兴奋地告诉我,老青羊最值得一看是“桂岩”题刻和贞洁牌坊,两者集中在一处,这位司机还热情地充当起“临时导游”。

远远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便看到了“桂岩”题刻,走进细看,题刻的表面早已被碧绿的苔藓覆盖,但两个深入石壁的字还是清晰可见。司机剥落了刻字旁边的一些绿苔告诉我,本来题刻上还有一些字,只是年代确实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桂岩”题刻的来头不小,出自文学家苏轼之手。相传苏轼南川访友,路过青羊铺,恰逢一处人家科举高中,便欣然题下“桂岩”二字。其实这两个字究竟是否是东坡先生所题,也存在质疑。因为当时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由鄂入川没有史料记载;而所题“桂岩”二字为楷体,行笔庄重,为苏氏书法所罕见;题墨无落款,说是苏轼人生失意不愿用真名示人。

题刻旁便是小有名气的“青羊石雕”。依石壁而雕,大抵也是为了给当时往来的人们标识地理位置。羊为线雕,或许是雕刻艺人为了更好展现其柔顺活泼的神态,使羊在行走中扭转头来。嘴中含有一枝莲花,莲花正面向上。与羊紧紧相连的还有一组由两个人像和一匹马构成的浮雕。其中一武士装扮的人像位于羊的左侧。马位于羊的右侧,与羊相向而行,无角,短尾,背驮鞍,腿断,有缰绳。执缰绳的是它身后的又一个人像。有意思的,石雕上如此明显的“马”却被当地人统统视为“羊”,而且误认了上百年。

“青羊”石雕上还有一条小道,道旁的石壁内供奉了菩萨等,前面的香炉里还燃着青烟,应该偶尔还有香客前来。

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间的“贞节牌坊”就在离石羊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司机略带遗憾地告诉我,现在看到的牌坊只是一部分。这是因为牌坊下以前是一条古驿道,驿道废弃后这里建起了房屋,现在房屋拆除,残余的石头,废料等便掩盖住了下面一部分牌坊。这座贞节牌坊为石结构建筑,四柱三间、仿木结构三重檐、斗拱建筑,是清朝皇帝专门为田伦未婚之妻夏葵姑所立。直至今日,已婚少女得到贞洁牌坊的还算多见,而未婚少女的贞节牌坊还不常听说,足可见这座牌坊的罕见。

回去的路上,司机依然兴趣盎然,一边驾驶着摩托一边给我讲着青羊古镇。听着这位“临时导游”滔滔不绝地介绍,让我再一次想起涪陵客运站的那一幕,不禁感慨连连,就连许多当地人都逐渐感到陌生的青羊古镇,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被世人所铭记,那些美丽的传说也值得被世间所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