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佛

zoޛ)j馟im4]駎:<}O]7]饨ky文化,也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它的神圣性,加之西方近年来对佛教艺术的推崇,因此能反映出佛教艺术精神的造像便成了世界艺术的宠儿。

就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来看,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佛,还有泥塑佛、漆佛、木佛、玉佛、翡翠佛、瓷佛等等,不论是铜铸的雕像、石制的造像还是泥质的塑像,都把佛的庄严、菩萨的慈悲、罗汉的朴实、天王的威武刻画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金铜佛像制作精美,绚丽的纹饰、优美的造型、慈祥的面容,在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2014年6月10日,苏富比拍卖行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亚洲艺术拍卖会上,一大批佛像精品再次以高价拍出。

佛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价值高低往往取决于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底蕴与铸造年代工艺。一般来讲,佛像所含的美学价值越高,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但作为艺术品收藏的佛像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就让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细细品味这来自数百年前的智慧与禅意。

明清佛像

明清两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明清的佛像雕刻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达到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顶点,无论是工艺,还是材质都十分讲究,也最具有观赏性,把佛教的哲学与美学的思想都浓缩到小小一尊佛像当中。一尊鎏金佛坐像铸造于十七世纪,此时为明朝。从造像上看是佛陀的成道像。佛像左手橫置于双膝之上,结定印,右手置于右膝上,掌心向内、手指指地,表示大地作证,为解救众生不惜牺牲一切的言行。本件拍品相较于之前的拍品而言,形体、容貌和姿仪上更加祥和、宁静、端详、庄严。此件估价为40,000-60,000欧元的拍品最终以361,500欧元的价格成交。

象牙是大象身上最坚硬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等特点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宝石媲美。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雕刻精美,倍受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而进行创作的象牙雕刻则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与民间工艺美术的结合技法。一尊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清十八世纪佛像在拍卖中呈现,本件拍品从工艺角度上看属于牙雕中的圆雕技法,即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十八世纪的清代牙雕佛像,风格稍显繁琐,已比较注重衣褶的刻画,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的质感。纵观本件拍品,佛陀闭目盘腿而坐,双手放于腿间,其形容仪范体现出佛陀的平静、祥和、慈悲的风范。雕像虽小,却着重衣饰的刻画,线条明显增多,道法流畅浑厚。虽因时间久远而表面出现细纹,然而其细腻的工艺使其依然不失为一件珍品。这件象牙雕佛像估价为15,000-25,000欧元,最终以18,750欧元的成交价被收藏。

另一尊清朝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打造于十八世纪的乾隆年间。无量寿佛也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佛中的最尊佛陀。本尊佛像造型细腻,头戴佛冠、眼睛细长、鼻翼宽短、嘴唇较薄,全身佩戴华丽但并无镶嵌。其身材颀瘦,披袈裟、袒胸、胸平乳小,具有典型的清代汉佛造型。这一时代的鎏金佛像因铸造的铜料配比了多种金属,且铸胎厚重,故显得铜质坚硬。在细节刻画上稍显些生涩。全身铜制加以鎏金工艺使佛像主体虽经时间打磨却依旧光亮。这件估价为3,000-4,000欧元的无量寿佛坐像,最终以6,875欧元成交。

观世音坐像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祥与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循声救苦。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观世音菩萨在民众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尊明朝时期的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坐像铜制纯净,鎏金明艳,脸型方圆周正。佛像佩戴八叶帽冠。在面部刻画上,眼神微垂下视、眼梢上扬,上眼睑线条略平、下眼睑微微向下。嘴角向内较深,笑意盎然。整体身姿敦厚,神态欣悦亲切。佛像经颈部的项链与身上的璎珞垂下两个波状的弧形,中间有3条珠纹的链坠垂于胸前。这些都是明朝佛像以及观世音菩萨雕像的主要特征。这件栩栩如生的观世音菩萨鎏金坐像最终以59,100欧元成交。

藏传佛像

藏传佛像的体系比较庞大,造型也较为复杂。佛像有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有汉地造像,但多数为西藏本地造像。它源于古印度佛教晚期的密宗金刚乘、时轮乘、易形乘,同时又有西藏原始苯教的神融入其中。蒙古、汉地的一些风格也融入到了藏传佛教的佛像之中。藏传佛教的佛像造型极为丰富多彩,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详的显宗佛像;有凶神恶煞、多首多臂的密宗佛像;也有妩媚动人的度母像;面目狰狞的佛母像;极美与极丑、极善与极恶的众神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彩多姿、反差强烈的诸神佛世界。西藏本地除按《造像度量经》成佛造像之外,还有内地和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流入,同时藏传佛教造像又具体分为藏中、藏西、藏东造型。

下面要介绍的这尊十四/十五世纪铸造的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体现出的就是藏中的佛像造型。藏中的佛像,早期受尼泊尔与西藏苯教的影响较大,但是它又受印度和克什米尔的影响。明清时佛像又有一些汉式佛像的风格融入,藏中佛像的造型融入了诸多地方特征,但又以尼泊尔的特征较为突出与鲜明(因为拉萨地区过去有许多尼泊尔的工匠)。有的佛像与西藏的苯教比较接近,而有的佛像又与汉式比较接近。总的来讲,一尊佛像上有诸多地区的特征融入其中,所以说藏中的佛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

藏中佛像总体来讲,在造像风格上柔和适中,虽然造像的风格各有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共同的造型特征。藏传佛教佛像更早的存世不是很多,在元代佛像与菩萨的造像中,主要是接受尼泊尔的佛像,它的主要特征是佛、菩萨的面相、四肢比较丰满,额头比较宽,肩也比较宽,腰较细。衣纹上不太重视刻画,佛像只在袒右臂的含口处部分有些纹饰。左边施禅定印的手臂上有些纹饰,在袖口处及佛像腿部施些很浅的线。总的来说,这种比较突出形体,而不注重立体刻画衣纹的造型样式,是融入了印度萨尔纳特的佛像造型样式。这尊估价为200,000-300,000欧元的藏传佛教佛像最终以745,500欧元成交。

与汉族佛像相比,西藏佛像的形象更加独特。如另一件于十三、十四世纪打造的金刚菩萨坐像就代表了西藏佛像的一些突出特点。这尊佛像身形纤细,腰身柔软,动作生动。身体微微向右倾斜,双手捻佛教解印。高大的冠帽、层叠的璎珞,装饰富丽华美,工艺复杂考究。台座扁平,莲瓣圆鼓突起。这一时期的西藏佛像主体铸胎薄脆,是早期佛像铸造中铸胎最薄的一类,其铸造工艺也最难。这尊金刚菩萨坐像最终以55,500欧元的成交价找到了它新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