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循环水系统金沙鲈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从2014—2017年采集处于金沙江大理鹤庆县朵美乡江段、雅砻江攀枝花盐边县江段等处的金沙鲈鲤亲鱼,驯养于鲁地拉鱼类增殖放流站亲鱼培育车间内。亲鱼培育池为水泥材质,直径为4.5 m、池深为1.8 m、保持水深1.6 m,上覆防跳网。

亲鱼培育全程于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循环水pH值6.5~7.4,溶氧量6.5 mg/L以上,水温常年在18~21 ℃之间[4]。每天投喂饵料鱼(体形较小的鲤鱼、鲫鱼),每周清除1次饵料鱼的残刺碎骨,水体于池中呈顺时针流动,繁殖前2个月通过调整进水泵频率加速水体流动。

1.2    人工繁育

1.2.1    亲鱼选择。挑选5龄以上、体重2 kg/尾以上金沙鲈鲤雌性亲鱼,亲鱼腹部微鼓起,较软,泄殖孔红润突出;选4龄以上、体重1 kg/尾以上的雄性亲鱼,雄性亲鱼第二性征不明显,繁殖季节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遇水即散,成熟度较好。挑选好的亲鱼放入直径3 m、水深0.5 m的圆形催产池内流水暂养(雌雄比例为2∶1)。

1.2.2    人工催产及授精。亲鱼催产采取两针胸鳍基部注射法,为雌鱼第一针注射剂量PG 1 mg/kg+LRHA2 2 μg/kg,雄鱼不注射;26 h后注射第二针,雌鱼注射劑量为PG 2 mg/kg+LRHA2 10 μg/kg,雄鱼减半。效应时间一般为23~30 h,出现雄鱼不断追逐雌鱼现象后开始进行人工授精。采取干法授精,即手指压住雌、雄鱼泄殖孔并将其提出水面,用毛巾擦干体表,鱼体头朝上、尾朝下,用手掌虎口轻轻推送挤压雌鱼腹部,成熟卵粒由泄殖孔流入备好的盆内,同样方法操作使雄鱼排出精液。精、卵排入盆内后,迅速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和卵充分结合。再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盆内废弃精液等杂质全部漂洗排出为止。授精全程避免强光照射。

1.2.3    孵化。提前架设40目网布做成规格为80 cm×60 cm×30cm飘箱,内设规格为75 cm×55 cm的孵化板。卵粒漂洗完成后均匀铺于孵化板上,密度为1万粒/板,淋水孵化。在16~18 ℃水温下,7 d后鱼苗开始出膜,刚出膜的鱼苗依靠吸收卵黄囊内的营养生存,随后体色从晶莹透明逐渐转为黑色,鱼苗具备游动能力后逐群向角落聚集,7 d后卵黄囊营养吸收殆尽,鱼苗开始平游觅食。

1.2.4    鱼苗培育。一是鱼苗开口。平游后鱼苗以丰年虫作为开口饵料,投喂量为2 g/万尾,投喂频率为每天7次,搭配搅碎后的冰冻红虫以及S1微粒子饲料,连续投喂20 d。二是鱼苗放养。鱼苗在飘箱中完成开口培育后,选择无畸形、无伤、游泳能力强的健康鱼苗,按照3 000尾/m3密度投放至鱼苗培育缸内。鱼苗培育缸直径1.0 m、水深0.6 m,水体流速不宜过大。三是鱼苗转食。鱼苗长至1.5 cm时,逐步加大投喂微粒子饲料(彩优或升索牌),丰年虫的使用逐渐减少,冰冻红虫剁成适口大小继续投喂,同时投喂拌有大蒜素、维生素等药物的甲鱼饲料团。鱼苗长至2.5 cm时,只投喂海大牌粒径为0.3 mm的饲料。四是鱼苗分池。鱼苗长至2.5 cm时,选择同规格鱼苗按照密度为2 500尾/m3转移至直径2 m、水深1 m的养殖缸内,水体逆时针流动,流速适当加大,每池内配备氧气头,全天增氧。

1.2.5    日常管理。鱼苗投食后即开始定时清除飘箱、养殖缸内的残饵、粪便、死鱼等杂物,保证水质清洁;随着鱼苗增长逐步增大养殖缸内每日水体交换量,每天水量交换最少不低于3次;循环水系统内每15 d添加定量光合细菌、EM菌等菌种,培养补充生物菌落,降解系统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每日清洗紫外线消毒器,增强紫外线杀虫、杀菌的能力;每月25日清洗1次系统生物滤材,重点清洗设备基坑,去除大量杂质;控制冷热机组,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养殖水温。

1.2.6    鱼病防治。产后亲鱼使用盐酸土霉素10 mg/kg浸泡,可有效防止病菌感染;鱼苗培育期间及时清除残饵及排泄物,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过程中坚持少量多餐,同时饲料中添加诺氟沙星等药物,以增强鱼苗抵抗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催产及孵化

2019年3月共进行3个批次人工催产,分别为3月10日、3月16日、3月28日。其中第1批次为试催产,催产水温为14.0~14.5 ℃,孵化水温为18~21 ℃;第2批次金沙鲈鲤的受精率、孵化率最高。总计产卵量达20.4万粒,出苗量为14.2万尾(表1)。

2.2    鱼苗培育

第1、2批次人工催产共计获取全长达9.5~11.4 mm的初孵鱼苗9.4万尾,经4个月培育达到4~5 cm规格时剩余7.2万尾,成活率76.6%。第3批次获取全长达8.9~11.2 mm的初孵鱼苗4.8万尾,但魚苗经60 h后平游上浮,畸形率较高,经培育鱼苗体长长至4~5 cm时剩余2.9万尾,成活率达60.4%。

3    结论讨论

金沙鲈鲤为大型凶猛性鱼类,喜流水。目前,大多鲈鲤亲鱼培育仍采用室外仿自然生境条件进行培育,鱼类增殖站全循环水系统内培育仍处于探索阶段。

试验中金沙鲈鲤催产时间为3月上中旬,第3批催产时伴随水温升高,催产效果较前2批稍差。相较于同处于金沙江中游流域的金安桥、阿海以及大理洱海周边地区、雅砻江流域等处,鱼类增殖站全循环水系统中的金沙鲈鲤催产时间提前约2个月,而获取的成熟卵粒大多为淡青色,这与詹会祥等[5]报道有所差异。经分析可知,这与鲁地拉鱼类增殖站养殖水温及养殖环境有较大关系。鲁地拉鱼类增殖站亲鱼培育水温每年5—11月维持在19.5~21.0 ℃之间,12月至翌年3月水温降低至14.5~16.5 ℃,4月开始逐步升温,全年无明显的水温变化。此外,亲鱼全年培育于车间养殖池内,亲鱼活动范围有限且常年照射不到阳光,这些均对亲鱼发育及卵粒颜色有较大影响。

金沙鲈鲤初孵鱼苗全长8.9~11.4 mm,全身透明,头向内、尾朝外扎堆聚集于箱底角落处,此时水深维持在30 cm以下,水深过深则鱼苗上浮较困难。鱼苗在吸收2/3卵黄囊后即开始投喂开口饲料,以丰年虫为主,投喂丰年虫时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滤好的丰年虫滴在飘箱中央部位,减小流水及氧气气泡,饲养人员来回走动投喂,保证鱼苗充分进食。开口3~5 d后,饲喂搅碎的冰冻红虫以及微粒子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诺氟沙星、大蒜素等药物,以利于增强鱼苗体质、预防疾病。开口阶段鱼苗摄食丰年虫、冰冻红虫等对后期培育至关重要[5]。

全循环水系统可以根据鱼苗各阶段生长情况人为控制养殖用水pH值、溶氧、温度以及池(缸)内水体流速等重要参数[6-8]。在暴发疾病时可分池(缸)单独隔离治疗,同时养殖缸有利于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可及时作出判断,有利于大幅度提高鱼苗成活率,在本次试验中鲁地拉鱼类增殖站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金沙鲈鲤的鱼苗成活率分别达到76.6%、60.4%。

4    参考文献

[1] 伍献文.中国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2] 杜丽娜,陈小勇,杨君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模式标本名录[J].动物学研究,2013,34(4):345-360.

[3] 王登菊,李政柯,陈仁军,等.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J].海河水利,2014(4):53-56.

[4] 赵骏凯,张健东,陈刚,等.循环水系统养殖杂交石斑鱼的运行效果[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39(2):118-125.

[5] 詹会祥,杨德国,李正友,等.金沙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6,37(4):84-88.

[6] 宋红桥,管崇武.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处理的应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12-115.

[7] 曹宇,孔令杰.水产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分析[J].黑龙江水产,2015(6):22-23.

[8] 杨丽玲,紫宝良.工厂化循环水与静水养鱼模式综合效益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