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工艺地理

潮州一向是粤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之地,这里物产丰富,商业繁荣。不必说闻名天下的工夫茶、潮幕、潮剧独树一帜,单看潮州木雕、潮州刺绣、潮州陶瓷三样民间工艺亦样样精美,这三样工艺与潮州古建筑互相协调、互相映衬,形成了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潮州民间风情画。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为什么出名?是因为它自成体系,潮州木雕和浙江东阳木雕并称中国两大木雕体系。后者以浮雕见长,而潮州木雕则以多层次镂通著称。潮州木雕一般以颜色分类,有金木雕、彩雕、漆雕和素雕,其中髹漆贴金的装饰艺术效果最为夺目,所以潮州木雕又称为“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萌芽于唐宋。明清时期,潮州学风鼎盛,在朝为官者不少,当了官见了世面有,了钱后,回乡盖房子自然就不一般,对建筑的艺术性要求非常高,潮州木雕由此鼎盛一时。后来,海外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并且大量采用木雕作为装饰,更使潮州木雕进入登峰造极的阶段。

潮州木雕为什么喜欢髹漆贴金?有人说,因为朝廷做官,官阶再大也不敢在京城过于张扬,回到家乡就不一样了。要用最辉煌的装饰来表达对祖先的尊崇,也以此炫耀宗族的势力和繁盛。

其实,贴金主要还是因为其有特别的功能。南方比较潮湿,潮州木雕用的是当地出产的普通樟木。樟木的质地并不坚密,艺人取其有一定的韧性和易于奏刀的优点,刻得层层叠叠、玲珑剔透但樟木却容易裂开、收缩。髹漆贴金后,能抗潮避蛀,经久不致崩裂变形或霉烂腐朽,起保护作用。另外,贴金后,有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效果,这就是潮州木雕的特点。

独特的潮州文化熏陶,造就了潮州木雕的诸多可贵特色。尤其是创造了通常所称的通雕。

穿透、镂通,多层次的通雕是潮州木雕最突出的特点。木雕艺人突破了创作平面,把创作思路伸向樟木的深处,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有限的空间中描绘无限的大千世界。作品往往把一部戏剧,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中在盈尺木头中,通过“之”字形或“S”形的路径和表里不同的透视关系划分层次,把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定格在不同层次上。所以,人们又把潮州木雕称为“木头上的戏剧”。

现代潮州木雕大师更充分发挥多层次镂通的艺术特色,把梁上装饰搬到桌面。其中,张鉴轩、陈舜羌二位木雕大师在清代青龙古庙半壁蟹篓的启发下,创作出剔透玲珑,面面可观的圆雕“蟹篓”,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了解潮州木雕的必赏作品。

潮州木雕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就开放在潮汕大地每一条寻常巷陌。走在潮州古城的街头,不必说有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如已略黄公祠(是潮州木雕工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开元寺、丛熙公祠,可以看到大量的木雕装饰,即便是一般的古民居,木雕也很普遍。在一些木雕集中的地方,“村村都像木雕博物馆,家家都像木雕陈列室。”

潮州刺绣

潮绣始于唐朝,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重要分支。

“东门晒鱼网,西门摆花规,南门削竹筷,北门梭脚腿。”

这是明代潮州民谣,从中可知,明代潮州西门的刺绣业,在当时的手工业布局中占着重要位置。到了清代,潮绣随着二十四位“刺绣状元”的故事扬名全国和东南亚。

潮州金漆木雕,嵌瓷工艺、通花陶瓷、剪纸、香包等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对潮绣技艺的发展完善起着潜移默化、融汇贯通的作用。这种地方文化在潮绣作品上则体现为饱满匀称、垫高立体、大红大绿、金碧辉煌,构成了潮绣在全国刺绣领域中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潮绣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细致,运用的针法技艺有两百多种。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垫高。垫高是其他绣种所没有的一种技艺,指的是在绣品的纹样上铺贴一些棉絮,最高1寸多,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有如浮雕,富立体感。

用棉花铺垫进行垫绣,比起在缎面上平绣要难得多,一来在垫料上穿针引线不简单,二来要保持垫高部分的圆润适中,不能露出垫料的痕迹,这就要求操作者必须针艺娴熟,耐心仔细了。这种独有的处理方法,使图案有了连绵起伏和光泽变化,大大丰富了潮绣的表现力和装饰意味。

潮绣的创作原则,与潮州的木雕相当接近,概括起来就是“密密”、“满满”,“通通”。所谓“密密”,就是指构图紧密不互相重叠,“满满”是指整体丰满不松散,而“通通”是指画面上的虚实、疏密变化和节奏感。

见过潮绣的人,无不感叹它丰富的色彩,潮绣一般使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比如大红大绿,并不完全是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强调对比所产生的喜悦气氛。大面积金银色的使用,使任何一种颜色都能在同一画面上和谐共处,表现出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金线,有充金,有真金,不怕火烧,银线主要表现器皿、海水,五颜六色的绒线则可表现不同质感。绣品的底地则用绸缎。在绸缎上刺绣已经很考功夫,而1984年,潮州人竟然绣出一件在薄如蝉翼的真丝上钉缀了2公斤珠子仍不变形的钉珠晚礼服!

如今,要看一针一线织成,用于摆饰、戏服和庙堂饰品的潮绣产品,就一定要去潮州。而新式的潮州绣品,可以说全世界都能看到。近年来,在潮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精明的潮州人将这一传统工艺大胆融入现代服装时尚中,利用特种材料或吸收外来工艺手法,创造了珠绣,抽纱等新绣种,更显高雅清丽的高贵风格。潮州成为世界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出口基地、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走上独特的婚纱晚礼服发展的道路。巴黎,纽约第五大道,第七大道等世界顶级服装商场已成为潮州婚纱晚礼服“最大展厅”和集散中心。

潮州陶瓷

潮州是我国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多年前,潮州先民就已经能够制作出精美的印花刻纹硬软质陶器了。

潮州陶瓷以瓷质洁白、造型优美、釉面光洁、式样典雅而驰名中外,素有“白如玉,细如丝,声如磬”之称。其中以独创的通花艺术和瓷花艺术最具特色。

潮州的各种民间工艺,都是融会贯通的,吸收了木雕,抽纱等工艺特点的陶瓷艺术也不例外。“通花”的陶瓷工艺就来自抽纱,受到抽纱中一种钩织的缕空产品“通花”的启发,得其效果,而取名“通花”瓷。通花瓷器是潮州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精巧玲珑的艺术品类,在工艺陶瓷中独树一帜。它的出现可谓潮州人追求精巧的审美观念在陶瓷制作上的体现。

在潮州,许多人都喜欢捏塑花卉,那就是瓷花。瓷花艺术已成为瓷塑中的专一门类。捏塑一个小小的花瓣,会用到瓷塑中的揉、塑、捏等多种手法。把精细的瓷土一瓣一瓣地捏制成各种瓷花,再把千姿百态的瓷花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寄贴于挂盘、挂屏、通花瓶上,可达到乱真地步。

潮州海上交通方便,很早就开始进口颜料,潮州人将这些“洋彩”用到了陶瓷制作工艺中。清朝中期,潮州陶瓷在彩绘工艺上推陈出新,采用一些民间画法,吸收中国画工笔淡彩,形成了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填彩堆金、素淡金碧的“潮彩”风格。

仿古彩是潮州工艺美术的另一成就。它运用传统彩瓷技法,吸纳西洋画法的艺术特点,融众家之长于一体,形成中西合璧,古朴典雅且绚丽多姿的风格,成为潮州工艺陶瓷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产品。

近年来,潮州陶瓷的发展从原来的枫溪区辐射到全市,潮安县的凤塘镇、浮洋镇、龙湖镇,饶平县的九村镇,新丰镇,三饶镇,湘桥区的凤新街道都是广东省知名的陶瓷产区。置身其中,你会感叹潮州人不仅擅长艺术创作,更懂得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