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要有新气象

元旦三天小长假过后,马上就进入到2018年的第一个工作周了,这也是我实习的最后一周——满打满算也只有短短四个工作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对自己所在的总务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办公室的同事之间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虽然在公司只能算是一个实习的“打杂小妹”,但我感觉自己已经是他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

新年要有新气象。放假回来后第一天上班,总务部要开视频早会,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和车队的司机,总务部所有部员都要8:00准时在会议室集合。早会上,每位主管都要把2018年的整体计划和本月的工作计划向大家汇报。这次开会,使我对总务部的部门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公司的总务部门主要有两部分工作,后勤保障和外事方面的工作。后勤保障包括安全消防、车辆以及司机、废品处理、餐饮清洁、办公劳保和宿舍管理等等;外事包括外籍驻在支持、员工住宿、参观接待、通讯档案管理、内控监查、印花税和年检注册等等。工作本来就很多、很杂,对于一个6000多人的企业来说,每部分工作需要落实,细节就更加庞杂了。

我这周的主要工作就一件事儿——找图纸。之前在开发区消防大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有关部门负责人需要原始建筑规划图纸,但是公司存档的这份图纸不知存放在哪个库房里,找不到了,所以必须去开发区管委会档案室申请查看原图,然后复印一份拿回来。这事儿听着不难,但要是说起找图纸的种种细节,写出个长篇小说都不够我吐槽的。长话短说,我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天,开发区管委会大楼广场里里外外都溜达够了,前后左右的建筑设施也基本上烂熟于心了——光是开着车找停车场入口就被保安忽悠,兜了好几圈。我们公司买了一批公车,都是北汽的新能源汽车,供跑外的员工随时使用——这一点十分符合大公司为员工提供福利的理念。我们公司的公车配置不高,动力也不太足,开着挺别扭的——基本上都是“拽”着走。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车,我走路折腾三天,肯定要费好几双鞋。还好,最后这事儿办得不错,虽然被“遛”了好几趟,但图纸总算拿到了,工作也算圆满完成了。

由于我是实习生,不需要交报告,能做的工作就是做一些数据表格和统计报表,相对来说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们部门的其他同事,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不同,每周都要做好几个不同的报告。比如说负责宿舍管理工作的主管,所有的宿舍调整细节都要以报告的形式上交——哪怕只是简单的调整。

实习最后一天的上午,部长带我去听了今年公司课长及以下级别员工的升职答辩。无论哪个部门,参加答辩的同事都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作用说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在这些人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销售部助理。这个姑娘应该是刚进公司不久,第一次参加答辩的新员工,讲话特别“实诚”——说着说着就“跑偏”了。她答辩的主要内容是:自己在销售部做销售助理,是个鸡肋又尴尬的角色,既要帮助销售人员处理办公室工作,又要做那些看起来并没什么用的报告——因为销售数据基本都是在营业所手里的,人家不愿意给她数据,她的报告拿不到第一手资料,肯定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她的答辩把在座的领导都给逗乐了,人力资源部长还夸她实话实说、对工作认真负责,安慰她说:“这就是日企规范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死胡同’”。

我们公司每年要做三次绩效考核——年初、年中、年末各一回。绩效考核有个表格模板,我整理文档时大概看过一眼,主要内容是岗位工作内容、自评、主管评价和分公司经理评价等。作为旁观者,我觉得这个评价标准蛮不公平的——自评再好也没用,领导心中都有“一杆秤”,每个部门里80分(高分)的员工有名额限制,你的分数领导心里早就已经定好了。其实,大家工作都很辛苦,每个员工也都很努力,尤其像总务部门这样的后勤部门,没有“业绩”这样的硬性指标作参考,只能看领导看谁比较“顺眼”,就把高分给谁了。79分和80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差,但确确实实影响着涨工资的幅度和年终奖金的多少——我感觉这种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人性化。部长在我实习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跟我谈心,他说总务部是属于管理本部,非销售岗位,哪怕工作很努力,涨薪幅度也不大,所以部员对于涨薪并不抱太大希望。因此,总务部的效率一直很低。

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总体来说,我觉得自己实习的这家公司的氛围很适合刚毕业的学生——前辈愿意手把手教导你,也会放手让你去做,即使犯错也会认真教导。两周的实习,日企给我的感觉有好也有坏。

Muky活动,比如临近过年一起泡温泉、喝酒等等。第四点是工作严谨,所有工作都有一板一眼的“手顺书”——连校准这样的细致操作都有一套规定好的“社内手顺”,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做,每一步都需要做成文件并让各相关人士核对、签字。

我们公司作为日本独资企业,以上提到的这些规矩都一丝不差地严格遵守。入职培训时,指导老师告诉我:“日本人对事情的演进很大程度源于自保,所以既然每个文件都要签名,那也就逼得他们每个文件都要认真把关,否则以后出了问题自己也逃不掉干系。”

不过,在日企工作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第一点是日企晋升慢,从普通员工升到“干部职”(相当于组长),短则十几年,长则到退休都无望;从“干部职”熬到课长(相当于科长,管10人左右),大多已经45岁以后了,50多岁才当课长的也不少——这是因为只要上面的人不走,下层员工就没有晋升的机会。还有一点,日企晋升基本依靠人际关系,只有通过推荐才有机会升到“干部职”。在我看来,这种晋升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虽然人人都有铁饭碗,可升职难之又难。第二点是工作分配完全靠领导“一句话”。新人基本上就是最简单的重复劳动,哪怕你想挑战或者參与一些对今后发展有帮助的工作,也会被说“年资尚浅,过几年再说吧”。我们部门有一位同事,比我大4岁,进公司两年了,依然每天做着打杂的工作。在我们公司,工作内容完全取决于公司的需要,没有商量余地。若是不服从调配,就请自己辞职吧。第三点是各“部署”之间会互相推诿。我进公司后发现每位部员都有一个“本领”,就是如何拉其他部门的人“下水”,均摊责任。比如说,明明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一定要写信给相关的部门询问他们对于这个处理方式的意见——对方若是首肯了,万一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就会被拉来一起“背锅”。再举个例子。某些工作,研究所和工厂会互相推诿和“扯皮”。虽然与对方沟通时很客气地说:“关于xxx工作,如果不妨碍的话,是否也可以请您帮帮忙呢?”但部门内部会私下抱怨对方。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员工每天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在部门之间的沟通上,有时甚至两三天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第四点是,在工作中必须要不停地进行“人格转换”,对前辈必须像“小绵羊”一样陪着笑脸说话。举个例子,有个文件是明文规定要前辈签字的,有公司既定的流程,但找对方签字的时候,也得做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前后辈关系极其明确,不容僭越。

两周的实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实习,我感觉日企并不是我之前印象中的样子,和我们之前在日剧中看到的不太一样。不过,如果要“吃定”日企,首先必须要会日语,因为即使在中国,日企管理层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人。如果你无法沟通,无法与上层正常交流,再优秀的想法也无法传递到上级。至于工作效率的问题嘛,其实就是凡事慢慢来,仿佛“你很忙”的样子——效果棒棒的!

(编辑·张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