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车管理面面观

zoޛ)j馟m5]?ۭ?iyv]5۞iۿ駞iFH
OZ+r&Ǩ\工作,要经一定级别以上的部门主管批准并登记,下班前要检查公务车是否已全部开回单位停车场,每年结束时往往还要统计每辆公务车使用汽油等费用情况,不得超过额度。每年的汽车维护费用包括油耗、修理、保养等项目,职能部门需要把这些都公之于众。美国政府公车数量受到严格控制,联邦政府一个上千人的部,公务用车往往只有几十辆,州政府的公车数量也不多,不少州政府可能只有几辆甚至没有一辆公务车。这和财政方面的严格息息相关。买车、维护等费用都是属于政府的财政预算,而预算来源于税收,所以买车得请同级议会批准了才行。一般来说,人民群众对于救护车、消防车的态度都是十分欢迎的,而对于政府的用车就持保留意见了,甚至很多人还对此抗议过,觉得政府机构的车买多了,民意不可不忌惮。

美国联邦总务署负责政府公务用车的购买和维修。各大部如果需要车辆,需要提出书面申请,而当车辆需要维修时,凡是超过100美元的花费,和所有更换轮胎及电池等费用,都要向该署报备。如果有人利用联邦政府经费采购超豪华车辆,或是无故和超额报销修车费用,都能够在报表中一目了然。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公务用车管理部门每年向公众出具政府机动车情况报告。以德克萨斯州为例,德州机动车管理办公室必须要制定一年的公务车队情况预算,对于车队的数量、规模、车型、购车计划甚至是油耗,都要以报告的形式详细列出。

公务车的使用最让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公车私用问题。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做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条例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做到经济节约;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在美国,公务员敢要滥用公务车的话,会受到严重的处罚。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加州政府守则对政府公务用车的规定,明确指出了公务车的使用范围:1.必须是用于处理公务,政府官员、工作人员严禁将公务车用于和公务无关的方面。2.必须要严格地区分公务和私人用车,切勿将私人用途混淆为公务用车。3.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流程,对政府工作人员滥用公务车的情况进行搜集、监督。4.对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严格的记录和保管,以保证公务员一旦滥用公务车,就会马上被发现、查处。也就是说,每一辆公务车每一天的使用情况都会被做严格的记录,出现一点徇私舞弊的现象,就会被立马曝光。威斯康星州公务员的西蒙·勒尔斯因为一念之差让自己的太太搭乘自己的车去上班,结果被他人举报,因此被州府办公室扣去六个月的油耗津贴,停止六个月行使州经济法高级咨询师权利的资格,并作为一件“丑闻”记录在本人的信用档案里。

为了控制联邦政府车辆规模,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总务署建立了公车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借助这个模型,联邦机构可以完成对车辆购置、使用、监督状况的客观描述与统计分析,对照完成职责任务的需要形成评价意见,从而制定科学的公车管理计划,使其保有能够完成公务的最佳数量和所需类型的车辆,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联邦公车管理信息系统与定点加油站、修理厂联网,总务署可以实时获取车辆行驶里程、加油数量、维修项目、费用支出等信息,防止驾驶人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很多公车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以监视车辆的行驶路线、停泊地点,避免不经济地行驶,杜绝公车私用现象。另外,联邦政府设有专门的电子邮箱,供公众举报公车租赁和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欺诈行为。《美国法典》规定,联邦官员违规使用或批准使用公车,将受到停职一个月直至开除的处罚。

俄日德:管理公车各有狠招

普京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大笔一挥签署总统令要削减一半“特权车”。这些汽车顶部通常会安装蓝色警灯,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交警无权拦截,它们在俄罗斯“飞扬跋扈”,成为俄罗斯在交通领域腐败的象征。

为解决此问题,俄官方曾于2006年大幅度削减“特权车”数量,在此之前,整个俄罗斯大约有7500辆特权车,其中莫斯科就有1600辆。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特权车就逐步减少到了原来的12%。2012年5月,普京又签署总统令,将俄全境内的特权车从968辆减至569辆,一旦这条总统令生效,那么俄政府办公厅将完全失去“特权车”,而俄最高法院、中央选举委员会和许多政府部长、署长都将痛失“特权车”待遇。

俄罗斯民众也相继开展了一些抗议行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组织是“蓝桶协会”。“蓝桶协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拍到的“特权车”违章录像、交通事故的真相、警察的处理结果、交通参与者在网上交流自己的经历和心得、述说驾车遭遇等。

2011年4月“蓝桶协会”在莫斯科萨哈罗夫大街组织了一次汽车游行,抗议“特权车”,从拉达车到越野车,所有参加游行的车顶上都用双面胶和磁铁安装了蓝色塑料桶。2011年,紧急情况部长谢尔盖·绍伊古的曾因其一名司机滥用公车,受到惩处。

日本政府各部门内部对公务车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以总务省为例,2000多名工作人员,只有52辆公务车,其中24辆是领导专车,另外28辆是共用车。不过,专车原则上只能在领导执行公务的时候使用,不可用其办理私事。而局长级别的公务员就算有公务车接送上下班,也只接送到地铁站、公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一般的公务员因公外出用车规定很严,如果是离机关不远,基本上都是步行,如果离开机关比较远,大多骑自行车去。

为了有效地提高车辆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在政府的公务车中,有一部分是政府自己购买的车辆,另一部分是连人带车从出租汽车公司包租而来的。地方政府租车公用的情况有所增加,有效降低了费用提高了效率。与租用公车相应的另一项措施是公车拍卖。为减少公车的数量,日本各级政府大多采取了直接面向大众进行拍卖的做法。

为了提高公车的使用率,使公车真正姓“公”,有的地方政府还几乎免费向大众出租公车。比如,笠间市制定的出租公车规章就明确指出,出租对象为市内的公益团体,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团体、老年人俱乐部、少年体育团体、登记的志愿者团体、进行无偿活动市民团体等。使用前一个月即可预约,费用非常低廉,4个小时内500日元,超过4小时1000日元,而这一费用在日本只相当于几瓶水钱。此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采用节能环保车辆,“轻自动车”占了约40%。除“轻自动车”外,混合动力车、电动车也成为更换公车时的关注对象。

德国政府官员的公务车使用规定比较严格,对谁能享受公车待遇、配备什么样的车、公车私用范围等均有相关法律规定。公车私用违规者要受到舆论谴责、罚款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根据德国公车配备使用条例,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才可以配备专车。专车除了满足公务活动外,在德国境内的私人活动也可无偿使用,包括乘车上下班、在德国境内休假等。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如往返里程的油费、司机加班费和司机的食宿费,都要用车人自掏腰包,而且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部级以下的公务员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使用公车,但不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另外,公务员使用公车只能与公务有关,上下班不允许公车接送,与公务活动有关的接送除外。使用公车的公务员不得任意让非本单位的人搭乘,如果确实需要,必须报告本部门上级领导。

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从总理专车到一般公务员用车无一例外。德国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2009年,德国时任卫生部长因乘用公车到西班牙休假而遭到德国媒体的炮轰,不久便辞去公职,此次事件对施密特所在的正在准备选举的社会民主党打击重大。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也曾被目睹在公休日步行去菜市场买菜,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公务车租用费用。

总之,从国外的经验上看,公车改革要进入实际操作,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建立和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强化立法机关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预算对公车消费的法律监管作用。财政预算一经人大审议通过,就应当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其中关于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用的规定,所有购置和使用公车的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包括超编超标购车配车、公车私用等在内,任何形式的公车消费违法行为,不但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记录、追查,而且必须依法依规予以问责惩处。如果做到这些,大多数单位在购置公车的时候,大多数公务人员在使用公车的时候,都能够产生内在的自我警示和自我约束,“车轮上的浪费”可望大幅减少,“车轮上的腐败”将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