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带钩鉴赏

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或墓葬中,到了商晚期,凤鸟纹增多,采用写实、概括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雕琢,轮廓简练,纹饰规整;战国和汉代早期的凤鸟纹,头部简化,高冠变成形如兽角;唐代凤冠变短形似鸡冠花,眼睛变长,颈部生出飘拂的羽毛;宋元时期,凤冠呈花朵形,脖颈长而弯曲,双翅展开似平飞状,长尾也顺势展开,整体形象写实:明清时期的凤鸟纹形如孔雀,眼睛细长,颈部、尾部,都刻画得非常精细逼真。这种传说中的神鸟,如同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一样,凤也成为后妃的符瑞,经过后世的艺术加工,凤更蕴含了很多浪漫主义的色彩。

五、清玛瑙龙带钩(图5)。长14.1厘米,宽2.9厘米,高1.8厘米,质地为玛瑙,带有黄色和黑色条纹,器形为龙首回顾状,钩头刻一龙头形,头较小细长,嘴紧闭,双角向后分开,角尖内卷呈环状,发分三路,一路向后飘至钩的背面稍前,还有两路在双角处和龙头之间。钩体正面刻一兽像,两侧面边沿刻菱形纹,背面一颗花纹纽,呈梅花形。

玛瑙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称为“赤玉”、“赤琼”,玛瑙一词源自佛

经,佛教传入我国后,“赤玉”、“赤琼”逐渐改称为“玛瑙”。玛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隐晶质石英,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几种,玻璃或蜡状光泽,硬度6-7度,比重2.65克,纯质玛瑙为白色,因含各种金属元素而常含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条带、缠丝,因而外观丰富绮丽,绚丽多姿,故俗语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一种玉石。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玉石,在新石器遗址中就曾发现玛瑙杯和玛瑙制作的串饰制品,汉以后,玛瑙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纹彩亮丽、设计巧妙、制作精致的玛瑙珍品。最著名的是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镶金牛首玛瑙杯,色彩美丽、造型奇巧。明清以后用玛瑙琢成的器物更为多见。

六、清玉龙带钩(图6)。长8.5厘米,最宽1.7厘米,高2厘米,白色玉质,带黄色沁,沁点缀在龙的头部、钩体中心和钩体的边沿部分,器形为龙首回顾状,龙头较短高傲,嘴紧闭微上翘,眼凸起,双角短而小,毛发呈云纹分布在龙额头和颈的两侧,钩体呈弧形,表面圆润光洁,有玻璃光泽,素地。背面有一椭圆形的纽。整件玉龙带钩小巧玲珑,沁色的巧妙运用,更显带钩的神韵。

七、清翡翠龙带钩(图7)。长9厘米,宽1.4厘米,高2厘米,全身水绿色玉质,器形为龙首回顾状,龙头张嘴露齿,双眼凸起,双角分开向后,钩体作长方扁状,边缘钩边,无纹饰,背面有一椭圆形纽。翡翠龙带钩通体有浅翠色,玉质温润,有玻璃光泽。

翡翠又称硬玉,主要产地是缅甸度冒。翡翠原是一种美丽的鸟,其中翡为红色的鸟,翠是绿色的鸟,硬玉因为颜色不均匀一致,通常在浅色的底子上出现绿色或红色的色团,颜色炫美,因而被称为翡翠。

翡翠在众多的玉石大家族中被冠以玉石之王的美誉,并与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并称“五大名宝”,在东方地位极高。在清代,翡翠一出现就倾倒了大批玉迷们,成为当时可以与和阗美玉相匹敌的一个玉种,且经久不衰。此件龙带钩主要以翠色为主,色泽清新淡雅。

八、清玉鸟带钩(图8)。长15厘米,最宽0.5厘米,高0.5厘米,白色带黄色玉质,细长条形,正面呈“S”形,器形为鸟头回顾状,嘴紧闭微向下,高额骨,用阴线勾勒圆形双眼,钩体有翅状突起,像鱼的脊,这种形状的带钩不多见。整件带钩线条刚柔相济,圆润流畅,是一件艺术性上乘的作品。

我国出土和传世的古玉器中,带钩是常见的器类。其形式各异、造型别致、雕琢精细、纹饰华丽,令人赞叹不已。这些技艺精湛、古意盎然的绝伦之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高超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揭示了古玉带钩几千年来的发展轨迹。为中国玉雕史写下了崭新的一章,创造了大量精湛的作品传世至今。

参考文献:

[1]张蕾《古玉器断代与辨伪》,学苑出版社。

[2]廖宗廷、周祖翼、用征宇、马婷婷《中国玉石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奥岩《翡翠鉴赏》,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