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

枪声阵阵,银幕上现出武昌首义的战斗场面。

画外音(字幕):“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南方十余省相继宣布独立。南京成立了共和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位。共和政府随即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并准备派专使团北上迎袁到南京就职。”

初春的北京,寒意笼罩。

古老雄伟的城垛上,黄龙旗纷纷倒落。

皇宫内院,岗哨林立。

一个中年官员手捧电稿,急匆匆走来,此人40来岁,肥头大耳,一脸奸滑模样。(字介:袁世凯秘书,洪述祖)

偏宫内,袁世凯正埋头翻阅文件。

洪述祖入内,鞠躬:“给大总统请安!”袁世凯头也未抬。“大总统,南京方面来电,他们组织了特使团,接大总统赴南京就职。”袁世凯仍未抬头,只说了声:“念!”

洪述祖念电稿:“专使团专使蔡元培先生,欢迎员魏宸组、汪兆铭、宋教仁、刘……”

这似乎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他抬起头来:“什么,什么,宋教仁?”

推出片名:宋教仁

洪述祖:“对!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

袁世凯丢掉手中案卷,起立,此时人们能看清楚他的容貌: 50多岁,头大脖粗,身着裘绒锦袍,肥胖臃肿,典型旧官僚形象。(字介:袁世凯,字慰亭)略为沉思后:“嗯,是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律的一个学生。”他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书:“一个很有才华的学生。这是他当学生时写的一本书,叫《间岛问题》!”

洪述祖:“对,对,大总统好记性!”

袁世凯又翻出一叠报刊:“宋教仁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写的这些文章我都看过了,此人很有才华呀!”

洪述祖:“确实很有才华,不过,我看有些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有,有许多不实之词。”

袁世凯:“你是说,不少文章是骂人的?不错,当时我是清朝重臣,他是反清斗士,不骂我骂谁去?唐朝骆宾王写了讨武曌的檄文,武则天看了还拍案叫好呢!”

洪述祖:“大总统一贯爱才敬才,肚量海宽,肚量海宽呀!”

袁世凯:“专使团到来,要隆重欢迎!”

洪述祖应是,欲走。

袁世凯:“慢,传曹锟将军速来见我。”

南京

同盟会骨干会已经开了很久,争论热烈。

孙中山:“好了,好了,大家不要争了!我的辞职,已经参议院通过,成了事实,请诸位谅解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是我辈同仁多年浴血奋战的目的。今天,我们实现了,清朝260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这有袁世凯的一份功劳。试想,如果我们北伐倒清,该要牺牲多少同志?何况胜负还难料定。尽管大家对袁世凯这个人有诸多怀疑,但他迫使清帝退位这一点,功劳是大的。”

此时,一位威武壮实、面呈刚毅的青年发言(字介:同盟会骨干马君武):“不是我马君武一个人有怀疑,全国四万万人对袁世凯都有怀疑。戊戍那年,他向慈禧告密,使得谭嗣同‘六君子’遇害。他那副嘴脸,早被人看透了。依我之见,就不应把好不容易挣来的民主共和拱手相让!”

“让给他,有什么要紧,不行,再拿过来嘛!”众转身望去,原来是位英俊青年。他身着黑帆布西装,虽显陈旧,但很得体;嘴上蓄着整齐的八字胡,高高大大,气宇轩昂。(字介:宋教仁,字遁初)

孙文:“对,遁初是学法律的,这次又是使团成员,那就请遁初谈谈吧。”

宋教仁起立:“这次参议院通过三条制约:第一,定都南京;第二,要袁世凯来南京就职,否则就不交权;第三,袁世凯要遵守民国的临时约法,他要搞专制独裁,我们就通过法律罢免他。”

马君武:“遁初兄,此次袁世凯如果不来南京呢?请问,你怎么办?”

宋教仁:“他真不来,我们的孙先生就当仁不让,立即取消‘临时’两个字。”

一位五十开外的老者,穿一身淡青色马夹长袍,须发灰白,但精神矍铄。(字介:谭人凤)他手杖掷地有声:“袁大头不是傻瓜蛋,我看他决不会离开他的老巢。”

“他要不来,我领兵北上,把袁大头绑也绑来!”说话的是一位一身戎装、戴玳瑁眼镜的青年军官。(字介:沪军都督陈其美,字英士)

“笑话!”谭人凤以教训口吻说:“北洋军的机枪大炮比我们要多五倍,而且我们的军队军饷还没有着落,空着肚子怎么能打仗?”

“是呀,这次南北和谈的气氛就很好,我看绝不会用武力解决的。”发言的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美男子。(字介:汪精卫,字兆铭)

此时,一学者型长者起立。此人约40多岁,着长袍,白皙清瘦的脸上挂着金丝眼镜(字介:蔡元培):“鄙人与专使团其他同仁承蒙孙先生、黄先生及各位先生的重托,此次北上,迎请袁世凯来宁就职,我等当据理力争,完成使命,不负众托,请各位放心。”

北京

北京街头,彩楼高搭,花团锦簇,到处飘扬着五色彩旗。

“热烈欢迎专使团来京”巨幅横标,横贯街头。市民们喜笑颜开。

僻巷处剃头棚内,一剃头匠高声叫唤:“呵,革命了,共和了,剪头不要钱啦。来呀,一条辫子换一碗大面呀。”接着又剪下一条长辫。

剃头者:“嗯,听说南京专使团来了,好热闹啊!北京当官的,穿的都是长袍马褂,而南京来的官员,都是穿的胸前开口的……”

一位着长衫的中年市民:“那叫,叫西装!”

剃头者:“胸前没有遮盖,那不冷呀?”

另一市民:“南方天热,咱北方就不适合穿那玩意儿。”

剃头者:“你说袁大人能去南京当官吗?”

着长衫者:“袁大人根基在北京,一个人去南京,给他再大的官,还不是一个空的,我看傻瓜蛋才去哩!”

剃头者:“他不去,就不去,还欢迎人家干嘛?”

另一市民:“那是人家当官的事,咱们剃头,剃头!”

北京迎宾馆前。

军乐队列队,高奏《迎宾曲》。

披红挂彩的金漆朱轮式马车,坐着南京专使团的官员,马车至府门前停住,官员们在杂役伺候下下车,从红地毯走过,仪仗队列队敬礼。

几名文武官员迎上,列队伺候一旁。

袁世凯身着蓝呢陆军礼服,脚穿长筒皮靴,胸挂星形大勋章,肩披穗形肩章,腰佩金花皮带,脸上红润发光,他满面笑容地抱拳高呼:“欢迎,欢迎!”

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年官员走在前面(字介:南北和谈特使唐绍仪),向袁世凯一行介绍:“这是专使团专使蔡元培先生,这是汪兆铭先生。”

袁世凯:“我们早就认识了。”

唐绍仪介绍宋教仁时:“这是专使团……”

袁世凯:“慢,让我猜猜,这位先生,一定是桃源渔父……”

宋教仁大方地:“宋教仁!”

袁世凯握住宋教仁的手,亲热地:“我们打交道已经好几年了,没想到宋先生学成回国,做出这么大的事来。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哈哈……”

豪华的宴会厅。

入座的达官贵人、仕女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热闹非常。

唐绍仪起立:“今天,我们欢迎特使团来京,首先请袁大总统致辞!”

袁世凯离席:“诸位,南京专使团送来了孙先生邀请的华札,慰亭欣喜之至,孙先生和亿万民众如此信任,又派专使团来京,真使慰亭感到惭愧和不安呀!”

一记者向前提问(字介:《民立报》记者,徐血儿):“请问袁大总统,你去南京就职有什么困难吗?”

袁世凯:“没有,没有,即便有困难,也阻止不了我南下的决心;孙先生和各位专使先生,不辞劳苦为国为民,慰亭我非常崇敬,北京这个地方,我住厌了,总是死气沉沉的,南京那里龙盘虎踞,山清水秀,给人以雄伟、清新之感,我早就想欣赏那江南美景啊!当然,我去南京主要是为民众做事,我早就想拜望南京的孙中山先生,黄克强先生,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