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与美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何为美,何为建筑;从而引出建筑美的内涵,在建筑美的层面论述美在建筑中的体现;并通过举例来阐述美在建筑中的体现。从而得出美在建筑领域中所产生的价值及意义。最后总结出建筑美的人文艺术底蕴是构建城市建筑之美的源泉,体现建筑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建筑与美,艺术,文化密不可分,只有理解这其中的内涵才能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符合时代特色的建筑。

关键词:美 建筑 建筑美 艺术

小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小洋楼,欣喜不已,那艳丽的颜色,漂亮的造型,都使我们不由得多看几眼。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因为美,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美。

什么是美?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感受。美是客观地存在于形象中的与社会生活存在相关的某种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形象与由社会生活决定的人们的审美观念相符,就给人以美感,就是美的形象。因此说,美的前提是被感知的存在。

美的含义是广泛的,其含义有三层:第一层是指具体的审美对象;第二层是指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特性;主要是形式和形象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第三层是指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可以看出,世界万物都存在美的形式,建筑也不例外。

什么是建筑?有人认为建筑就是房子,有人认为建筑就是空间,也有人认为建筑是艺术;这些提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建筑不仅仅是房子,它还包括不是房子的其它对象,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南京的栖霞寺舍利塔、北京的妙应寺白塔等,也都属于建筑物;建筑是空间,著名的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还有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提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很多名人如歌德,谢林,梁思成都提出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对建筑的这一认识,无疑是把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的。

在我看来,建筑不仅是为了功能的需要而构成的空壳,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它具有了工程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这一系列的基本属性。建筑确实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并且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一种美的艺术。最早的建筑学家玛库斯·维特鲁威斯·波里奥曾说过建筑有一个三位一体的基础:适用、坚固和美观。而现代的评论家,用它来寻求功能的完善,结构先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从此便可看出建筑中美的重要。以下将阐释这一观点。

为什么说在建筑中美是重要的?人们喜欢哪种视觉感受?规则的还是紊乱的?令人神往的还是望而生厌的?任何建筑物都在创造着或调节着视觉感受,这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建筑物很大,视觉的创造也就相对更重要些。如果造成的视觉感受有条有理而且赏心悦目,当人们对建筑物进行视觉接触时,精神上的健康、愉悦和满足,都会因此而明显得到增进。所以研究这种简称为“美”的品质,是负责任的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根到底,决定一个建筑物的重大价值,看来总是美学价值。有几百个希腊神庙分散于地中海地界,它们的平面概念一般也差不多,毫无疑问,每个神庙和其它的神庙一样,都与宗教仪式的功能十分吻合。可是历代的评论却仅仅推崇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和雅典的帕提农神庙作为两个最优秀的典范,而且似乎都是在纯美学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有许多平面相类似的法国大教堂,就外观而言,它们都是“可行的”,可是我们所喜爱所欣赏的是比“可行”更好的东西,比复杂程序的漂亮答案更高的东西,这种东西所具有的品质,我们只能称之为“美”。著名的建筑评论家叔本华认为:“最动人的美好像是最完善的表达材料的强度和荷重之间的斗争所形成的,”这是建筑学中有关建筑美的重要的概念。

建筑的美是如何体现的?

从建筑美的层面来看,建筑的美体现于建筑的造型,因此对称、平衡、色彩的多样统一,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形式美的原则在建筑造型中也是相通的。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符合形式美的原则的建筑材料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我们说建筑具有美的特性,并不是说所有的建筑都是艺术,所有的建筑都具有美的价值。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其本质还是要满足人的实用要求。建筑艺术真正的体现主要是在一些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中。这些建筑由于摆脱了人们的实用要求,更多的是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审美因素起决定作用,从而具有了审美价值和艺术的性质。将建筑中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建筑毕竟是作为表现艺术,不能再现具体的事物形象,而只能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对造型的处理,尤其是对空间的艺术化营构,从而表现出某种象征涵义——这也是意境,以触发人的想象,是空间艺术的最高层面。接下来将举例来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建筑中美是怎样体现。

我认为中国古代园林正是如此,是典型的阐释美是如何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例子。园林中无论是屏风、扇门,还是月门、漏窗,都极具匠心却又不漏斧迹,有显有隐,而把不尽的意蕴,寓于有限的空间之中,令观赏者“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在静观中获得美的真谛。

自然典雅的拙政园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是苏州最大的名园。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拙政园在建园时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如今山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景观。将“美”从建筑中诠释的淋漓尽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座园林。“东园”是明代“归园田居”旧址,园内山池相间,蜻蜓点水般点缀有芙蓉树、天泉亭、秫香馆、米雪堂等水池亭榭,整体布置疏朗旷达。又置大片草地,树木种植相间,与传统造园手法迥然有异,给人以豁然舒畅之感,主厅兰香堂南侧有漆雕的《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国景色融入其中,使游人进入梦幻般的仙境。真所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在静观中获得美的真谛。

从论证建筑之美到如何从建筑中体现出美;其中贯穿并体现了美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的价值。美寓于建筑中,促使建筑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但这种美并不单单是对建筑外形的简单美化,而是由明确的功能目的,所谓功能美也是美在建筑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建筑中所体现的美是全方位的,由内至外的美;从建筑本身的文化到建筑外形的雕琢,都是美的呈现。只不过是借助“建筑”这一媒介来诠释了另外的一种美。所以真正的建筑是人性的,是文化,艺术,美的汇聚。美赋予建筑中的价值可以使建筑流传百世,不仅外形美,更为建筑内涵的美。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才使众多建筑中有了所谓建筑艺术和单纯的居住空间的区分。使部分建筑慢慢摆脱使用功能,而更强的诠释建筑精神,建筑文化的审美功能。

因此,美寓于在建筑中,赋予了建筑文化的美的理解,一座城市集聚了美的建筑,蕴含了完美的人文艺术气息,构建了城市建筑的和谐之美。

通过以上论述、举例说明,我想大家对建筑与美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世界万物都具有美的特性,都是美的体现。建筑也不例外,美蕴含在建筑中,让建筑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而现如今,一系列优美的建筑,便是体现了建筑的时空性,功能性,民族性和一定的形态外显的艺术性。将美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给人呈现一出非同凡响的视觉艺术盛宴。

参考文献

[1] 熊明著,建筑美学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2] 沈福煦,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谭元亨,城市建筑美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0

[4] 顾孟潮、王明贤、李雄飞,建筑文化与美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

[5] 刘鸿、张京,永恒之美——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8

[6] 托伯特·哈姆林著 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8.12

作者简介:郭妍(1990.05~),女,山西晋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公共景观艺术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