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衍大地

题记:威信扎西,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诗,是一首光耀千秋的英雄绝句。它以一种惊心动魄来抒怀中国革命的前景,它以一种气魄来预言历史的走向,它一种虔诚来凭吊风起云涌的岁月,它以一种情怀来收藏历史记忆的经典。威信扎西,莽莽群山中的璀璨明珠,红色记忆繁衍出来的伟大史诗,它用鲜为人知的岁月擦亮了风雨如馨的中国革命史。一个惊天动地的战争故事,一个空前绝后的壮举,一段巨澜翻卷的红色岁月,与扎西一起成为中国革命史不朽的传奇。

历史拐点仰威信

威信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很普通的山区县份,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山多,却多是不甚突兀和雄奇的山峦,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感觉。从镇雄进入威信,山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减缩了不少规模,甚至有时候会被一小块一小块的山间平地间隔开来,不再连绵不断,有一种从山的世界、山的海洋中逐渐脱离开来,走出群山环抱的轻松感,眼前的山,有些疏疏朗朗,有些敦厚温和,有些平和淡定,不复像镇雄的山,要么挤挤挨挨起伏跌宕,要么高大雄伟棱角分明,甚至危岩高耸盛气凌人。如果从空中鸟瞰,大山的褶皱逐渐少了,逐渐伸展开来了,就像从惊涛骇浪的大洋,缓缓地移向轻波荡漾的近海。世世代代、经年累月地匍匐在大山的脚底下,民族心理就会是一种逼仄和压抑,一种精神上的负重和自卑。

一马平川开阔无垠的成都平原,总给人一种雍容大气的王者风范,一种纵横天下任驰骋的豪迈襟怀。自平原的南部启程,取道宜宾,途径长宁、兴文、叙永等县境进入云南的威信,就是从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来到了高寒贫瘠的山区。宜宾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也是盛产海内外闻名的五粮液的酒城。长宁名气不如宜宾响亮,但是蜀南竹海风光秀丽,竹影婆娑,一条干净整洁的景区大道在宁静幽雅的绿色世界中蜿蜒穿行,有碧水清波可资顾盼流连,有修竹万杆挺拔于沿途摇曳迎送,宛然身临秀美恬静的江南水乡,更增添了几分隐逸之气。

行至叙永,愈往南走,水乡的韵味渐渐褪去,田野村庄也很快失却了平原地区的物候气象,有孤峰巨石不时突兀地树立在路边,远远地望去,像是一个硕大的招牌或者雕像,山峦开始靠上前来探看贩夫走卒、商旅行人,有时候会开个玩笑,让人围着它大大地遛几个弯。到了叙永和威信相接的地方,大山们都不甘落后,纷纷挤上前来夹道欢迎,但是又很不守规矩,把行进的路挤成一条窄窄的带子,若隐若现地缠在腰间。两侧的山植被良好,依旧夏绿秋黄,按照四时节气生发荣枯。山不是很伟岸高傲,但是已经逐渐有了俯视苍生的气势,无论是肩并了肩手挽了手的群山,还是疏疏落落相看两不厌的伙伴,都在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这是山的世界。此时,已经走完了从盆地到山区的漫长阶梯,这就是苍茫横亘于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了。

就要抵达威信县城的那几十公里,又变得相对和缓些,前头似乎又要准备布置个山间坝子。两边的山礼貌地退后几步,让出一条不甚宽广的小河来,河名为扎西河,流水潺潺哗哗蜿蜒向东,这是在吟唱迎宾的歌曲,欢迎远方的客人。只是临近县城,有两山高耸入云,犹如两尊门神般地拦在前方,名曰两合岩,为一出川入滇的险关。关隘危岩千仞,刀劈斧削般壁立在头顶,凛然不可侵犯,大有刺破苍天锷未残的豪气和霸气。路被挤成了羊肠小道,扎西河也被约束成了湍急的溪流,两合岩也就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渴望走出大山的人们无可奈何,只能历经艰辛在山肚子里凿通一条隧道,勉强凑合着进行交通物流。

威信县城是个很秀气又朴素的内地小城,犹如一颗朴实无华的珍珠,就这样不事张扬地掩在群山之间。大约是昭通的山为了迎接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奔波到此的川滇大路,礼貌地闪让出一方平地,让它在此小憩片刻,盘桓几圈,再转入大山深处继续自己的前程。群山是慈爱的,这些在云南甚至在昭通都不算高大的山,同心携手,或蹲或坐,或侧面相依或正面相对,犹如默默守望自己儿女的父亲母亲,环抱着不足十万人口的威信县城,目光中洋溢着疼爱,神态中透露着安详,无论寒暑易节,晨晨昏昏。

小城很小,就是那么七八条稍具形态的街道,随心随意地铺陈在这个群山围成的摇篮中,很简约质朴,很干净整洁,很安宁祥和。小城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没有通衢大道,老街上还保留着很多古色古香的木房子,只有东边山脚,建起了一个庄重典雅、绿树环和的红色文化广场,以资纪念红军长征到威信的那段峥嵘岁月和不朽功勋。小城里的汽车要少些,随便掉头的现象很少,纵使是稍显繁忙的交汇路口,行车者也轻易不会大声地、长时间地摁响喇叭。都会彬彬有礼地相互让行,不赶不超不抢,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保持着这个浮躁时代少有的文明礼仪。

宗教奇景观斗山石雕群

观斗山作为物质的山、实体的山,在昭通甚至在威信都是一座很普通的山,它与“绵亘”、“横贯”之类的形容词无关,也算不上十分雄伟高耸,倒是林木花草繁茂葳蕤,很有几分秀美迷人。但作为文化的山、宗教的山,观斗山是一个奇迹般的所在,“四川有个峨嵋山,云南有个观斗山”,在川滇黔诸省的世俗百姓中,拥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向心力,是一个探古访幽、烧香拜佛的灵山圣地,实不愧云南省旅游名胜之美名。

单是观斗山之名的来历就很具有历史典故的传奇魅力和人文馨香。传说清初平西王吴三桂觊觎帝位,欲起兵反清时曾到此山观测星相,占卜顺逆成败,历史不忍细看,也许是真实史实,更多恐为民间附会。倒是有民国《威信地志资料》记载:“山顶之上有方石一块,如斗形,登其山,云川交界之层峦一目可尽。”如此得名,似乎更为合乎人情,信服人心。然而煌煌正史也罢,野史杂说也罢,已经不甚重要,观斗山已经伫立在那里,已经是观斗山了。它已经包裹上了神秘的传奇外衣,浸淫了沧桑的历史内涵,是值得每一个有着皈依自然或信奉宗教情结的人抖落红尘移步前往的。

观斗山扬名海内,更因为它曾经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寺庙群。寺庙群始建于明代。传说最早是道家的一个长老联合佛、儒两教的信徒兴建的,原预备修建12座大殿,实际完工9座大殿,惜乎后来多次被焚毁。最后一次续建是民国初年到民国38年,共修复了9座大殿。但是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纷攘乱世,观斗山寺庙还是又难逃厄运,在某些不堪回首的日子中损毁了。物换星移几度秋,如今,只有一部分菩萨造像、佛台、石柱还在,只有玉皇大殿的石墙还在。

“观斗天下绝!”观斗山的确是昭通、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一个特殊而奇特的宗教地标。

一奇是孔圣人的儒教、释迦摩尼的佛教和太上老君的道教都同时现身于观斗山寺庙群。这三个教派,有土生土长的国教、有舶来的“洋教”,产生的背景和民族心理极有差别,出世入世的观点不同,教化和普度众生的方式各异,但是都汇聚于西南比较偏远的威信一地,登上路途崎岖的观斗山,在这远离繁华尘世的大山深处,共享芸芸众生的氤氲香火。旧时每逢庙会时节,善男信女就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赶来,三教的信徒打躬作揖叩首,各做各的会,各朝各的圣,各拜各的佛,晚上点上万盏明灯亿柱香火,香烟缭绕,热闹非凡,三教和谐共存,共生共荣。想来也许这是宗教的大智慧大包容,可以交汇相通,最后把凡夫俗子带领到的都是同一个大境界。也许更会是世俗百姓的浅薄无知或淳朴真诚,只讲究实用和方便,把能想到的观音、菩萨、教主、真人等能够救苦救难的神灵都不假思索地请到一处,好根据苦难的种类和祈求的需要进行叩拜。

二奇是石雕群堪称国宝。“观斗名山,开昆化胜景;石雕精品,鉴华夏奇魂!”观斗山寺庙群因其内塑佛像多为石雕像,故又被称为观斗山石雕群。其石雕艺术规模宏大,技术精湛,西南三省罕见,被誉为石雕艺术的宝库。九重殿宇,100多件精美绝伦的石雕作品,蔚为大观。石雕像有代表“善”的观音、王母、瑶池、无极、女娲,雕像都是神色安详、相貌端庄和沉静温存;有象征惩恶扬善的权力人物玉皇、释迦牟尼、先师孔子、太上老君,看上去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或道貌岸然;有代表“恶”的张献忠和黑煞神,无一例外地凶相毕露、狰狩恐怖。石雕群中,龙、凤、狮、豹、麒麟、大象、马、羊、蟾、蛙等动物造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有灵性或憨态,《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白蛇传》等故事中的场景、人物,题材独到,构图精当,宗教和世俗融合,传奇与现实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