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喧嚣的郪江古镇

2008年9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绵阳三台县郪江镇沿江调查“国保”崖墓群受损情况时,找到一处新盗掘的西汉古墓,首次发现了墓室内的老虎石雕及大量彩绘建筑雕刻。据考证,这幅奔跑状的石雕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与生活在中国南部地区的华南虎特征完全相符。而人头面具与现在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面具极为相似。这一发现,使得远离喧嚣的郪江古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固守宁静的郪江人

位于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的郪江,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郪江的得名,不仅因为镇旁流过的小河叫郪江,更主要的是它是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秦汉以来,郪国成了郪县,郪江便是县治所在。三国蜀汉置东广汉郡,郡治就在郪江。从郪国国都到郡县治所,郪江曾有过千年的繁荣历史,这是它至今仍被人看重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郪江古镇,保留了许多完好的明清建筑,镇旁山崖上,还有许多汉代郪人古墓。这些古墓是郪江独一无二的宝藏,吸引着世人好奇的目光。

通往郪江古镇的是一条古老“郪道”。古代蜀郡有一条官道,从成都途经中江,路过三台、射洪,直到川东万县,“郪道”就是这条官道中的一段。官道全由石板铺成,全长1360公里,最宽处达1.5米,最窄处也有1米,可供舆轿和驮马通行。过去郪县境内的这段“郪道”,是出入郪江的必由之路。

在这条古老的“郪道”上,曾经演绎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传说。公元21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前往川东北各地分定州界,从古郪道来到郪江,郪人宰牛烹羊相迎于道。丞相出行必有军队护航,当年郪人迎接诸葛亮的地方,后来被叫做“会军堂山”。此地就在与现今郪江古镇紧邻的中江境内。

诸葛亮的光临是古老“郪道”的荣幸,留给郪人一段欢乐的记忆,也是“郪道”的幸福时光。诸葛亮身后,蜀汉日薄西山,“郪道”也承受着亡国的灾难。公元263年,西蜀帝国在阿斗的手中即将玩完,强大的魏军突破剑门关,一路势如破竹地杀将过来。大将军姜维独木难支,带领四五万将士退守郪县,企图以此地的险阻山势与钟会周旋。谁知刘禅的一纸令降诏书从成都通过“郪道”传来,姜维别无选择,只得率众投降。不甘心失败的蜀军将士悲痛万分,无以宣泄,只能含血喷天,拔刀砍石。历经沧桑的古老“郪道”因此留下了长达几公里的斑斑刀痕。从此,“郪道”上又有了“五里斑”、“十里斑”这些记载着蜀人痛苦和耻辱的伤心地名。

走完这段“郪道”,眼前出现一条小河,这便是郪江,河的对面就是郪江古镇。河上架起了一座新修桥,水泥桥面倒也宽阔。尽管两边都被农民当成了晒坝,铺晒着玉米,但中间过一辆车还是绰绰有余。这座桥就是界桥,桥这边属中江,桥那边属三台。

冲过大桥,通过一片洼地,我们终于来到郪江古镇。古老的集镇坐落在郪江与其支流锦江交汇处一块狭窄的冲积平坝上。逼仄的地势容不下太多的建筑,古镇只有一条长约500米的老街,左边是河,右边是山,绝对生不出一条支街、小巷。除了东头有几栋近年修建的私人砖混住宅以外,整条老街全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旧木房,就连镇政府和其他机关都在一座改建过的旧庙里面。原以为郪江古镇既是十大古镇之一,游客必定很多,镇上也必然会开发相应的旅游经济,却不想走完通镇,仅有3间饭馆,4家旅店,全是私人的小本经营,总的接待能力不超过50人。古镇人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们的生意都在赶场天做,对象主要是四周山乡的农民。至于零星飘来的观光客,他们好像并不稀罕,有也可,无也罢。这充分显现出整个古镇还沉浸在浓重的小农经济氛围之中,地方政府煞费苦心地为他们造势,企图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可他们依然沉睡在千年梦乡,外面世界的热闹与他们无关。

从繁华都市而来的访古游客,完全被这种浑朴原始的状态所吸引。古旧的老街,倾斜的吊脚楼,楼前吊晒的串串玉米棒,以及老街居民简单而安详的生活状态,都是相机中一个个难得的镜头。镇中尚残留着3座半倾的古庙,每座庙里都有一个残破的戏台,台柱与壁间流年的字迹还依稀可辨,记录着清朝民国年间前来演出的外地戏班及其演出盛况。就在这条短短500米的街道上,这样的庙子原来共有5座,可见古镇曾经是怎样一个繁华热闹的消遣地。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生动如同浮云一般飘去,古镇封闭的文化场不再接受外界的浮靡喧嚣,守着寂寞而宁静的悠悠时光,无疑成了郪江人根深蒂固的历史宿命。哪怕越来越多的观光客接踵而至,郪江也不会因此而喧闹,这是我对郪江性格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判断。看了镇外山上的古郪人崖墓,我更加坚信这样的判断。

“生长”在崖壁上的汉代古墓

郪江镇曾经有过另一个名字,叫做“千子坟”,得名于它周围山上遍布的数千座郪人古墓。后经勘察,这些古墓竟有上万座,是从汉朝到晋代郪人凿崖建造的洞窟墓穴。一个小小的地方、小小范围内,古墓如此集中,数量如此巨大,且绝大多数为汉墓,这的确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观。如果考虑到今天郪江全镇的居住人口不过千数,那么,平均每一个活人身旁就躺着10个死人,千子坟的名称就更能表明这里首先被人关注的不是现世的人生,而是那一大片密密匝匝的墓群。因为量大且集中,郪江汉墓的文物和考古价值都非常高,199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进行发掘、整理。从此,郪江汉墓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从幽深的历史隧洞中露出峥嵘头角,令世人震惊和嗟叹。

汉墓全是依山凿崖镂空建造,每一座墓穴都是从山体的崖壁上顽强凿入,硬生生地在巨石上掏出一个几十立方米的宽敞空间。在完全依靠人工和体力的古代,凿一座这样的墓穴得数十年时间。古郪人从刚一出生便开始凿墓,直到去世归葬。有钱且寿考者尽可以在在世时请能工巧匠对墓穴进行精雕细刻,因此,许多墓穴内部都有精美的石雕造型,整个墓群就是一座巨大的汉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墓群依托一方山岩,墓与墓相互毗连,彼此像是街坊邻居。建在一起的墓室主人应该是同一阶层,我们见到的两组墓主都是达官贵族,墓穴宽敞,雕饰豪华。墓窟面积在二三十平方米左右,墓室多为两进三间或四间,如同人间的住房,也有堂屋、厢房、主厅和侧卧的区分,有的甚至还有厨房。最珍贵的是它的石刻雕镂,壁墙浮雕多为朱雀、玄武、神龟、寿鸟之类,线条粗拙而大气,是典型的汉代艺术符号和审美范式。更令人称奇的是,几乎每一座墓里都有凿石镂空的立柱斗拱和室内吊顶,斗拱的形式各不相同,而吊顶的造型则大致相似,都采取纵横交错的直线凸梁和框形凹进,类似于我们现代都市近几年室内装修流行的吊顶模式。

墓窟给我们传达的古代信息丰富而复杂,除了文化、艺术以及习俗,还有一个群体微妙的意识和心理蕴涵。其中的一座将军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从墓室的宽大和雕刻的讲究,可以看出墓主人显赫的地位。他的墓室可以说是四室一厅,最靠里面的卧室中还存放着一具残破的石棺,其方大的容积可以让人想见将军伟硕的躯体。墓中的浮雕最具代表性的是正厅石壁上的一柄横戈,长两米多,是秦汉时期的主要兵器,也是墓主的身份标志。豪华的墓室和炫示身份的雕塑,可见这位将军生前颇为得意。有趣的是,他的墓室进门左侧有一间厨房,寻常的石锅石灶,与普通百姓并无二致。从这里是否可以认为,古郪人即便是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最看重的还是守住自家锅灶,居家过日子,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会有太高的奢求。

守住一口锅灶就守住了一份安稳,由是后人也明白了古郪人为什么要在一生中花那么大的工夫去凿石修墓。2000多年来,郪江的先民就是这样稳稳当当地安睡在墓窟里,任世界沧海桑田,犹自风雨不动,固守着一方宁静的家园。

汉墓既是一个文化标志,也是一种精神传承,它无法不在世世代代郪江人的意识内核中钤下深深的印痕。郪江古镇的原始守旧,郪江人的简单寂寞,似乎全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责编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