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木器

维吾尔木器与维吾尔人

去年8月,我来到喀什市吾斯塘博依街,数百米的街道两旁,聚集了大大小小几百家手工业作坊和摊点,工艺陶器、木器加工、纺织物、刀具制作、服装、乐器等一应俱全,堪称手工制品的博览会。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木制工艺器皿引起了我的注意。维吾尔人用木头制作木碗、木盘、木勺等全木生活器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两千年的古墓中,曾挖掘出土过一些做工精致的木盆、木盘、木碗等器皿。在被漫漫黄沙湮没数千年的古城遗址,比如尼雅遗址,也曾发现带抓手的茶杯及其他木制品。维吾尔木制品用银白杨、泡桐、柳树、杏树、枣树、桑树等为原料,经专门的金属刮器刮削成型,最后刻绘花纹、图饰。岁月流转,日月变迁,时光虽流逝千年,但维吾尔人的木器艺术却代代流传下来,并且由于地处丝绸要道,受到东西方文化艺术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而逐步发展成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木器艺术。聪明智慧的维吾尔工匠们根据生活需要,制出了木盆、木盘、木桶、大木碗、小木碗、盘式肉墩、木缸、研钵、木勺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木器。这些木制器皿有韧性、无毒、无异味、不易变形、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原汁原味地展现出维吾尔人的生活原貌,是维吾尔文化构成里最直接、最形象的实物元素。这种习俗化的艺术形式,或者说是艺术的习俗化使得维吾尔人不仅是最早的环保专家,更是当之无愧的生活艺术大师。

我信步走到一处摊位前,随手拿起一个洗手壶细细赏玩。洗手壶上的图案和做工十分均匀、精细,毫无瑕疵,这竟然是件全手工制品,真是难以置信。但当地维吾尔人向我保证,这些木制工艺品绝对是手工制作而成。从体量上说有大有小,大到一人多高的巨型洗手壶,小到钥匙串上的小葫芦,以及不大不小的木碗木盆等等,种类繁多,无一不有。

在著名学者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名著《突厥语大辞典》中有“恰纳克”(盛盐之容器)、“疏麦克”(婴儿摇篮用的导尿管)以及“拉古”(用木材挖制而成的容器,主要用作盛酸奶、牛奶等)、擀面杖、“撤尔内其”(木桶之一种)、“轴篱”(用尚未干透的树枝条编制而成)等木制器皿的记载,说明喀什维吾尔木制器皿的制作技艺至少有数百年历史。

今天,随便走进一户维吾尔人家,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件非常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习俗就与木器有关。在维吾尔人家里,客人进餐前,主人都要用专门的洗手壶给客人倒水冲洗双手。洗手壶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倒水的壶,一个为下面接水的盆,盆与普通生活用盆不同,接水盆上端为宽阔的圆形折沿,并稍带斜度,以便污水流入,盆身为稍小的圆形。维吾尔人爱洁净,尊重客人的待客之道从一器一习俗上尽显无遗。器物和习俗形成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器物和习俗互相影响互相决定,二者缺一不可。

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现今虽然已有许多器皿由玻璃、搪瓷、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替代了原来的部分木制器皿,但是,从心底里来讲,维族人仍然喜爱传统木制器皿。维吾尔族人善于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用刨子、锯子、砍砍子和弯刀等简单工具,在杏木、沙枣木、核桃木和杨木等木材上精雕细刻,以传统的装饰艺术手法,装饰木碗、木杯、木盘、木托盘、木勺、木水壶等木制器皿,精美细致,给广大维吾尔兄弟姐妹带去莫大艺术享受。

很有幸,制作出这些精美木制器皿的艺人非常好找,他们与众多默默无闻的商家一样,藏身于市场之中,我就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做木器的“琼乌斯达”(大师),他的名字叫“凯尤木·吾拉依”,40多岁,身体健壮,淳朴而憨厚。凯尤木·吾拉依7岁时父亲去世,幼年时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是当地有名的木器制作和木器装饰匠人。受环境熏陶,凯尤木长大后对木器装饰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跟着爷爷学习木器制作和木器装饰技艺,潜心揣摩传统的绘画、雕刻、镶嵌等装饰方法,同时又研究了在木器上使用烙画的工艺。与此同时,他还培养出50名徒弟,许多徒弟已经满师,遍及多地。

凯尤木的木器装饰作品,由于地域特色鲜明,在木器界声誉日隆,其作品销往国内外。单看凯尤木本人,很难把他和艺术工作者联系起来。他谈吐寻常,衣着普通,但是,他的作品,却让人刮目相看,免不得啧啧赞叹。凯尤木的作品,在器皿造型、色彩的搭配应用以及图案设计上洋溢着维吾尔族的艺术风格。虽然不是美术专业的科班出身,但维吾尔族的民间艺术滋养了凯尤木的艺术灵感,他吸取着先人的智慧结晶,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但不失民族特色的鲜明风格。平淡无奇的木头,经过他的巧手妙思,凤凰涅槃般地变成了与人们朝夕相处的艺术品。

从平凡寻常到卓越隽永

那么如何制作出这些美观实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器皿呢?第一步是选料:根据不同的木器和需要,用质量较好,硬度更高,干透三年以上的胡杨木、核桃木、桑木、榆木或白杨木等木材。木材选定后,再用坎、旋、抠、挖、磨等工艺,做出木器的雏形。

第二步就是用浮雕,彩绘,或者烙画方式做装饰。凯尤木告诉我,刚开始时,创作者需要先画出图纸,然后比照着图纸把图案绘在木器上。现在因为多年浸淫,早就成竹在胸了,而那些图案和花卉已然信手拈来了。不过,对于每一件木制器皿都必须进行单独构思和设计,不同的木器选择不同的图案,只要是维吾尔的民间图案,都会被用到木器上。木器装饰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每一件器皿都独一无二,别具匠心,且兼具艺术性和民族性。维吾尔的装饰特色普遍由线条、雕刻、形状来展现,如呈角状的花纹,呈日月状的弯曲线,如星星的点圈,呈菱形状的几何图案等。除此之外,还有直线和波浪线雕刻,这些图案是维吾尔匠工向往美丽、崇尚美好的写照。另一方面,这些木制器具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普遍使用于维吾尔族生活的各方面,除了用餐和做饭的木器之外,还有妇女用于化妆的工具,搅拌沙枣胶(依林姆)的木碗,以及维吾尔医学中用来捣药的木罐。制作每一件木器,都需要繁杂的程序和工艺,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

为了看个究竟,我来到了凯尤木的作坊。作坊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一条长桌两边,坐了八九个年轻姑娘和小伙子,有拿着彩笔在小葫芦上绘制图案的,也有用小电烙铁在木器上烫画的。木器上都没有草图,他们的案前也没有画了图案的样本,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艺术创作的喜悦之中。不到两三分钟,一个小葫芦上的图案就被绘制完毕,画面用了红、黑、绿三种颜色,小巧雅致。

烙画要复杂一些,在一个40厘米长,十几厘米宽的木枕上,分割出12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不同图案。木枕两头的鱼鳞图案,大小一致,密密麻麻,木枕中间是花卉图案,每一组图案不尽相同,整个装饰画面显得层次丰富、色彩华丽,我粗略地数了一下,大大小小的图案有一千多个。

接着,凯尤木·吾拉依又为我展示了他的镶嵌技艺。镶嵌是木器装饰的重要工艺,并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木器的显著部位,用挖刀、小刀一点点抠挖出小槽,小槽内涂上沙枣胶,把牛角(黑色)和牛骨(白色)锯成的小薄片镶嵌在槽内。不过,牛骨要先在锅里被水煮过,脂肪被去掉后才能变白。黑色的牛角,白色的牛骨形成黑白相间的图案,有时还在木器上镶嵌玉石、翡翠等宝石,提升木器的艺术价值。

这种镶嵌工艺除了被使用在木器上,也被广泛运用于维吾尔乐器之上,不同的乐器使用不同的图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一件木器,不一定采用一种装饰技艺,有的木器,特别是较大的木器,为了增强艺术效果,往往综合多种艺术手法,在一件木器上同时采用镶嵌、彩绘、雕刻等工艺,使木器兼具多种魅力。

如今,凯尤木·吾拉依在喀什已有三个作坊,他骑着电动摩托车来回奔跑,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维吾尔木器装饰艺术,默默地贡献着他的微薄之力。

继承着,期待着

维吾尔木器艺术,犹如一面传承千年的镜子,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维吾尔人的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与审美情感等方面。其造型艺术和赋色艺术所体现出的独具一格的视觉特性,源于维吾尔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蕴涵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维吾尔民族民间装饰审美艺术的精髓所在。维吾尔木器的形成历史,体现出维吾尔人的聪明才智,表现着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祖先的尊崇和怀念。至今,喀什的许多村庄仍保留着“木器村”、“木碗村”的名称,维族祖先留下来的木器制作技艺,已化作维吾尔血脉里的基因,须臾不分,世代跟随。

维吾尔人的木器制作,还是维吾尔同胞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手段,各种维吾尔的木器,成为热销的旅游纪念品,在新疆独树一帜,许多平凡的日用品被收藏家作为工艺品收藏下来,以待留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