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复兴对策研究

摘要:瓷器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是千百年来制瓷匠人对水、土、火等实践探索,逐渐形成的一套制瓷技术、文化体系。景德镇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丰富多彩的瓷器,使其享誉海内外。然而,在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上,这一行将消失而又弥足珍贵的传统技艺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巧夺天工的景德镇瓷器,独具历史、技术、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本文将着重就其技艺的复兴提出保护和传承对策。

关键词:景德镇 传统手工制瓷技艺 复兴对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35-03

景德镇是中国制瓷之都,而优秀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更是景德镇瓷文化的瑰宝,比如“粉彩”“青花”“玲珑”“颜色釉陶瓷”等四大传统制瓷技艺更具代表性。景德镇的自然环境属于丘陵地带,境内河流密布,丰富的原材料为制瓷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景德镇的瓷器耐火、耐腐蚀、坚固耐用。在传统手工制瓷工艺中,“炭黑摸底”“扒花装饰”是釉上彩绘的独特手法,“茶叶水”在青花彩绘中的应用、“半刀泥”在玲珑雕刻剔花中的应用、“海绵拍釉”在低温颜色釉瓷中的应用等,这些最常见、最传统的制瓷技艺,凝结了匠师们的创造性智慧,也让其成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如“利坯、车坯、釉坯的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技艺”,还停留在“口传心授”的传统延续方式中。因此,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挖掘与保护是实现景德镇瓷业复兴规划的必然之路。

一、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技艺的复兴意义

景德镇悠久的制瓷业,无论是在原料选择、处理技术、造型设计、装饰技法,以及施釉、烧制等技艺环节,都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据记载,明清御窑厂在景德镇的设立,推动了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达到顶峰。近代以来,对于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历史传承,经历了战火洗礼后,大量传统的制瓷坯房、窑房被摧毁,特别是近年来以现代技术为特征的制瓷工艺的革新,使得传统的手工艺制瓷技艺面临失传的尴尬。由江西省政府及相关陶瓷考古研究单位组织的“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调查,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专门成立了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保护传承中心,来更好地保护传统制瓷技艺。然而,就当前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本身的科学标定与准确量化规范欠缺,特别是对于传统名瓷的制作技艺,因工序复杂,对于一些原材料的获取存在难题。比如对粉彩瓷采用的锅灰,能够掌握扒花、雕玲珑眼等关键技法、技艺的优秀工匠越来越少,而当前应用的传统手工艺技法的瓷品质量又大不如前。另外,针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在原材料使用中含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与现行食品类陶瓷制品的评定质量标准不符,比如彩绘颜料、低温颜色釉中的熔剂性原料存在铅、镉等重金属,也暴露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因此,通过对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梳理,在充分调查和挖掘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文化再生性基础上,以科学和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全方位传承手段,来促进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景德镇传统瓷业文化技艺复兴的目标。

二、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技艺的复兴对策

(一)立体化采集、挖掘、记录传统制瓷技艺

从景德镇传统手工藝制瓷技艺品类来看,所涵盖的制瓷环节多,分工明细,技艺保密性强。因此,在构建复兴策略上,要从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面,全面完善保护和传承体系。比如对于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的优秀手工艺制瓷技艺,应该进行分类,不同制瓷工艺环节和内容的划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上,引入立体式、多元化复兴思路,涵盖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各个细节。比如在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采集、挖掘、记录整理上,结合传统手工艺部分失传、濒临失传的紧迫感,比如“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之说,不能单纯地进行平面式保护,而是要通过对地上、地下各类陶瓷文物遗存以及古窑址、古制瓷作坊等遗迹保护上,对相关制瓷工艺、制瓷过程中的技艺痕迹进行探析和研究、记录和留存。同时,针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相关的制瓷史料、人物、实物标本以及窑址、作坊遗址等现场,也要进行综合性分析、立体化研究,将之列入保护和复兴范围。对于不同历史时期记录相关陶瓷实物、地方史志、年鉴等档案资料、族谱资料、民间抄本等记录载体,也要进行全面采集和记录;开展对古窑址、遗址以及民间制瓷人士的走访与调研,特别是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老艺人进行专门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将史料资料、走访调研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其丰富内涵及信息,为实现原生地保护,再现和再发展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艺技艺提供广泛参考。

(二)现代数字技术来保护传统制瓷技艺

现代数字技术及科学分析手段的应用,为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复兴创造了条件。比如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中的无形内容实现有形化处理和保护,利用声、像等虚拟技术复原残存影像资料。当然,针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制瓷环节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比如对于难以传承的无形内容,可以从摄影、摄像、现场录音等方面进行音、视频、文字三维存储;针对濒临失传的文献、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与复原。同时,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从挖掘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科学内涵上,深度揭示原生态制瓷工艺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优秀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综合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引入考古学、文保学、元素测试分析等先进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式,对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现存的手工制瓷技艺,以及景德镇传统名瓷标本等文物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等科学测试与分析,就其原料构成、手工成型方法、装饰技艺(如拍釉、雕刻玲珑眼、涂锅灰等技艺)以及烧制环节中的各工艺技法进行探索和再现,形成科学的一整套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信息库,为实现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传承、保护、复兴夯实基础。

(三)完善多种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传承方式的融合

在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传承中,多是以家族式传承为主;在传承方式上以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为主,晚辈通过长期的学习、耳濡目染来获得相应的制瓷技艺。家族式传承虽然能够让陶瓷技艺代代相传,但由于家庭世袭制影响,很难促进制瓷技艺的交流与创新,加之“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陋习,使得家族传承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师徒式传承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对家庭作坊式传承模式的扩展,也是顺应制瓷行业分工细化的需要。景德镇制瓷帮派有都邦、徽帮、杂帮等行帮,几乎涵盖了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方方面面。在师徒式传承方式上,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传承也更具专业性。比如拉坯师傅仅授拉坯技艺、画粉彩师傅仅教授粉彩、喷釉师傅仅授喷釉技艺、画青花的师傅仅授青花、烧窑的师傅仅授烧窑技艺。当然,对于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比如画粉彩的细分为画线、填色两个行当,修坯的还将大小件进行分开传授等。另外,在行帮师徒制传承中,不同行当有不同的行规,比如雕刻师傅需要五年收一次徒弟,装小器的师傅需要二十年才开禁收徒,而做坯的师傅需要三年收一次徒。除了上述规定外,还有师傅和徒弟不能跨行等规定。虽然师徒式传承打破了家族式的局限性,也促进了陶瓷手工艺技艺的分工细化,但因其“所执之长,各据一帮”,掌握相应工艺技艺的人无法进行行业内交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艺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传承方式的兴起,在经历多次时局动荡后,于1948年成立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后逐渐形成以现代陶艺、陶瓷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等为专业的职业院校。与其他传承方式相比,学校教育方式更具开放性,有助于推动传统制瓷手工艺技艺的传播;同时,通过每年一度的考试,让更多的传统手工艺制瓷人才走进作坊,实现了制瓷从业人士的有效传承与延续。不过,学校教育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重视不足,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传统制瓷技艺,家族式传承、师徒式传承仍为主要的传统制瓷技艺的传承方式。因此,应结合不同传承方式的优劣势,可以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进行专门的保护和传承。比如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外聘技艺精湛的传统制瓷师傅担任传统制瓷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或者担任校外实践教学导师,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传统制瓷作坊,真实的感受和学习相关传统制瓷技艺;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录音、录像技术对老技师的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进行录制,留存为珍贵的学习资料;可以邀请家族传承人、传统制瓷名师与学校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对技艺进行共同研究,增强学校教师对传统制瓷技艺的认识与认同,提高家族传承人、传统制瓷名师的艺术审美与创新能力。另外,将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保护与现代旅游业的融合,来实现传统制瓷技艺的“活态传承”,比如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制瓷工艺的再现,让游客从中感受景德镇传统制瓷文化的渊流,让游客从自己动手体验制瓷实践中,来营造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业的复兴环境。

三、结语

景德鎮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复兴意义深远,要立足对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构建多方位、立体化复兴规划,特别是从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中,从揭示和梳理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的科学内涵上,为全面、系统、准确地还原和再现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奠定基础。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历史悠久,凝结着一代代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的丰富审美内涵。复兴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需要从政策扶持、制度规范、人才培养、社会力量的资助等多个维度来进行推进,增强民众对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认知与兴趣,让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任华东,黄文卿.近十年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述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6):130-133.

[2]洪华山.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J].景德镇陶瓷,2016,(03):18-19.

[3]刘明玉,格根图亚.景德镇手工陶瓷业的嬗变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5,(05):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