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史记》的动画创作实践

本文以取材于《史记》的动画创作为对象,阐述了中华历史作为创作蓝本的寓教于乐性,同时探讨了怎样把握这类作品的美术风格,并针对角色、场景以及色彩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数字时代,动画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动画已经成为主流,运用了数字雕刻系统与动作捕捉仪的动画,会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迅猛,新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群体也由青少年慢慢转向全龄化。借用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制作动画成为现在的主流。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史记观止之英雄气概》系列短片,就是一部参考了相关历史文献而制作的动画。该动画创作时保持了对原著的尊重,同时融合了时代元素,并在制作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一、取材《史记》的动画创作

从动画发展的角度来说,以中华优秀的历史故事为本来进行创作无疑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史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已经被《秦时明月》《中华美德》《秦汉英雄传》等动画影片作为创作的文化资源宝库。这些动画影片深受青少年观众的青睐,曾一度引发他们对秦汉文化的热烈讨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秦时明月》每一集的开头都有四句话“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弘扬百世”,整个动画很好地传承了传统道德思想理念,起到很好的寓教于乐效果。这部作品受到大量观众的追捧,产生了一系列衍生产品,之后更是成为大型系列动画,可见改编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的成功,更是对于本作品起到了借鉴作用。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蕴藏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知识礼教,通过动画形式的载体来传播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任何艺术与媒介对自身本质特征的确立都不是从天而降,动画虽与影视一样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消费时代和电子工业的特征,走市场化道路之后又与经济效益牢牢绑定,但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在特定文化环境内发生的大众审美行为,仍不可避免地要与文化心理习惯、艺术思维模式发生对接。甚至可以说,能否在本民族的意识、精神、文学传统、美学源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动画艺术在中国的存在依据和发展前提。本作品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故事:《季布为奴》《俯出胯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来进行制作,分别制作为三个动画短片,成为一个小的系列动画。在如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不断从视觉媒体上得到更多的信息和享受,仅限于各种书籍材料上的阅读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将《史记》中的历史故事制作成为动画顺应当今时代的潮流,这样更能抓住青少年的兴趣,而且受众也不再局限于青少年群体,制作更有内涵和深层含义,使得作品更有艺术效果,还能吸引各年龄段的人,也能更好地扩大了传播面,抓住寓教于乐的精神。

二、美术风格的确定

每个故事都是围绕角色来展开的,角色是故事的核心演员,每个角色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文学典籍《史记》中有4000多个人物,每个人物代表了各个社会阶层,也都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些历史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程度,如项羽的刚愎自用、刘邦的知人善用、季布的忍辱负重等形象。动画创作需要表现每个角色的思想品质,每个人物形象有着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传统,这些就决定了人物的代表性特点,就如人们看到米奇、唐老鸭想到美国动画,人们看到机器猫、阿童木想到日本动画,看到孙悟空、哪吒就能想到中国动画。这样才能表现出每位角色的不同,才能给观众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抓住人物的风格形象,结合流行武侠色彩和奇幻风格进行中国特色角色的设计。《史记》记载中有“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的阴阳家,动画片《秦时明月》也有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等阴阳家,而动画在角色造型设计上,明显带有流行的奇幻武侠色彩和现代网络游戏里的视觉元素,从而把历史上的经典形象与青少年的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带动了受众观影的兴趣。具备民族特质的角色形象塑造在动画片剧本创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动画片相对于传统的影视作品来说时间较短,情节也相对简单,打动观众不能单单依靠情节,还要塑造具有独特行为、语言、个性的角色形象,这样才能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动画短片受技术和制作时间的限制,往往只有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长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树立几个鲜明角色形象,讲述一个结构饱满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整个动漫产业的角度来看,创造鲜活的形象是动画产业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品牌衍生的基础。在进行角色设计时,笔者參考大量古代文物、饰品、服饰、武器等,进行取材,结合兵马俑的设计,对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服饰上的绘制和塑造,参考物中带着大量中国元素。例如,铠甲上的鳞片、服装上的纹饰、头饰上的红缨等是当时服装特点。但是,设计者不仅要对原来服饰进行还原,还要结合如今流行的元素,对于原先服装进行夸张的艺术处理和修改,运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和搭配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场景是对时代背景的交代与表现,更是对整体画面风格的确定。对于场景中的建筑,笔者参考了西安古城、大雁塔、小雁塔、钟楼、老城墙等古代建筑来设计。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讲究“飞檐翘角”,屋檐的边角是朝天上翘,这正是当时的艺术追求,也是现今人们对当时建筑风格的印象,正如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这些建筑就是当时古韵风味的代表。场景中的自然景观参考了大量山水国画,把山水国画中的“意”和“境”在场景设计中呈现出来。这些正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表现,也确定了这部作品的风格。

色彩是人物性格的表现,也是整部作品的基调。手游《三国杀》中,吕布用了黑红配色表现出威武尊严,貂蝉用了胭脂红、粉色表现出妩媚妖娆,动画《哪吒传奇》中,哪吒选用大量红色表现勇敢活泼。本作品参照当时的文化,人们衣着上常见的并不是五花八门的颜色,大部分是素色和灰色系颜色,对于一些较为鲜明的色彩,作品使用了朱红、金黄、银、蔚蓝、翠绿等颜色进行搭配,对于颜色的对比和选取更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人物阶层,作品不仅符合受众对以前艺术观的印象,也顺应如今受众的审美观。

三、动画技术的运用

在数字时代,动画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动画已经成为主流,数字动画技术也拓宽了动画领域的应用,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持,一些复杂繁琐的步骤变得更为简单,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在视觉上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和艺术体验。

运用数字雕刻技术,给予画面拟真感和空间感受。数字雕塑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的雕塑。它模仿现实手法对存在或不存在的物体进行雕塑。在虚拟的世界中,数字雕塑可以使用软件对任一个现实的或完全基于自己想象的事物进行雕塑。数字雕塑用到的软件包括zbrush、maya、3Ds max、C4D、blender等。

短片在建模上运用了数字雕刻技术,再现了各种材质的真实感,如片中的季布长袖采用了布料系统,布料系统能再现衣服的材质和轻盈的感觉,达到了衣服能随风摆动的效果,从而给观众更真实的感觉,金属材质使得季布的宝剑更显得锋利,木头上的纹路使得桌椅更显老旧与时代感。数字雕刻技术的运用也表现出动画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与传统的平面二维动画不同,画面有了更多层次和真实感受,视觉上也更具有冲击力。这正是技术所带的新体验。

运用惯性动作捕捉系统,画面更流畅、更真实。惯性动作捕捉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体动作捕捉系统,是一项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人体动力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用无限动作姿态传感器采集身体部位的姿态方位,利用人体运动学原理恢复人体运动模型,同时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在电脑软件里。作品把惯性动作捕捉系统运用在角色人物的动作上,采用了现实中真人实际动作数据,将人物运动规律一一分解出来,使得片中人物的跑、走、打、跳等动作更加自然流畅,不同于一般动画用“画”的形式,而是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物动态也更加合理与丰富。同样,这个系统也可用于其他物品的模拟,使得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怪物公司》这部影片,在技术上的创新使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变成可能,该片中怪物几百万根“毛发”飘动以及小女孩衣服“动感”栩栩如生,是工作人员花费了两年时间开发一款叫做“Fizt”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的,而之前制作《玩具总动员2》时,人物衣服的运动需要工作人员一帧一帧地更改。

四、结论

总而言之,取材《史记》的动画创作,在美术风格的確定中要注意角色和场景的时代特征,以及观众的审美习惯,也要注重现代色彩理论的应用,要大胆使用数字雕刻、动作捕捉等数字化动画技术,以提高制作效率和效果。

当代动画的制作除了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外,还要带有中国本土的特色,这样的动画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此外,设计者在制作动画时,要用新的方式和途径来传播教育材料。只有在形式表达上和题材选取上不断创新,动画创作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寓教于乐,使得动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具有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作品。

(渭南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挖掘《史记》故事资源与动画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610723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