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门票五十年回顾

云冈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级文化艺术殿堂,有关云冈石窟的各种媒介资料极为丰富,而其中最普通、最普及的“名片”,无疑就是游客们人手一张的入门参观券-----门票。这张名片尺幅不大,简洁概要,随着景区的逐步升华由单一走向多彩,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创造。云冈石窟门票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犹如一帧帧动态画面,于亲历者而言是感慨的回忆,对青年人来讲则是别样的穿越。

云冈石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目前收藏者保存的最早的云冈石窟门票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使用的“分票”,面额为4分和5分,大小只有4.5厘米×8.5厘米,廉试纸,铅字印刷。票面仅仅为文字加边框而已,甚至连名称也不规范,“冈”字印成了“岗”,很长时间都没有纠正,这也说明旅游在当时还不是民生民计所重,大家无心留意某景点门票的正名之事。这样的门票可谓简朴至极,但反映着曾经的背景:经济不发达,为节约纸张,只能用最廉价的纸质;门票“分量”不足,加之技术能力有限,所以就以纯铅字排印。仔细研读一下这两枚已十分罕见的早期门票还会发现深层信息:4分票上写着“只限二人”,就是说每人仅需2分钱,而5分票上却写着“只限一人”,原来的4分票后来又加盖了“1角”改值印章,这实际上是描述了社会在逐步发展,生产力提升带动了消费,上扬了价值,尽管步子不大,但坚定而稳固。

八十年代伊始,云冈石窟门票风格突变,一改单调面貌,转而文图皆备,著名的第20窟露天大佛以线描的画风出现在门票上,纸质也厚实挺括起来。云冈石窟门票价格正式告别了“分”,迎来了“角”,壹角票价是大同旅游业升温的风水岭,门票的印制还分成了橙色和深棕色两种,前者供内地游客使用,后者为华侨及外籍人士专用,两者价格有差异。在门票这样最直接、最实用的进门凭据上改进形式,预示旅游潮涌动的时代业已拉开序幕,人们因收入增加而开始认同游览观光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规范门票印制的过程中,还使用过塑料材质彩色版,这种过渡性代用门票系多色套印,打破了单色的局限,一时颇为流行,但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套色不准,绘图不精,批量之间色泽差异很大。尽管如此,套色塑料门票仍然是云冈石窟门票使用史上一段特别章节,因其时效短、数量有限,很少保存,现在已成为收藏“宠儿”。其中“七立佛”系列门票原型参照云冈石窟第13窟七尊精美绝伦的立佛像分别绘制而成,但迄今为止仅“现身”六枚,第七枚到底真容如何一直是个谜。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其颇受收藏者关注吧。

随着印刷技术的更新,让云冈石窟造像形象尽可能准确复制已是大众的鉴赏需求,以摄影照片为主图的云冈石窟门票因之应运而生,这一设计成为主流并贯穿至今。起初是单色照片,画面多为标志性的露天大佛以及左胁侍立佛像,只是视角有所不同,后来还印制过第17窟供养天人形象的门票。“云冈石窟”四字开始统一采用郭沫若题字手迹,体现了标识标准化的理念。

九十年代起,胶印技术进一步完善,云冈石窟门票照片愈加清晰,一些黑白照风格的版面设计具有了经典的艺术品味。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门票价格已升至20元并保持上扬的节奏,这个时期外宾票首次印有英文名称并在门票背面印上了云冈石窟英文简介。

旅游热还催生了参观门票的衍生品“导游券”,游客不满足自游自看,需要有专业人员给予讲解,深度感受文化的精粹。云冈石窟推出过一种别具看点的导游券,画面未用时髦的摄影照,而是创新手绘法,以点绘方式删繁就简描摹了第13窟飞天形象,既突出了石刻的质感,又不乏笔触的灵动。两侧龟背形忍冬花纹恰似窟室的门框,美丽的飞天居中悬浮,裙裾轻扬,身段纤柔飘逸,仿佛正在佛国乐章的伴奏下翩跹起舞,她可是一名“特邀导游”?

世纪之交前后,门票印制全面彩色胶印化,一律用铜版纸,云冈石窟造像无论在肌理和色泽上都得到较之以往更好的还原,门票版面除露天大佛外,第5窟附洞北壁坐佛颔首莞尔的头像首次“入选”并成为云冈石窟门票上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这个阶段的票价已达50元,同时所有出售的门票一律开始印有税务或财政部门的监制章,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表明了云冈石窟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2001年12月13日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人“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的壮丽石刻愈发备受瞩目。云冈石窟门票也随即跟进,票面上了出现世界遗产标志。

随后景区还使用过PVC材质印制,票图既有人们熟知的经典造像,也有洞窟密集的外景和极尽华丽精美、有“第一伟观”之称的第6窟内景。此时门票种类已无内外宾之分,而是依据功能不同,分作普通票、半价票、优惠票、贵宾票、赠票等,最高票价60元。

2008年后云冈石窟门票尺幅增大,种类主要有全票、半票和团体三种,印制细腻,版本有两种,设计风格与往券迥异。全票60元,其中一种主图以第5~8窟前清代楼阁和部分立柱外壁为浅色背景,凸显第20窟主尊:炯炯有神的双目,微微上翘的嘴角,丰润饱满的面容,巨大及肩的耳垂……超凡和自信尽现方寸之间,这不仅仅是佛陀的法相,也是云冈石窟开凿者北魏鲜卑人的写照。半票30元,一种构图为露天大佛侧身像,光线自东南方向而来,在相对深色的洞窟背景衬托下,巨佛头部和身体勾画出一条绝美的轮廓线。

2009年是云冈大景区建设的起始年,先后增加了许多配套建筑,整体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总面积扩大到五万平方米。伴随着建设的稳步推进,景区开始使用附加专门说明的参观券,全票原定价130元,但“经上级部门同意云冈石窟景区建设期间执行门票下浮价,每张100元”,票图为第13窟精美绝伦的七立佛群雕像(该群雕2019年10月在世界VR产业大会上以高精度3D打印方式惊艳再现),副券部分注明票价有“门票70元,特窟60元”,这是为了持续保护和发展利用珍贵文物而采取的一项举措,以便有效调控进入云冈石窟最精美的第5窟、第6窟的游客人数。半票以第3窟后室北壁主佛西侧胁侍菩萨为画面,该雕像体态丰满,右手抚胸,丝丝缕缕的发髻、造型奇特的水瓶冠飾和圆润的脸庞完美组合,深邃的双眼虽然不知何年失去了瞳仁,但仍能感觉出如炬的目光,这目光与来自下方的光线交汇,升华了造像的高贵和典雅。这张门票的选图与以往迥然,设计有创意,广受青睐。

2010年9月下旬,云岡石窟大景区建设竣工后,云冈石窟正式启用“马踏飞燕”邮资明信片式参观券,全价票100元,半价票50元,另有团体券版。三种版式一致,以印色不同来区分,票图是石窟正面远景图:武州山麓,洞窟密布,窟龛群集,木构楼阁依山而立,风化裸露的窟口、龛窗透射着苍凉之美,一如凝固的音符,年复一年地引导后人聆听解读人类文化史上的千年绝唱。票面左侧是经典的第5窟附洞北壁坐佛头像,石佛优雅俯首,仿佛正在审视“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中国最大规模石窟群。为感谢大同市居民对云冈工程建设的支持,管理部门于当年年底针对当地市民印发了面值20元的优惠参观券。该券与同期发行的“马踏飞燕”邮资明信片参观券设计风格一致,但主色调为浅绿色,门票背面为参观线路简图和时任市长论述大同历史沿革的“大同赋”。

以上这种“俯视佛首+石窟远景”版式的门票设计是延续迄今的主线,期间还穿插过百元以上不同面值的“佛像与宫宇”团体参观券,票上出现了部分新建配套建筑的外观,如北魏宫殿风格的景区入门处,石雕方形五级汉白玉佛塔以及重现“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山堂水殿”等等。

目前云冈石窟启用的是统一以第20窟大佛为主图、具有电子化和数字化管理时代特征的机打票,背景为第6至第13窟外景(票图经滤镜修饰)。旺季全价票120元,半价票60元。

前几年,逢特定日子如“国际博物馆日”,云冈石窟采取“免费不免票”的方式安排游客凭身份证领票免费参观云冈石窟,推出的免费参观券没有沿袭以往套用通票略作改动的形式,而是整体出新,尽显大方雅致,几种票图风格相同,左侧印有第6窟中心塔柱上层胁侍菩萨,也有第9窟前室东壁和南壁廊柱上密集的石刻群像(现外露面已建有北魏皇家寺院风格的保护性窟檐建筑),占免费券三分之二的画面均为第9窟前室窟顶实测线描图,这种线描图简洁、完整、准确、精美,造像的艺术魅力通过黑白线条在素绢上再度展现。双身连体力士伸臂叉腰,托举天穹,他们双目圆睁,浓发竖立,恪守擎天之责,充溢勇健之态;而环绕团莲的飞天个个身姿曼妙,络腋裹体,帔帛凌空飘舞,若群蝶翩跹,似百鸟飞翔,展露轻盈纤秀之美。这幅图举过头顶仰视更接近实际观看情形,不难想象,千年前的画工石匠是如何仰身昂首一笔一凿泣血打造心目中的天国!

与前面所述的“导游票”作用类似,云冈石窟近年还推出过一种讲解服务票,设计淡雅古朴,票价120元,主图是“第8窟后室南壁拱门与明窗间的六供养天”,造像雕刻在横长的帷龛幕下,昵称“六美人”,她们在天籁的伴奏下,神态喜悦,共同起舞,舞姿既一致又不同,但高度和谐,至精彩高潮时刻,遽然集体定格,蹲坐合掌,犹如“快闪”,永久凝固在寂静而又生动的窟龛中!(服务票右上方为“山花蕉叶化生童子”,原像位于第8窟后室东壁三层浮雕塔柱顶刹处。)

云冈景区扩建后,开辟了约4公里的环景区参观路线。为便于游客观光,云冈石窟提供了专用观光电瓶车服务,相应的乘车票也精彩纷呈,票图有“出镜率”极高的第20窟露天大佛和第5窟俯首佛像,亦有其他窟室的石像,如近年引起关注的第8窟后室露齿菩萨,第6窟中心塔柱下层供养菩萨和第12窟前室窟顶伎乐天人像等。车票采用胶版纸(无亮光)印制,票价10元至15元。

云冈石窟门票版本众多,本文仅择要就简叙述,这一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的旅游实物资料应有其史料意义。的确,从观者稀少的“几分”岁月到游人如织的“百元”时代,从简单的糙纸铅印到高精度的数字印刷,云冈石窟门票一方面从特定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巅峰之作的辉煌宏伟,另一方面也在见证着当今历史的变迁,记录着社会前行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