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民币纸币防伪措施的发展与演变


打开文本图片集

自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起开始发行人民币至今已发行五套,防伪技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渐进式发展模式,并迈进世界印钞造币工业先进行列,纸币的防伪技术主要包含钞纸防伪技术、印刷防伪技术和油墨防伪技术。

我国人民币纸币的基本状况

截止到目前,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3年12月,5年间共发行12个面额、62种版别(注:由张新知、王学文、乔传义主编的《人民币纸币鉴藏大典》一书为60种版别),1955年5月10日全部停止流通(图1)。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到1962年4月20日,7年间共发行11个面额、13种版别,1953年版10元、5元、3元券(俗称“苏三币”),1964年4月15日停止流通,其余各券种1999年1月1日停止流通(图2)。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到1974年1月5日,12年间共发行7个面额、13种版别。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流通时间长达三十八年,目前是我国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图3)。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到1997年4月1日,10年间共发行9个面额、14种版别,至今仍在流通(图4)。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到2016年11月12日,17年间共发行12种版别。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有第四套人民币(数量极少,多数被公众收藏,市场上已难觅踪迹)、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市场存量也在逐年下降,全新的很难觅)、2005年版(市场上的流通主体,100元券会随着2015年版的投放逐年减少)、2015年版100元券是市场流通的主体(图5)。

纸张防伪措施的应用与发展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之际,正值解放战争进行之时,国家还没有建立,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货币发行也是如此。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印到哪里,因此,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受当时的条件制约,纸张的使用上也都是就地取材,没有统一标准的用纸,有接收国民党印钞厂的钞纸、有从苏联进口的钞纸。很多钞票都有纸质的差异,同一券种中有薄纸与厚纸、普通纸与道林纸、国产纸与美钞纸之分,有黄白之分,有带水印和无水印或水印图案不同之分,大部分票券无水印。水印纸有波纹水印、菱花水印、空心五角星水印,还有个别券种带英文字母水印。如10元工农钞票有英文字母水印纸和无水印纸两种;1000元钱江桥钞票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纸和无水印纸两种;10000元军舰钞票有波纹水印纸和无水印纸两种;10000元耕地钞票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纸和波纹水印纸两种。纸张品种多、质量差异大、制作工艺不统一是第一套人民币纸张的第一大特点。

第二套是在国家大定之际印制发行的,纸张统一从苏联引进,并请苏联代印10元、5元、3元三种券别。第二套人民币钞券用纸主币均为水印纸。十元券为国徽图案固定水印纸,当时我国尚不能制造高级钞票用纸,全部由苏联钞票纸厂供应,以求纸质的统一。纸张原料主要为棉花、麻、木浆三种按配比混合,纸质坚挺、耐折度很高,以利于流通中延长寿命;第二套人民币1956年版5元钞票,有实心星花纹混合满版水印和空心星满版水印两种钞纸;1953年版1、2、5角钞票有空心星满版水印和无水印两种钞纸。1953年版1、2、5分钞票使用的是芬兰道林纸和旧存美钞纸。钞纸依赖进口,纸张防伪措施少是第二套人民币纸张的第一大特点。

第三套人民币在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关于新版人民币的印制,应贯彻自力更生”的批示下完成的。首次实现了专用钞纸。1角、5角均有带水印和无水印的区别,带水印的较稀少,1元、2元钞票有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和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的区别,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的较为稀少;拾元券使用的是天安门固定水印图案;五元券使用的是国旗五角星水印图案。第三套人民币纸张的特点就是我国可以自主生产钞票专用纸张,结束我国不能生产钞票专用纸张的历史。

第四套人民币继续沿用固定水印、满版水印和无水印专用钞纸。100元券为毛泽东头像固定水印;50元券为炼钢工人头像固定水印;10元券使用农民头像固定水印;1980年版1元、2元(包括1990年版)、5元钞票使用的是古钱币满版水印,1996年版1元券采用的是国旗五星满版水印。为提升防伪水平,防范假币造假高潮,1992年发行的1990年版100元券和50元券钞纸中首次应用了全埋式金属安全线。1997年发行的1996年版1元券钞纸中加入了无色荧光纤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我国钞票钞纸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第四套人民币的特点是钞纸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印的清晰度明显高于第二套,并添加了安全线掩埋技术和无色荧光纤维技术。

第五套人民币是在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高速发展时期发行的,钞纸技术更加成熟,钞纸的防伪措施不断增加。全部钞票使用的都是固定水印专用钞纸。100元券、50元券使用的是毛泽东头像固定水印,钞纸水平、水印效果明显高于第四套人民币。20元券、10元券、5元券、1元券使用的是花卉水印,依次是荷花、月季、水仙、兰花。第五套1999年版10元券和5元券还首次使用了“面额数字高光水印”(又称“白水印”,是相对水印说的。水印与白水印的制作方法正好是相反的),2005年8月31日发行的第五套2005年版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券都使用了这一防伪技术。从安全线的形态看,第五套人民币先后使用了全埋式安全线和开窗式安全线两种形式。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币100元、50元券使用的是全埋式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20元券使用的是全埋式明暗相间(或称:全埋间断式)安全线;10元、5元券两种券别首次使用了全息磁性缩微文字开窗安全线。第五套2005年版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券五种券别钞票全部采用了全息磁性缩微文字开窗式安全线。第五套2015年版人民币100元券使用了超宽光变镂空缩微文字开窗式安全线和磁性镂空缩微文字全埋式。一张钞票纸张中埋有两条安全线在我国也是首次。

继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版1元券使用无色荧光纤维之后,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2005年版、2015年版所有券别都使用了无色荧光纤维防伪技术;1999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券四种券别钞票纸张中还加入了红蓝彩色纤维丝。第五套人民币纸张的特点是钞纸技术更加娴熟,纸张科技含量更高,仿制难度进一步加大,安全线的制作难度不断提升(见图:水印、安全线)。

印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防伪措施比较简单,当时为满足战争需要,以最快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和发行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新旧设备同时投入生产,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都是就地取材,没有统一的规格,造成第一套人民币质量差别大,券别种类繁多,票面破损严重。从目前公布的资料看: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了12种券别,共计62种版别。主要采用的是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胶凹套印、暗记等多种印刷技术。第一套人民币62种票面中有18种使用了凹印技术。凸版主要用于冠字号码的印刷。其特点是:纸张多样、防伪措施简单、票面色泽多样、规格不统一、暗记多。由于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技术落后,所以钞票的防伪措施也相对比较少,暗记使用频次多也是第一套人民币防伪的一个明显特征,每张钞票使用的暗记特点多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结合密切,多以文字为暗记。

第二套人民币的印制当时,主要是利用苏联的制版技术,为了提升防伪水平,扩大了凹印印刷技术的使用范围;在凹印图文上大量应用了精细图纹防伪技术,如凹印变点、黑白线花纹、暗花、黑白交错暗花等。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当时,我国在一系列防伪技术手段上还处在落后的阶段,对世界上的先进的钞票印刷技术知晓得太少。经过广大技术人员不断的刻苦研究和摸索,印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商伯衡、刘观润等试制成功了“黑白线图案花纹技术”,张作栋等试制成功了“钢版雕刻变点技术”、“钢版雕刻暗花技术”、“浮雕花纹技术”等;“黑白线圈线”和“多色接线技术”在改版的5元券(1956年版)上得到了应用。与第一套人民币相比,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刷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可以说自此人民币才有了真正的防伪措施。第二套人民币印刷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印刷技术更加规范统一、票面印刷质量明显高于第一套,表明我国钞票印制能力开始迈入规范化生产轨道。

第三套人民币是在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自主开发印制的人民币,防伪技术有所增多,在保留第二套人民币所用的凹印变点、黑白线花纹、暗花、黑白交错暗基础上,加大了凹印图案的面积,并自主研发了“平凸版一版四色接纹”和“一版四色凹印接纹”印钞技术。“一版多色双面凸印间接印钞”技术更是我国首创,具有正背面同时一次印刷、套印正确、色数多、正背面印刷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套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四种券别全部采用双面凹印技术;5角、2角两种券采用的是正面凹印;1角券1962年开始发行的双面凹印,1966年1月10日发行的为单面凹印,后期全部改为胶印。第三套人民币印制的特点是自主研发的印刷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彻底结束了借助外国力量印制钞票的历史,实现了自主印制钞票的目标。1960年版5元券,正面炼钢工人采用当时我国独有的接线技术印刷,线条精细,对接准确,被国际印钞界公认为纸币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在票面的设计风格和印刷工艺较前三套人民币都有创新和突破,既吸收了国外钞票设计的一些艺术特点,又保持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第四套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胶印对印技术、胶印接线印刷技术和凸印号码技术等。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一直是国际通用的钞票防伪技术,它具有凹凸感强、难以复制的特点。第四套人民币元以上各券种主景人物头像都是使用此种工艺制作而成的。第四套人民币5元、2元、1元三种券别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右下角的小花束,迎光透视观察正背面图案完全对应吻合,这是使用对印印刷技术制作而成。胶印和凹印接线印刷技术的应用更增强了钞票的仿制难度,每根线条呈现两种以上颜色,不同颜色之间对接完整,不产生重叠、漏白现象。钞票冠字号码使用的是特制的凸印设备印制的,号码字型、字体大小、线条粗细都是特定的。另外,第四套人民币10元券还首次使用了隐形图案印制技术,10元券正面右上角蓝黑色圆形图纹中间,变换角度观察可见英文字母“C”字样,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当年发行后也没有对外公布。

第五套人民币在设计上以便于公众识别为目标,以大人像、大面额数字、大水印面目公诸于世,使钞票的使用功能、防伪功能、机读功能得到了全面发挥。它在保留第四套人民币手工雕刻凹版印刷、胶印对印技术、胶印接线印刷技术和凸印号码技术基础上,增加了胶凹缩微文字印刷技术。这些防伪技术与以往各套人民币防伪技术虽然基本特征一致,但产品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同为对印图案,第五套人民币是以互补的状态出现(1999年版和2005年版为古钱币阴阳对印图案,2015年版为面额数字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更有利于识别(图6);手工雕刻头像、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更加清晰、凹凸感更强;凹印隐形面额数字更加便于观察;缩微文字虽小,放大镜下观察清晰可辨,却难以仿制。双色横号码和双色接线号码印制技术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防伪技术。除第五套1999年版100元、50元券采用的是横、竖双号码外,其余各券种都采用了双色横号码;1999年版10元券的双色接线号码更是独特;2015年版红黑双色横号码与蓝色竖号码同时呈现在币面上,更增加了仿制的难度(见图:对印、凹印)。

油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油墨防伪技术是钞票防伪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还处在解放战争的尾声,钞票油墨的使用同纸张一样,就地取材,油墨的配比主要靠人工调配,同一面额的钞票色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油墨的防伪功能很小,导致不同的书籍中对票面颜色的表述也各持一词,给人们使用这些书籍时带来不便。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虽然全国已经解放,但战争对经济带来的伤害还很难恢复,材料匮乏仍是印钞造币的一道难题,国家只好请求苏联政府支持,协助印刷第二套人民币。油墨的来源也主要依靠苏联的支持。这一时期,印钞油墨质量统一、印刷效果清晰,同一券种虽然生产日期不同,颜色却十分一致。不足之处是票面油墨色泽单一,没有色差的变化,油墨的防伪功能较弱。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印制的人民币,油墨的色彩更加多样化了,票面油墨色彩变化增强了钞票的活力。油墨印刷的效果明显好于前两套,并自创凹印接线印刷技术,一个线条同时由两种以上油墨印制而成,两种颜色衔接处颜色过度自然,没有断裂、错位现象;不足之处仍然是油墨的防伪性能较低。第四套人民币在油墨的使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首次使用了无色荧光油墨、磁性油墨、有色荧光油墨。这些油墨的使用,极大提升了人民币的防伪性能,主景图案的凹印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第五套人民币在继续保留第四套人民币无色荧光油墨、磁性油墨、有色荧光油墨防伪技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光变油墨、光彩光变油墨。无色荧光油墨和有色荧光油墨的效果明显好于第四套。票面主景图案的凹印效果更加突出和便于识别(见图:油墨)。

纵观人民币纸币防伪技术的演变过程,即可以看到国家由弱到强,生产力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也可看到中国印钞造币业从一无所有到跻身世界印钞造币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更能看到中国印钞造币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钞票的每一次改版,都是印钞造币技术的一次升华,更是中国印钞造币从无到有发展进程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印钞造币人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勤劳的汗水、超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精神,铸就了人民币防伪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