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摘 要:江西民间工艺品生产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类别,像艺术陶瓷、木雕、竹制艺术品、玉器和金属工艺品等,当前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民间工艺品竞争力不强,产品多而不强,产品档次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等等。因此,要推动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就必须切实做到加强统筹规划,实施品牌战略,走文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江西;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建设

1 江西民间工艺品市场发展概述

江西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江湖交织,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物产丰饶。江西自古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书院教育蔚然成风,艺术人文氛围浓郁,江西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民间艺术品生产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包括艺术陶瓷、木雕、竹制艺术品、玉器和金属工艺品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景德镇艺术陶瓷、余江木雕,鄱阳脱胎漆器,最为知名。

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从宋代景德年间开始,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占鳌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发展成为了全国制造瓷器的中心。景德镇以白瓷而驰名天下,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种类多种多样,最高峰时期曾达三千种品名。瓷器品质精良,款型别致,装饰各式各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景德镇艺术陶瓷自古就远销海外,它不仅是江西文化的一个卓越的代表,也是民间工艺品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余江木雕,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由于当时躲避战乱不少北方雕刻手工艺人南迁移民进入余江,余江木雕开始生根发芽,发展至明末时期名声大噪,到清末年间制作的佛教雕刻已经赢得了东南亚佛教信徒的青睐。现代余江木雕艺术的形成是由张果喜开始的,即原来的余江工艺雕刻厂。在几十年的传承过程中,余江木雕艺人取长补短,不仅在国内汲取不同流派的精华,更有很多艺人多次远赴海外学习雕刻技法。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得以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以雕花樟木箱、首饰小箱、佛龛、咖啡台等百余种产品而组成的余江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而被日本木雕商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

鄱阳脱胎漆器,其制造工艺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项目。脱胎漆器始于汉代,明清以后享誉江南,它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鄱阳脱胎漆器造型典雅大方、质地轻巧、色泽光亮,采用传统制作工艺。漆器制作以棉麻布为材料,具有防潮、绝缘、耐酸、防腐蚀、无毒的特点。脱胎漆制作以生漆为原料,经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贴箔、推光、抛光等50多道工序制成。现产品达300余种,花色达2000多种,远销美国、西欧、日本、南美、东南亚等地。

江西民间工艺品虽然丰富,但是现代生活方式巨变的背景下,民间工艺品的原始生存状态遭到破坏,这是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景德镇艺术陶瓷、余江木雕、鄱阳脱胎漆器这些是江西民间工艺品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的种类,还有更多其他的江西民间工艺品却待字闺中盼开发。[1]由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所以无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加上有关监管部门执法疲软,产品鱼目混珠,使得这些民间工艺品发展面临诸多难于逾越的屏障。

2 江西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困境

(1)民间工艺品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文明双重的冲击。江西民间有很多身怀手工绝技的师傅,他们有的从小受到艺术熏陶,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但由于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文明双重的冲击,这些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很多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费时费力、有的还是独门绝学,鬼斧神工的作品的背后往往凝聚了民间艺人呕心沥血的付出,要学会一门传统手工艺需要日积月累地磨炼,许多现代的年轻人都很难承受高强度工作环境,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学了以后也难以为生,民间工艺品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其次,很多民间工艺品都是与生活习俗紧密相连的,但是很多的传统习俗形式烦琐很难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渐渐消亡,造成传统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失去了依附生存的肌体,不少民间工艺品已鲜见于世。[2]最后,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和经营多数是父带子、母带女,构成亲戚朋友小圈子的传承方式,造成民间工艺品的销售惨淡,很多民间工艺品濒临失传和灭绝的危险。

(2)民间工艺品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多为私营企业,生产规模小,小型企业占整个行业的70%以上;绝大部分企业在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上缺乏

足够的经验及品牌沉淀。使得产品品牌影响力与产品附加值与江西民间工艺品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从长远来看,江西民间工艺品当然要追求品牌效应,但是这对企业实力、厂家研发能力、品牌宣传推广和资源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不管是高端品牌还是大众品牌,只有口碑上去了,知名度高了,企业效益好了,上述问题立马迎刃而解。

(3)忽视产品质量民间工艺品市场乱象丛生。民间工艺品生产和销售准入门槛低,受利益驱使民间工艺品有涉嫌贴牌生产、以次充好、冒充名人名作等市场乱象存在。比较明显的就是景德镇艺术陶瓷,近年来一直受赝品困扰,市场赝品种类丰富,以假乱真,成本低廉的仿古瓷,动辄要价上万,作假手段五花八门,各朝代官窑均可“私人定制”,令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3]加上监管部门监督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导致绝大多数产品缺乏创新性和时尚性,产品只能定位于端路线,无法培育出知名品牌。

(4)民间工艺品销售渠道单一。江西民间工艺品销售多数时候是以家庭作坊或个体“一对一”的摆地摊、偶尔也以庙会、参加展销会形式流传于市场,殊不知这已经成为民间工艺品发展的“软肋”。造成许多产品只仅限于当地流传销售,没有做大、做长、做精、做深、做强、做优的开发定位。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丰富的销售渠道,搭建多形式的销售平台,是江西民间工艺品壮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江西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建设的对策分析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已不再只是规模和价格,拥有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品牌优势,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目前,全球80%的市场已被20%的著名品牌垄断,没有品牌的企业,只能成为卖苦力的加工厂。进一步做好江西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4]

(1)全面深入进行宣传推介。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新闻发布(电视直播)、专题报道、网上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江西品牌民间工艺品和品牌企业,全力提升江西民间工艺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省外市场为重点,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和网络营销,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江西民间工艺品,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加强横向、纵向宣传,拓宽宣传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江西民间工艺品的品牌竞争力。

(2)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用以加强江西民间工艺品认定、市场交易认同和规范平台建设。增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推行主渠道营销配送,改进防伪技术,建立市场监控体系等,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和目标市场,推进江西民间工艺品专柜和专业市场建设,防止鱼目混珠,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各级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快民间工艺品市场平台建设。根据江西处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共同腹地的区位优势,优先打造厦门、上海、广州三大平台,借助其中心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以及港澳台地区。引导企业、经销商借助三大平台建设,逐步在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的大、中城市建立集散分销渠道,逐步在区外形成配送灵活、长期稳定的外销网络,辐射全国中、高端市场。以艺术陶瓷、余江木雕、鄱阳脱胎漆器和其他特色民间工艺品出口为突破口,主攻东南亚、日本韩市场,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

(4)完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建立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人才培训、商标代理以及社会中介评价等服务。建设民间工艺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全方位开展民间工艺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研究发布等工作,提高对市场供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引导企业、艺人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营销。支持品牌企业组建产销联盟,协作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订单产业,形成互利共赢格局。规范营销程序和物流程序,建立运作有序、功能完善的品牌民间工艺品售后服务体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人才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品牌创建经验丰富、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谭滟莎.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4).

[2] 宋河有.文化保护视角下的旅游工艺品开发探究[J].旅游论坛,2011(6).

[3] 李艳.论赣南客家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4] 黄松.民族文化商品与旅游工艺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4).

作者简介:邱波(1983—),男,江西新建人,江西农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及民间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