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五个保障模式探索

zoޛ)j首工作,提出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五个保障模式”观点。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五个保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4-0041-02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为事业单位所持有,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单位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有形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避免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保障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提升经济效益的必要举措。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通过对所在地区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和结果如下:

1.高层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高层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不够的通病。事业单位大部分固定资产来源于政府或上级部门无偿调拨、财政预算经费拨款购买或建设,加之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一般不纳入管理者的考核。因此,高层管理者往往会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2.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资产流失隐患大。根据调查,大部分事业单位均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有一部分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然而落实情况差,使得制度流于形式。尽管固定资产相对流动资产来说,价值更大、发挥效益更持久,然而,多数事业单位在制度层面上仍然长期存在看重资金管理,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对于资金的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使用、审批流程,而对于固定资产,则存在管理控制制度和考核制度的缺失,在购置、验收、领用、维护和处置等一系列环节中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和约束激励机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管与不管一样、管好与管坏也一样的局面,无法有效监控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去向,资产管理漏洞大,在各环节都可能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1]。

3.管理主体责任不清,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水平欠缺。(1)根据调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有总务部门、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分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部门,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总务部门一般只负责采购与分配,认为资产一经领用就归业务部门负责了,从而不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而业务部门只管资产的使用,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报废均不知如何处理;财务部门则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账面管理,对资产实物的使用情况可能完全不知情。这种分工管理模式造成各部门责任不清、相互推诿,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陷入混乱。(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水平欠缺。根据调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专职管理人员极少,一般由总务部门人员、财务人员兼管。而且人员设置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管理人员上岗前也很少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

4.资源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率普遍较低,主要有以下原因:(1)固定资产采购缺乏统一的计划、管理和调配,各部门各自申购,为方便本部门工作,申购时力求配置多而全,导致许多可以共享的资产重复购置,有些资产购入以后就长期闲置,形成资源浪费;还有些设备是为完成项目资金任务而购置,或者盲目求新、求全,未经过充分研究和可行性论证,购置后发现与实际工作脱节,无用武之地。(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无偿划拨与预算经费购置,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无需注重其使用效益。由此造成在思想上对固定资产浪费现象的忽视。

5.家底不清,賬实不符。账实相符是确保固定资产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而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1)大部分事业单位成立时间较长,长期的粗放式管理导致了后期的账实不符;(2)多数事业单位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脱节,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未定期进行核对,长时间甚至从未进行固定资产清查;(3)某些事业单位的专用设备使用率高,损毁情况严重却无人跟进,比如技工院校的教学、实训设备;(4)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资产领用、调拨等手续不规范,记录欠缺;(5)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当,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之前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改革之后计提折旧不符合实际。此外,许多单位大量已报废资产未进行恰当的账务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虚增。长此以往,导致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甚至即使进行固定资产清查,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五个保障模式

1.理念保障。(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事业单位高层领导者、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乃至整个单位的全部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保障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自上而下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2)引入经营理念,参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固定资产有偿使用模型,运用科学手段充分论证固定资产购置的必要性,分析固定资产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分配和使用,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其效能[2]。

2.人力保障。(1)组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①要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设置专门岗位,实行统一领导,统筹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较多的,可以按实际工作分类设置固定资产专管员。专管员需要负责以下工作:负责建立台账,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负责办理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等变动手续;负责跟踪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维修维护工作;负责办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大盘点等。②在各业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兼职管理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兼职管理员对本部门的人员调动、固定资产需要量和使用等情况都要比专职管理员更加清楚,对固定资产的变动可以进行更为准确、及时的处理。兼职管理员要对相应专职管理员负责,定期汇报本部门固定资产状况。③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单位所有工作人员,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需要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坚持谁领用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应当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对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培训,使固定资产得以真实、准确反映;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进行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培训,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制度保障。(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各环节流程。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预算计划、购置、验收、领用、维护和处置各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对每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并将各环节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都落实到位,避免制度形同虚设现象的发生。(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考核奖惩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责任意识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纳入各工作人员的考核中,从而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总之,要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规范有效、权责分明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使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责任落实到位。

4.技术保障。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量日渐庞大,管理工作日渐繁杂,传统的手工台账和Excel表格管理都已经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虽然广东省已经上线一个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但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各有不同,统一的系统不能满足的各单位的具体需要。事业单位可以依托自身的网络系统,建立一个强大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面资产清查、彻底摸清家产后,将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编码,统一录入管理系统。使固定资产能够实现购置、使用、维护、转移、退出的全面动态监控和瞬时查询,方便固定资产的统筹调度、合理安排,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5.监管保障。(1)内部控制。组建内控部门,建立内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实施定期审计监督。(2)政府监管。加大政府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报废环节的监管,严格审批采购预算计划;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有自行处置权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盘活;无自行处置权的单位要求必须上报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调度。(3)社会监督。事业单位定期在门户网站披露固定资产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對技工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不难发现,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仅靠一方力量是难以做到的,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资产利用率,有效避免固定资产遭到闲置和浪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金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42~43.

[2]冯臣.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市场研究,2019,(03):60~61.

作者简介:

陈丽华,供职于梅县技工学校,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