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

[摘要]高校辅导团队工作模式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以团队的形式负责固定专业或者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团队成员对学生工作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兵辅导模式而言,团队工作模式具有分担角色压力和避免角色冲突、维护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保证辅导工作持续性等独特功能。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应该遵循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注重团队和谐、组合自愿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

[作者简介]何智明(1973- ),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四川德阳618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0-0039-02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从过去“单一的政治引路人转变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同时又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①,他们承担着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等各项工作,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这也使得辅导员的压力增大,角色冲突加剧,而由于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和能力限制,单个辅导员面对数百学生的传统工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单兵工作模式”),不仅很难在所有角色上取得成效,反而会使他们的工作陷入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高校辅导员的单兵工作模式,以团队工作模式取而代之,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一、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的含义及其成员结构和职责分工

1.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的含义。团队是指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共同分担责任的、有组织的在一起工作的一组人。团队和普通工作组的区别在于,团队组织者能够洞察到人们在工作时所存在的潜在的相互依赖性,便有意识地把这些人组织在一起,让每位团队成员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而更高效快捷地完成一项工作。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单兵工作模式而言的,是指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以团队的形式负责固定专业或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团队成员对学生工作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而不是以某一个辅导员对应一个班或者几个班的学生,并对这些学生的一切事务负责的工作模式。辅导员团队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的通知》等文件以及各院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共同的工作目标。

2.高校辅导员团队的主体结构。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角色分工,我们可以确定辅导员团队成员的主体结构,并对成员职责进行初步的分工。辅导员团队可以以“小组”命名,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下设组员若干名,但其主体结构应至少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员、生活(宿舍)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专业学习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每一位辅导员对应自己团队所负责的全体学生,负责某方面的具体工作和事务,实行分工负责。每一位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可做如下分工,但也可以根据高校各院系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1)组长。组长与自己团队的辅导员和全体学生相对应,对他们和上级有关部门负责,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同时也是其他辅导员的超级替补,特别是要对突发重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2)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主管本团队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纪律教育以及学生党员的培养、团组织的发展等事务,并对学生的课外违纪行为进行处理等。(3)生活辅导员。生活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主管宿舍卫生、休息纪律、病假事假的处理,兼顾学生的助学金、助学贷款事务以及对学生班费的使用进行监督与指导等。(4)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恋爱行为和心理以及对学生进行性教育。(5)专业学习辅导员。专业学习辅导员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课外辅导,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讨论,处理奖学金评定以及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等事务。(6)职业规划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负责收集本团队的学生当前的专业发展实际,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特点及其社会家庭背景,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进行就业推荐等。

当然,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以上只是初步的分工,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灵活处理,对于那些界限模糊的临时性工作,则由组长临时安排空闲人员去处理。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的独特功能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是人员缺少,层次单一,专业界限模糊。而他们面对的却是综合性强,繁重而杂乱的工作。在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往往会因为个人能力和精力的局限性而收效甚微。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更加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并且更能够节省资源的工作模式。团队工作模式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型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单兵辅导模式,团队工作模式具有以下独特功能:

1.分担角色压力,避免角色冲突。尽管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观点不一,但是对于“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多种角色期望,在学生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这一点却是毫无异议的。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知心朋友、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和学生利益的维护者等角色,甚至还扮演着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角色。这些角色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这种综合压力是个人难以承受的。再加上有的角色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例如“管理者角色与朋友角色之间的冲突、领导者角色与服务者角色之间的冲突、执行者角色与维护者角色的冲突”②等。而团队工作模式则可以让不同的团队成员分担不同的辅导员角色,分解角色压力,使压力来源单一化,避免一个人承担过多的综合压力。同时,让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分配也可以避免同一个人由于扮演多种角色而造成辅导员的内心冲突。

2.维护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缺编,所以各院系的学生工作领导,包括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和学生干事等都参与班级管理。而他们又掌握着对各班进行考核的权力,特别是他们掌握着院(系)团委和学生会成员的选拔与任用权。那么,可能就会出现这些人员自己考核自己的现象,而事实上造成他们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使考核的重心有所偏移,考核标准的运用不够客观,从而使得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而辅导员的团队工作模式能够使各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和学生干事只是作为团队的主要领导人,而不对应具体的班级,他们只负责管理自己的团队,对应自己团队所辅导的所有班级和学生,不将他们和团队普通成员放到同一层次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维护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是辅导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必须使广大辅导员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③“美国高校辅导员分类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生活、住宿辅导员等。”④我国的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等各项工作,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但在目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同时在多个专业领域中达到较高水平,也不能在所有专业领域中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应该让不同专业的高校辅导员组成团队,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各种辅导工作。

4.保证辅导工作持续性。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和建立信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中途更换辅导员会对班级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和一类学生群体的辅导工作,不能因为某一个主管领导或辅导员的变更而产生动荡或断裂问题。”⑤然而,目前由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中和社会上的地位不高,并且其工作难度大,这导致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在单兵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一旦进行岗位调动,那么他所带班级的辅导工作又要重新开始,这就可能造成该班级、年级或者一类学生群体的辅导工作的动荡或断裂。而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却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团队的其他成员仍然对自己的学生非常熟悉,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团队中个别辅导员的变动对整个团队的辅导对象所带来的影响。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基本原则

目前高校辅导员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各校辅导员的专业结构极不均衡,辅导员的个性千差万别,分工而不合作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团队辅导工作的开展。因此,构建辅导员团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使各个辅导团队形成工作合力,而不是各成员之间相互掣肘。

1.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适当均衡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在团队构建中,“人—职”匹配是传统人力资源选拔工作的重要思路。它强调工作所需与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匹配。⑥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分工和不同的角色定位,选拔不同专业的人员加入团队。同时,为了保证团队的梯次发展、辅导工作的持续性、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以及团队的稳定性,还要适当考虑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的均衡性。

2.注重团队和谐,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工作合力为前提。辅导员团队是一个基本社会工作组织,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工作合力的团队需要“人—组织”匹配。“人—组织匹配(PO匹配)是传统人力资源选拔工作的重要思路,既要求个体与组织所需知识能力的匹配,又要求个体的个性、信念、价值观等与组织的文化、规范、价值观等的一致。”⑦因此,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具有相近的工作信念和价值观,能够遵守团队的共同规范,在性格方面相互补充,并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团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从而全面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3.自愿组合,进出自由。为了避免在团队内部产生过多的分歧,以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减少解决学生问题过程中的离心力,除了要对新进辅导员进行适当的工作安排外,还要本着让原有的辅导员“自愿组合,进出自由”的原则构建团队。高校各院(系)可以根据专业方向和本院(系)的辅导员人数把学生分为几个组以对应辅导员团队,各院(系)则只任命这些学生组的辅导小组组长,然后让组长负责组建自己的辅导员团队,共同辅导自己的学生组。当然,各院(系)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数量足够的、不同专业和具有不同特点的辅导员。

[注释]

①②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2007(3):86,87.

③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5.

④史慧明,黄军伟.中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比较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112.

⑤夏海州.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124.

⑥⑦孟晓斌,谢小云.团队模式下人力资源选拔理论与方法的改进——基于“个体—团队”匹配视角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