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在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采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念、强化基本操作,优化实验内容,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改变考核方法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74-02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不能用人做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动物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寻求解决人类疾病的办法,因此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能够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学在相关高校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医学、实验动物专业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供同行学习和参考。

一、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任课教师需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授课技巧以及实验技术。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加强教师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共享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材料;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参观、学术交流甚至出国进修,来切磋教学体会,学习先进技术,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进实验课堂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提高实验教学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这与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不相符。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课程组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调整为1∶1,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又有实验的辅助,能够加深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补充和拓展,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如小鼠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的生长变化、怀孕期、阴道栓的观察、雌雄的鉴别等生理特性的学习,仅凭理论课老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演示,学生印象不深刻;只有通过实验操作,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记忆深刻,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上实验课时老师借助课件回顾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内容和方法,将每一个操作过程详细分解,列出操作的要领及观察的内容,以督促学生全面地掌握实验操作技术,细致地观察实验结果。同时还讲授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然后再通过实物进行示教。接下来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循环播放课件和录像,便于同学实时对照进行训练,同时增补技能娴熟的研究生配合老师进行分组指导。针对个别同学能力差的问题采用一对一的辅导办法,规范学生的操作。在实验结束前对上课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老师耐心的讲解和操作指导,再加上多媒体的示教,使操作过程简单明了。这种上课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合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念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将实验动物伦理观念贯穿其中。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四个基本要素AEIR之一(即动物、设备、信息、试剂),被称为活的试剂和活的精密仪器,作为人类的替难者[1],在各项科学研究中,它们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做出了牺牲,善待动物也是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实验前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动物纪念碑——怀敬畏之心探科学之秘,向献身科学的实验动物致敬!实验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不仅要考虑到减少替代和优化的原则;还要考虑动物的福利,禁止在实验中,玩耍和戏弄实验动物。实验结束一律采用安乐死的方法处死动物,减轻动物的痛苦。

四、强化基本操作,优化实验内容,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强化基本操作,强调动手能力。抓取保定是实验动物所有操作技能中最最基本的操作,其他的及后续课程中开设的实验使用动物时都以此为基础。如小鼠的抓取保定,实验中发现学生表面上抓住动物,但是并没有固定头部,再做其他操作时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同时实验过程中为避免少数同学只看不做的现象,对操作实行一对一的现场考核,人人过关,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2.优化实验内容。在保留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如不同品系及模型小鼠生长变化的比较,对乙烷亚硝基脲诱变的突变系小鼠生长变化的观察,使得教学和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地给予鼓励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和科研的結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实验结束时还设计思考题,内容涉及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给学生留有思考创新的空间,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3.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后续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求重返实验室复习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参与科研和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使用相关的仪器需要专职教师提供技术指导;非常有必要合理开放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体,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五、改变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

1.考核采用多种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结束时往往以提交实验报告为主,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然后照着教科书和实验指导抄写,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改革后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采用实验报告、当场操作考核并及时给予指导、回答问题、课后做题或者以邮件形式提交等多种考核形式。如观察小鼠从出生到断奶的生长变化,采用让学生拍摄图片,进行标注,然后以邮件的形式提交彩图便于同学加深记忆。

2.改变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考核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检验,通过考核,科学检验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知识的水平,恰当衡量学生动物实验的动手能力[4]。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实验课常被当作理论课的附属课,考核时,实验课只占实验动物学成绩的30%甚至10%。改革后把实验课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考核,其中,实验课的理论考试占50分,操作考试占50分。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同学上实验课的时候马马虎虎,到考试的时候临时突击的情况,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5]。本次改革,通过研究与探索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汤宏斌,孔利佳.实验动物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

[3]刘燕,李晓波.开放的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11-214.

[4]崔淑芳,江鹏亮,余琛琳,等.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J].医学教育,2009,38(8):122-123.

[5]张丽.普通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8,(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