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文献中的心理语言运用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zoޛ)j首工作。新出土竹简文献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心灵哲学思想的一个表现是,按此逻辑对心理个例、范围、地理学等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工作。而这又体现在它的心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之中。因此研究它的心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揭示它的心灵哲学思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竹简文献;心理语言;心理地理学;心理本质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12&ZD120)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11-0010-10

现代标准的心灵哲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确立了集广泛的问题于一体的、核心清晰但边界模糊且处在变化中的研究领域。然而不管怎么变化,其重中之重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和任务无疑是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揭示心理现象区别于别的现象独有的本质特点。正是这一工作将心灵哲学与其他也致力于认识心理的科学如心理学等区别开来。而根据认识本质的方法论,要认识某类对象的本质,一是要借助相应的方法作地基清理,弄清有待认识的对象的性质特点;二是必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路线,即首先弄清其全部个例及其本质,然后再过渡到对整体对象及其一般本质的把握。在认识心的本质时,无疑也应如此。不可能径直去回答“心是什么”,而必须考察尽可能多的个例、样式,弄清心理现象的范围、地图,这是前提性的工作。因为对个别的认识越多、越全面,对本质的认识便越可靠。再者,心理的范围有多大,心理与非心理的界限如何划定,本身也是心灵哲学的有意义的问题。中国的心灵哲学尽管有自己的民族个性,但也有与西方相通的共性,例如不仅有对心理本质的心灵哲学探究,而且在探究的程序上也遵行了上述逻辑。为更好地描述和剖析中国心灵哲学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这里我们将着力探讨新出土竹简文献对心理个例、范围、地理学等所作的创造性工作。由于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心理语言的语义学之中,因此我们的探讨就从这里入手。

一、描述心理学与心理语言语义学的学理价值

在按照上述思路研究竹简文献的心理语言学及其语义学时,首先将面临这样一些前提性的理论问题,即研究竹简的心理语言对于认识竹简的心理地理学乃至心理本质论究竟有无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有,其内在机理和过程是什么?透过它的心理语言,我们能重建它的什么样的心灵哲学?

有这样一种对心灵哲学的理解,即认为心灵哲学应做的工作主要是对心理现象作如实的描述。如“对人的心理状态与属性”作出描述,“像处在这些状态之中和具有这些属性的人体验到它们那样时描述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握“现象的本质”,更好地“解决心理状态和属性引起的哲学上的困惑,以便由此更好地理解……人”①。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不管人们对心灵哲学的理解多么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承认心灵哲学的一个根本性任务是要在弄清心理的本体论地位的基础上揭示心理的本质。而根据本质认识的方法论,要认识一个对象的本质必须首先查明这类对象的“家底”,尽可能像人口普查一样,查明其全部个例,也可以说,应像地理学、地质学对地理的板块、构造、资源的考察一样,尽可能通过调查,弄清地理的全部成员及其结构图景。只有这样,才可能揭示该对象的本质。而要查清全部个例、样式,就要作描述心理学研究。这一研究的另一意义是:可附带为解决心理的范围、界限,心理与非心理区分的标准这一类心灵哲學问题作出贡献。在西方,关注这类心灵哲学的人和学派很多,如布伦塔诺式的描述心理学,胡塞尔和存在主义者的现象学,甚至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也有这种心灵哲学。

中国也有这种类型的心灵哲学,它们主要存在于心理语词的创造者的命名活动过程尤其是所造的文字之中。因为中国的表述心理现象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绝妙的图画,都从特定方面描述了人们所认识到的对应实在的相状、性质、作用和特点等,都表达了造字和用字的人关于某一具体心理样式或个例的结构图景乃至运动论、动力学的看法,因此可看作是他们所持的心灵哲学的组成部分。中国心灵哲学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和功能,主要是由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下面不妨略作具体分析和说明。

第一,汉字尽管是非表音性的文字,不必与发音相关,甚至可称作“聋子创造的”文字,但它非常奇妙和独特,因为它里面沉淀着古人的智慧和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基于此,后世的古文字学家、科技史专家才能通过解剖古汉字揭示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及所达到的水平。不仅如此,它对于我们揭示古人的哲学观念的形成及其状况也同样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它的独特的理念基础、创制原则和方法使它成为一种载荷语言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哲学观念的最合适的载体。莱布尼兹说:“汉字也许更具有哲学特点并且似乎基于更多的理性考虑,它是由数、秩序和关系决定的。”② 索绪尔也说:“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语里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即“语言的语言,符号的符号”。基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考察汉文字中的心理词汇就可窥探其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即“心灵印记”③,追溯文字中所隐藏的“哲学”与“理性”。

第二,它的“原生态”保存得最为完好,几千年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其中的心理语言与物理语言的血缘关系,当然还有派生义、派生词与原义、原词的血缘关系,它们都仍清晰可见。

第三,它作为表意文字对于我们追溯远古有关思想的起源与演变来说,是难得的活化石。因为它有其他语言所没有的特点,如它的视觉形象、形体结构与它的意义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些正好有助于我们完成预定的计划,即通过考察古文字的起源演变来揭示古代哲人对心理的认识和构想。透过表述心理现象的字和词,我们可以窥探中国古人的心灵哲学。既然如此,我们通过分析汉字中的有关的心理语词的字形结构及其变化,考察它们与它们所表达的本义、派生义的关系,就可望探明古人创制心理语言时的真实动机以及所面临的困惑,如为什么要创制那些词汇,不创制而用原有的物理语言表达行不行,或者说他们是否碰到了真实存在的、而已有语言又无法表达的对象。此外,这种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弄清古人在创制这些语言时关于心理世界的观念图景是什么,对所要表达的对象是怎样设想的,为什么要如此设想,等等,从而真正建立起关于心理语言的“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