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与绝灭之歌,恐龙世界和陨星浩劫

上期咱们了解到,整个地球欣欣向荣的局面因为盘古大陆的分裂而结束,剧烈的地壳运动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大火山爆发,这让地球表面一片焦土,许多生物也已灭绝。但是,恐龙类却在灾难中存活下来,并不断进化,最终统治地球的陆地、天空和海洋整整1.5亿年!

那又是怎样的灾难,让适应能力无比强大的巨兽灭绝的呢?本期,来看看地球上最后一次生物大灭绝——陨星浩劫!

侏罗纪是第四次大灭绝之后的时代,距今2亿至1.4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由于盘古大陆分裂成了各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大陆块,海水不断涌人大陆之间的裂隙,海洋里湿润的空气得以进入大陆腹地,使得这时期的大陆十分湿润。植物由于充足的水分,迅速扩张,之前的不毛之地开始长出茂密的植物,这为陆地的动物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侏罗纪是恐龙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侏罗纪中后期,地球上已遍布各种恐龙。其中,腕龙是蜥形纲恐龙,生活在晚侏罗纪,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草动物之一。成年的腕龙体长可达25米,可以将头抬到13米高的位置,体重在20—30吨。这个巨大的生物有着一个小脑袋,因此不太聪明。

在侏罗纪,昆虫也得到了巨大发展。目前,全球已发现1000多种侏罗纪时代的昆虫化石。这些昆虫绝大多数都延续生存到了現代。

而另一种以昆虫为生的动物的出现也具备着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鸟类!鸟类是由恐龙类的一支演化而来,但是具体的进化过程,有待探究。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辽宁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羽毛的起源、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海洋当中的脊椎动物,除了鱼龙之外,还有海鳄类、硬骨鱼类、蛇颈龙类等等。而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当中,菊石、双壳类、箭石依旧占据重要位置。

在侏罗纪之后是白垩纪,白垩纪起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这时海洋已将各个大陆隔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这一时期,各个大陆开始向现在的位置靠近。恐龙进一步繁衍和进化,出现了大量的新种类。

在白垩纪时期,恐龙类达到了极盛。这时最著名的恐龙就是霸王龙,它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食肉动物,体长可达15米,高超过5米,最大咬合力可达20万牛顿。霸王龙有着巨大的头颅、血盆大口、强有力的尾巴。

沧龙是白垩纪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掠食者,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从陆地上的崖蜥进化而来,在白垩纪中晚期才出现并迅速繁衍,随后和恐龙一起灭绝,却把比它历史早远得多的上龙类赶尽杀绝。

虽然在陆地和海洋中,恐龙是当之无愧的霸王,但在天空中,鸟类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翼龙类只剩寥寥几种。此外,侏罗纪以前的硬鳞鱼被真骨鱼所代替;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浮游有孔虫异军突起;淡水无脊椎动物也很丰富,软体动物中的螺和蚌分布广泛。

白垩纪早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仍然繁茂,但是另一种更为高级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出现了。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植物界的一次大变革,同时也给动物以极大的影响。

就在恐龙统治地球1.5亿年之时,灾难降临了,引发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不同于前四次地球自身地质运动引起的巨大灾难,这次,是天灾难测!关于这次灭绝,最大的可能便是小行星撞击地球。6500万年前,一颗10公里宽的小行星碎片抵达地球,质量达2万亿吨。它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剧烈的摩擦开始燃烧,温度接近20000℃。它飞越大西洋,朝墨西哥撞去。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形成了一片温度高达7800℃的云层,5小时内,这篇热云便包围了地球,难以消散。小行星还引发了地震和海啸,致使火山大量喷发,云层厚几千米,阳光不能传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十年之久,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大批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有恐龙。

这一次的生物大绝灭,彻底灭绝了恐龙这一霸主,但是哺乳类、鸟类却存活下来。裸子植物遭到重创,但被子植物却得到了巨大发展。正如我们所见,每一次的大灭绝事件,毁灭了一部分生物,又给了另一部分以机会,生物正是在生存和毁灭之中不断进化。这样的循环反复,历经数10亿年,生命才进化出现在的样子,正如太极的阴阳两面,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