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数学教学规律,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更新理念;有效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让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教学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依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義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来组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然而,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气氛浓厚,学生很活跃,教师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被学生的自由式的“畅所欲言”教学方式所代替,课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教师则无所事事,任由学生去自主活动,看似这节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深挖推敲,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到一定的学习技巧,大大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进一步反映出教师的数学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学生课堂教学工作,在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 数学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数学教师创设教学环境,应该从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着手。数学的知识,相对来说有点枯燥、教师要将枯燥的东西利用生活中的某些事例,与学生知识发生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数学游戏”式、“生活小品”式等,组织学生活动,教师不能只是将数学的知识,简单的传授,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 数学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当今盛传的山东杜郎口的管理学“反思”,课堂看“三三六模式”、东庐中学的管理学德育管理,课堂看“讲学稿”、洋思中学的管理看规模,课堂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成果,都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放下“唯有师尊”的架子,平等与学生相处的姿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探索,去分析,去查找有关的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动手探究,如果教师不放手让学生去参与,动手探究,还是沿袭以往的“知识化传授”法,其效果极差。

三、 合理化的分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之一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是经常用到的学习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学生各方面好、中、差兼搭;其次,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目的、意义、做法等要求。不然,学生探究时,没有目的,乱做一通,学生的随意性很大,会造成教师无法控制全班整个局面。总之,分组合作学习,在学习目标上确立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新理念。

四、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量投入,辅助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替。教师对数学有些前沿知识无法用实验或其他方式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再现前沿知识,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感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五、 数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举措。教师每一节新课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应该认真分析,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情况,彻底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与不足,不足之处,如何去补救,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并对计划进行实施。然而,许多学校明文规定,每期每位教师应该撰写教学反思的数量,有教师对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照抄照搬,这样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是没有多大的成就。

六、 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体现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考啥就教啥,学生就练习啥”的观点。要根据学生的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还要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数学教学规律,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炜玲.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探究[J].读书文摘,2016(04).

作者简介:

蒋锦,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光辉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