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 不负韶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是敢于面对人性的阴暗,并且自我救赎的勇气和行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追逐梦想 不负韶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爱分享。   一年前偶读《追风筝的人》,我便被这部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曲折回环的故事情节,异域他乡的环境氛围,以及战争带来苦难的真实写照深深吸引,读后思绪万千,然难以言表。此后我虽看过多部作品,但情感的厚重体会均无法与此小说媲美。值2021年春节假期,我再次将此小说细细拜读,进一步的感悟到:它跨越了国籍、时代、信仰,不仅仅展示的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精彩深刻的反映了人性善恶美丑。这部小说可以净化每个人的心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回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善、美。我想,这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此书以阿富汗的时代与环境变迁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阿富汗男孩由于无法面对怯懦所犯的过错,而选择了谎言和卑劣,人到中年后终为自己选择了救赎的路。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是阿富汗一个血统优良的普什图人,而他的好朋友哈桑只是他家仆人的孩子,是一个低贱的哈扎拉男孩,尽管他们一起长大,甚至喝着一个奶妈的奶,纯洁善良的哈桑对阿米尔少爷无条件的忠贞,他会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但是成长中少爷的优越不仅仅体现在地位上、种族的等级上,还在感情上也占据着优势。
 
  阿米尔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及具盛名的富豪,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勇者,而阿米尔性格懦弱,其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承认。但越是优越的地位就越让他拥有更多的特权去避开辛苦与挑战;而在遇到危险时,也都是哈桑在忠贞的、义无反顾的保护着他。父亲因阿米尔的软弱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哈桑却一次又一次得到了父亲的承认。尽管阿米尔已经拥有了一切,但其在心里却一直嫉妒哈桑。
 
  小说的情节在一次阿富汗传统的冬季风筝大赛中发生了剧变。阿米尔希望在大赛中得到冠军而被父亲认可,然而当哈桑在为他追逐风筝、保住风筝而被人强暴时,阿米尔却因怯懦选择了躲避,选择了沉默。此后,阿米尔为了隐藏此秘密而开始排斥哈桑,最终诬陷哈桑偷了其手表和钱,让父亲辞掉了哈桑父子。再后来,苏联攻打阿富汗,富饶美丽的阿富汗变成了人间地狱,阿米尔随父亲逃亡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期间,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以及阿米尔在父亲正被苏联军人用枪指着脑袋时其先想到自己会失去优渥的生活,然后才想到会失去父亲的细节心理,都是对人性自私本性的体现。这样的自私,最终在阿米尔内心深处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终变成其生命难以承受的重负。
 
  小说的后半部分,几乎是主人公的一条救赎之路。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少年时的背叛、卑劣,以及对于弥补过失的渴望,决定再次回到暌违二十多年的热土--阿富汗,因为那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踏上了战火摧残的阿富汗土地,却发现这里早已不是自己熟知的故乡。其得知哈桑其实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在恐怖组织塔利班掀起血雨腥风中失去了生命后,义不容辞地营救哈桑唯一的被寄养在孤儿院里的儿子、没有任何出生证明的索拉博,阿米尔经历千难万险,百转千回,终将索拉博从阿富汗经巴基斯坦带回了美国,作为自己的孩子抚养。
 
  在文章的最后,阿米尔向着风筝落下的地方奋力地追着,正如童年的那次风筝大赛。“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乡潘杰希尔大峡谷那样的微笑。我追……”。回头,仿佛哈桑对他所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人往往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到感情的珍贵,随着年龄的成长,生活的变故,社会的历炼,越发感受到人情冷暖,感受到别人为自己付出的那份感情的深重与可贵。
 
  试问,人终其一生,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风筝,它也许意味着未曾拥有而预获取的勇气;也许意味着因一时私力而抛弃的善良;也许意味着因生活压力仍不曾放弃的梦想。如迟子建在《候鸟的勇敢》中所述“红尘拂面,寒暑来去,所有的翅膀都渴望着飞翔”。那么,长着“翅膀”的风筝,无论它意味着的或是亲情、友情、爱情,或是正义、善良、诚实,抑或是大疫过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值得我们终一生勇敢的去追逐……,那么就让我们心怀爱心,微笑向暖,迎接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