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罗万壑 刀下定乾坤

在山高林密的绩溪县荆州乡东部,与浙江昌化交界处,有一座神奇美丽的玉山,叫康山岭,是国宝鸡血石主产地。我家就在玉山之麓的沙坝村。在当地鸡血石收藏家和民间雕刻家的耳濡目染中,我从小就对鸡血石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有空闲就琢磨着如何将徽雕的技艺运用到鸡血石雕刻上来。1987年,我正式投师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钱高潮门下学艺。从此开启了我的鸡血石雕刻艺术之路。

胸中罗万壑,刀下定乾坤。20多年来,我坚持以传统的徽派石雕技艺为基础。认真吸取了青田镂雕、昌化圆雕、福建高浮雕和薄衣雕等雕琢技法的精髓,并加以融会贯通。通过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在取材、构图、雕艺等方面,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我的石雕作品也从比较单一发展到品种多样化,深受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好评和广大收藏家的青睐。

一、巧雕“石后”鸡血石

鸡血石被誉为“石中皇后”,极其珍贵。鸡血石分软地和刚地石质,其受刀的雕刻硬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石质的石材,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雕琢,才能显现出最佳效果。雕刻大件的鸡血石,先要对它进行“三观”:即观其质。看它的质地如何;观其色,看血色的走向;观其形,不同的石材形状确定作品的题材。比如:对形状稳重而质地较差的石材,适宜雕刻山水作品。雕琢时,还要根据其血色的深浅,运用镂雕和薄衣雕相结合的技法,最大限度地将血色剥露出来。让石材本来的含血量在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还要看血色的走向,其目的要巧用血色。比如:血色部位呈横向状的石材,适宜刻祥云,血色部位垂直的石材,适宜雕祥光。瑕疵之处,可用镂雕之法,刻成树木花草。通过巧妙构思。使石材每个部位各尽其妙,表现出神奇的艺术效果。若质地较好的鸡血石,可以按其血色的不同深度,分别采用高浮雕和薄衣雕相结合的技法,将其雕刻成人物、山水之类的作品。质地好的部位,可雕刻人物,其形象会栩栩如生。形状稍次的石材,适宜雕刻花鸟龙凤之类的作品。小件的鸡血石,则只能以圆雕刻制成人物和动物。鸡血石一般不适宜采用圆雕之法,因圆雕无法将石材里蕴含深浅不一的鸡血充分地显示出来,也不能将表面的血充分而尽可能地保留住。我雕刻的鸡血石作品《盛世明君图》,因石制宜,巧妙地利用石上鸡血构成图景,天然成趣,活脱脱是一幅石上画图。

二、妙雕“石帝”田黄石

田黄石,是宝玉石中的“石帝”,其价值可想而知。一般来说,田黄石大多采用薄衣雕和浅浮雕最佳,这种雕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黄度,如雕刻过深,不仅使黄度变淡,而且还会使石材的价值大打折扣。所谓“胸有成竹”就是说,当一块原石摆在你面前时,必须要做到心有全图。在下刀之前,先应考虑尽量保留其天然的形状。雕刻前先看其是否有杂质。检查的手法就是用强光手电筒看它的透明度和纯度,从中看出杂质所隐的部位,做上记号,然后,构思整体布局。为做到“隐劣显优”,有杂质之处,要尽量保留石皮的外观,以避免暴露其杂质,降低作品的价值。在石材的纯度和透明度相对较好的部位,雕刻人物画面,而石质较次或有杂质之处,可雕刻山石、树木、房屋和云彩。勾画好要雕刻的图形后,接题材的需要,先着力雕好主要部位,如人物的脸部,四肢的形态和衣衫,再雕其他配景。

作品雕好后不能急于打磨,而要放入茶籽油中浸泡两天再行打磨、刨光、封蜡,这样做出来的田黄石作品外观更光亮,手感更油润。我的作品《虎溪三笑》千雕万琢,全用手工,那份感觉自非一般可比。

三、因材施雕奇巧石

巧石雕刻技艺讲究的是个“巧”字,因材布局,巧施雕琢,使本来就是奇巧之石成为有灵之物,这就是我们雕刻艺人的本领。巧石的雕刻在色彩的运用上比鸡血石与田黄石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因巧石一般色彩丰富,给人创作的想象空间更大。巧石虽然色彩多样,但如何在雕刻中做好“巧”文章,也绝非易事。需要雕刻家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对色彩的运用能力。我曾在一块既有红色、深黄色、土黄色且有瑕疵的红花冻石材中,把红色和深黄色部位雕刻成蜜蜂,而在土黄色部位雕刻成蜂窝,瑕疵部位雕刻成树枝。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石材中的固有色彩,使该作品层次分明,色彩清晰,妙趣横生。再如,在一块朱砂石中,既有黑色,又有白色,我即将黑色部位雕刻蝉的头部和前身躯,白色部位雕成翅膀。这样刻出来的蝉更富真实感。总之用好巧石的色彩,有变废为宝、刻石成金之效。

在巧石雕刻中,常会遇到石色较为单纯的石材,这种石材的使用范围很广,既可做印章、古兽、佛相、又可雕人物、动物、博古及仿古物件等等。单色石材雕刻在取材上相对要简单得多,只要看好形状,选好题材,画好构图,认真雕琢就能成为一件好作品。

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进一步提高鸡血石雕和各种石刻艺术的水平,狠下苦功,精益求精,使石雕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