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长可取之常州梳篦

zoޛ)j駽?zm}~Z文化发展迅速之时。那一时期,常州梳篦已从单纯的日用型过渡而至日用与装饰相结合,完成了常州梳篦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唐代,盛行用梳和插梳的风习导致梳子造型的多样化,由唐代绘画可知女性云鬓几乎都插有各式插梳,其中又以半月形梳子最为流行。在常州,雕琢精巧的梳篦日渐繁多,梳篦上描金,缀珠等装饰手法较多运用。据传当时常州已有特种梳篦,小到不足一寸,大到长达二尺;北宋时,梳篦质地趋向贵重,金银栉具相当盛行,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歌吟。宋代还流行冠梳,南宋时期梳篦行业甚至出现了产品的名号,元代,常州梳篦随着运河,长江入海,流传到海外。

但常州梳篦真正独领风骚是始于明代,那时起,常州梳篦成为集雕刻、彩绘烫制于一体,题材包括戏曲形象、民间传说,自然形态等等的一种日用性的工艺品。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明朝后期,大多数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晚明时的江南,民间“资本家”大规模的生产,贸易并不少见。常州梳篦从这一时期始,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其标志便是日后鼎鼎大名的老卜恒顺的开设。常州梳篦开始以其稳定的质量精美的制作称雄市场,常州亦成为了中国梳篦生产最大的做场,工匠们通过积累,摸索出一套比较固定的制作方法。常州梳篦的样式基本就稳定了。

首先在选料上有了一套经验。制篦原料主要是毛竹,牛骨和生漆,毛竹选用生长4年以上的“阴山竹”。木梳用料以黄杨、枣木、石楠为主,木质应细密坚韧,不易翘裂,干缩性小,刨削后表层光洁。制上品黄杨梳需选30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木,制名贵梳选用象牙,檀香木牛角羊角等作原料。

其次产生了专业的制作工具。制篦工具有大刀,铡刀,拗刀,线管筒绞漆架,化漆钵,胶板,胶棒,通齿齐口,齐板,剪刀,板锉,马形锉,棕刷,斩刀,锯凳,大碰,小碰,钢锉,锯桩,直碰板,齐碰板圆碰板槽口碰板等30多种。制梳工具有特制夹锯撞锯,三角马,剔齿,插根,竹刷,方根,长锯,括刀,两头锉、马形锉榔头,铜刀,侧板锯,蟹壳刨,斧子,小三角锉,钩刀,扦刀等30多种。

好原料、好而专的工具加上精湛的制作技艺,常州梳篦保证了质量的上层。拿篦子来说,优点是篦齿纯熟,疏密台度,梁子胶合,永不脱落(此项技术为汪义大梳篦店在清光绪年间发明)。其次是式样美观,梳篦的花色繁多,总有一款适合你。比如形状上有半月形、圆背形鱼背形,竹节形,宝瓶形等;梳篦上的装饰也是题材广泛,有龙凤,美人,八仙过海、罗汉,山水,花鸟等;梳子的用料多种多样,有黄杨,枣木,石楠,檀香木象牙,牛角,羊角等。这些优点成为了常州梳篦的传统。

清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每年农历七月都到常州府定制大批象牙黄杨梳和梅木象牙高档篦箕,到十月连同一批龙袍绢花进贡宫廷,作为御用品。常州梳篦“宫梳名篦”的美誉即来自于此。现存故宫博物馆的李莲英为慈禧梳头的象牙梳便产自常州,此梳形状接近扇形,上以黑线刻绘祥云及云中舞蹈的凤凰,黑白素色高贵典雅,符合慈禧太后的身份。此一时期,是常州梳篦发展的高峰期。梳篦经由工匠们巧手点缀,常常一个篦子篦梁上的装饰,无论格调,趣味或者工艺,都可成一件高水准的独立的工艺品。

几百年来,常州梳篦一直讲究变化,保持着与时俱进。

首先,体现在梳篦的装饰上。比较常见的装饰工艺有五种(早期还曾有过漆雕工艺),雕花、描花、刻花、烫花、嵌式,皆靠艺人徒手而成。雕花,即在梳背,篦梁上浅雕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花色图案,其中以缕空雕操作难度最大,对技法的要求最高;描花,在梳背上,用毛笔彩绘,题材多为戏曲人物和花草图纹,并配之相应的背景,尔后上蜡以防水。描花是最便利的装饰工艺,如今大多数工艺梳篦均用此工艺;刻花,用刻刀进行雕刻,技法的关键在于运刀力度,题材以艺术字及梅兰竹菊图形为主;过去,烫花是五种技艺中难度最大的,是用烧烫的铁笔,烫烙出人物、花虫、山水。现在烙笔烙画降低了烫花的难度,所以烫花工艺今天是被广泛运用的;嵌式,即在木梳背,篦梁其上嵌珠镶银,在黄杨梳上嵌象牙,再刻花。明清时,嵌式梳篦般为宫廷御用品。

梳篦作为日用品,按照我们的传统,装饰题材上会讲究取口彩讨吉利。如“百年好合”、“龙凤呈祥”、“鸟语花香”、“松鹤长春”花样应用广泛,代表平安的静瓶状梳子、代表风调雨顺的琵琶状梳子和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形梳子,都是常州梳篦常见的装饰手法。虽然大都是传统题材,但仍可见各时代的特点。如晚清因为慈禧的原因,凤纹使用频繁,并且图样精致。此遗风及至上世纪70年代,许多制篦者仍能非常熟练地在篦梁上绘制描金的彩凤。时代特征最显著的是为取悦新一代消费者,常州梳篦上世纪起就推出卡通绘饰。

其次,在销售手段上,常州梳篦亦是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如清代时,老卜恒顺是这样做广告的:店堂内前后各悬招牌一块,前书“真不二价”,后写“真老卜恒顺梳篦店”,柜内货架上方悬“二百余年老店只此一家”横匾一块。三块牌子的字均用真金制作,意为“金字招牌”。在店门口,挂有用生漆真金制作的巨型木梳和

篦箕各一,年长日久,油漆脱落却从不翻新,以示“老店”。店门前建有过街棚,以13根椽子为标识,历代从不修葺变更。甚至在清同治年间,老卜恒顺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请武进知县为店写告示牌,大意是本店为祖传老店声誉久著,同行业中不得以异字同音作店号进行仿冒,违者必究。到了近现代,许多老字号在上海开分店,经营范围反比本店更大。各老字号纷纷注册商标,如卜恒顺注册“白象牌”商标,王大昌注册“金鸡牌”+汪义大注册“双塔牌”等等。

这样一种形式的常州梳篦存在了300多年,其间也受到过塑料梳、洋货的冲击,但基本上发展平稳。即便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资本设厂浪潮席卷之下,以及80年代常州做为中国轻工业(以纺织业最为兴旺)明星城市的年代里,常州西门外的大多数农户农闲时依旧以制梳篦为主要副业。80年代,仅篦子一项,常州梳篦厂年销售量就达1 200万只,农闲时制篦的庄户人家承袭从清代流传下来的分工合作方式,即每户人家仅从事世代相传的制篦的某一道工序,制售总量也达800万只。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常州梳篦逐步衰退了。仍以篦子为例,在卫生条件差的过去,篦子是生活日用品。而今篦子较多出口东南亚(如印尼),全年需求量减至约500万只,亦是湖南,广西所制居多。制篦比制梳复杂,制篦72道半的工序,制梳只28道,常州梳篦优势的淡去和篦子的需求量减少有一定关系。但最重要的是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梳篦制造不再是常州的支柱产业,连重要产业都算不上。反而历史很短的“谭木匠”迅速崛起,制作的梳篦为工业化的流线型,形态各异,无论绘画或者雕刻,都打磨得非常光洁,所成之品精致美观。

但常州梳篦植根于传统,在今天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工业社会中,保持手工开齿和印绘装饰结合的工艺特色,也有其独到处。常州梳篦制作历史长,规模大,世代相传,由于参与人数众多,所以梳篦业已不仅是常州的产业,还成为民俗世相。梳篦本身在中国文化当中有许多含义,如远古时代有梳子避邪之说:进入有纪年的时代后,梳子不单是指梳理工具,且代表了文明的象征。《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可见爱护头发还是一种德;梳子作为信物相送,意为结发,定终身,等等。常州的“梳篦世相”,是围绕梳篦而形成的地方风俗。

旧时常州人的结婚仪礼中,新娘的陪嫁必有一对黄杨如意梳。新娘出嫁前梳妆,德高福好的女长辈以黄杨梳为新娘梳头,并唱《梳头歌》:“月里婆娑树,天高难攀枝。手拿黄杨梳,飞腾喜有时。”

常州的传统葬礼上,死者入殓,由死者的女性后辈以木梳为其梳头。尤其女儿为母亲梳头时,要唱《梳头经》:“梳头要念梳头经,连梳三把表表心。从小姆妈替我梳,长大难忘情意深。手拿木梳口应心,为报姆妈养育恩。梳一梳,拢一拢,勿怨人死万事空。一发通,万发通,黄杨木梳象面弓。”梳头完毕,将梳子放入棺材内,或者折断了再放入棺内陪葬。

梳篦行业的拜师,祭祖等仪式非常隆重,流程繁复,并配有吟诵歌谣。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为祭祖日,祭祖时候要唱《梳篦世祖歌》,“治发先有五指梳,赫连当初皇甫做;从此梳头不用愁呀,嫘祖娘娘笑呵呵!竹篦始祖那一个?陈七子他本是囚;监狱之中麻编篾呀,做成篦箕篦发窠。篦箕啊唱木梳,发源地方是常州”……常州老百姓一般都认为梳篦理所当然是发源于常州。按照规矩,祭祖仪式午前结束,之后是宴请,宴席上一定要有“煨蟮简”,因为“煨蟮筒”形象颇似制作篦子的原料毛竹筒。久而久之,“煨蟮筒”成为了常州传统名菜。

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和梳篦相关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此处就不一一赘述。

如今常州梳篦的主打已转为工艺观赏梳(包括旅游纪念梳),梳子的实用功能退而其次。实用梳的式微主要还是源自落后,是生产和营销双重的落后,造成实用梳产品更新上的落后。主打产品转向的最根本原因是规避竞争,这些工艺观赏梳梳齿短小,梳背占据主要部分,上面画着或者烫着金陵十二钗等美女,或者蝴蝶、十二生肖等,色彩艳丽,已经完全不似旧时常州梳篦那般雅致。所幸是性价比高,生存上不是难事。旧日唱春人唱“说篦箕啊唱木梳,发源地方是常州,西门有条篦箕巷呀,南郊有街名木梳”,民谣唱“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篦箕巷,木梳路尚在,然而那并蒂之花,已似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