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大堰河对乳儿深深的爱。

二、学情分析

这是第一单元最后一篇诗歌,叙事性强,抒情意味浓。学生通过对前面诗歌的学习,对诗歌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理解,因此,这首诗歌学习起来难度不大。预习时,我已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来熟悉诗歌内容。这节课主要任务是分析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体会大堰河对乳儿深沉而无私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博大、悲苦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

师:借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的狱中,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想到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他的心,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讴歌母亲,赞美劳动妇女,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生1: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生2: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的农民家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他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生3:我找到第8节诗。“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从这些句子中,可看出大堰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乳儿,比如,一个“忙”字,忙完干嘛?去看乳儿,因为牵挂乳儿;“悄悄地走到”,干嘛“悄悄”?看看自己的乳儿在干啥,却不打扰他;为了乳儿叫她一声“妈”就把乳儿的画贴在灶边墙上,一个小孩子的画能有多好?但在大堰河的心中却是世上最好的画。师:为什么贴在灶边墙上?生3:因为那是她经常劳作的地方,她能经常看到乳儿的画,看到画就等于看到了乳儿。还有对乳儿的夸口赞美,这些举动哪里仅仅是一个养母对儿的爱,更是亲生母亲对亲生儿子的爱。生4:第8节诗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描写: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叫她“婆婆”,这个梦境,非常真实可信,大堰河盼望自己的乳儿结婚,自己吃着婚酒,坐在堂上,盼望娇美的儿媳妇亲切地叫他“婆婆”,这些心理体现出大堰河对乳儿的那种真正的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她把乳儿当成自己真正的儿子,所以才会有这些幻想, 所以才会期待儿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师:很好。有谁知道大堰河这个梦为何“不能对人说”?生5:因为乳儿不是他的亲生儿子。生6:因为大堰河是乳儿的保姆,乳儿是地主的儿子,是地主家的少爷。这是一种等级关系。“生母”不是她,所以这个“梦”不能对别人说。师:如果对别人说了会怎样?生6:别人会嘲笑她,说她痴人做梦,也会嘲笑她的乳儿,有这么一个身份卑微的乳母。生7:别人嘲笑她没关系,但不能嘲笑她的乳儿,她是为了维护乳儿的尊严。所以这个“梦”只能深埋在她的内心。这也深刻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深深的无私的爱。所以,第8节诗首尾作者直接抒情: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师:对,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爱护”。(投影)。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生8:第4节。“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抚摸我”。这节诗连用了8个排比句式“在你……之后”,让我们看到大堰河时时刻刻处处都在牵挂着自己的乳儿,只要一有时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乳儿,立即采取的行动是“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师投影)师:能否去掉词语“抚摸”,只保留“抱”?生9:不能,单单抱在怀里,还不足以体现大堰河这个慈母对乳儿的爱,加上“抚摸”这个词语,才能看出大堰河对乳儿的真正喜欢,真正的爱,那种不舍,那种充满浓浓暖意的爱全都融在了母亲对爱儿的爱抚中。师:“厚大的手掌”中能否把“厚大”換成“纤小”?生10:不能。农村妇女天天都在劳作,时刻都在劳作,手咋能“纤小”。生11:“厚大”是乳儿对养母的手的直观的视觉感受,也是乳儿对手的心理感受,即使“纤小”,但在乳儿眼里心中,永远都是“厚大”的,因为那手让他感到如此温暖,就如同娇小的自己包裹在母亲的怀里。师:从这节诗里我们还能读出关于大堰河的什么信息?生12:大堰河家里极度贫穷,你看她一天做好多的事啊,多繁重的家务劳动啊。师:除了做事,你能指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说明她家的贫穷吗?生12:她们家酱碗是乌黑的,桌子是乌黑的,夫儿们衬衣上有许多的虱子,小儿在砍柴。师:好。那艾青自己家是啥样子的?哪节告诉我们了?生13:第6节诗。他家有“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有金色的花纹”,“檐头有匾”,“衣服上丝的贝壳的纽扣”,“炕凳油漆过安了火钵”,“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这不富裕吗?艾青看到的,穿着的,坐着的,吃着的,他都一一告诉我们了,这是一个5岁孩子最直观的视觉。乍到生父母家,那种精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与养母贫穷的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师投影)师:很好。那他对这种精致的生活,对这个新家喜欢吗?生14:不喜欢。他说他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他成了生父母家的“新客”了。师:他为什么忸怩不安?为什么是“新客”?生15:因为他对这个家感到十分陌生,因为他被这个家抛弃过,因为这个家没有给过他温暖,没有给他爱。所以他对这个家感到陌生与厌恶。他不愿意回来,不愿意回生父母家师:生父母家檐头有一块“天伦叙乐”的匾,他说他不认得,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真不认得?生16:也许一个5岁的没读过书的孩子真不认得,但他现在特地写出来,我认为他是想讽刺他的生父母家,因为生父母听了算命先生之言将他一生下就抛弃,他哪里感受到了快乐?哪里感受到生父母给他的温暖,给他的爱了?所以,生父母家再富裕,但那不等于爱。相反,极度贫穷的养母却给乳儿带来了真正的无尽的温暖,这温暖滋养了乳儿的一生。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母爱,这样的母亲才是伟大的母亲!(生齐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