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书目学意义

摘要:鲁迅既是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学风严谨和成果卓著的学者。他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具有中国学术传统特色的古典文献学领域,内容包括小说文献的辑佚、考证、校雠和整理,并利用这些文献建立内容翔实、体系完整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史略》既是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考辨中国小说文献源流的学术专著,对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成就,指导古典小说文献的书目工作和文献资源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古典小说目录学

中图分类号: G25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30-09

Catalogue Meaning of Lu Xun’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Li Jingrong(Library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2400)

Abstract: Lu Xunis a great writer and a great thinker, and a rigorously academic authority. His main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in studying Chinese classical philology. His studying includes finding the lost ancient Chinese documents of fictions and finishing them, and writing a history book of Chinese ficti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is important in Chinese culture study. In this book we can lear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fictions.

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Chese Fiction; Lu Xunclassical fiction; bibliography

CLC number: G257.34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30-09

1引言

关于鲁迅,最简洁的评价莫过于“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与这两个称呼相对应的内容是他的小说与杂文。作为学者的鲁迅,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则显得相对陌生,但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以至更远的将来,都有着与他在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同的巨大影响力。

由于所处时代和师承关系,鲁迅的学术研究沿着乾嘉学派“朴学”的路数展开。乾嘉学派做学问的特色是注重文献广泛而精审的收集,史料的严责慎取,注重学术的传承流变,最终形成严谨的学术体系和准确的学术结论。乾嘉学派是对宋明学术阐述命理心性、为圣贤代言的疏阔学风的改变,严谨扎实的学术方法培育造就了一批具有古典文献训读色彩的学术大师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这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学术方法一经产生,就成为中国学术界优秀的学术传统,与现代西方科学研究注重逻辑和实证方法相契合。[1 ]民国时期,一大批重量级学术大师的产生,既得益于西方现代科学观念和方法的引进,也得益于乾嘉学派学风的熏陶。

民国时期的学界领军人物章太炎、王国维、胡适等人都是乾嘉学派学术方法的继承和广大者。在晚清文化环境中成长的鲁迅自然而然地受到乾嘉学派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是他出生成长的晚清学术环境使然;其次是一大批同时代极具学术影响力学者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对他的影响;第三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师从晚清乾嘉学派大师俞樾的弟子章太炎,继承了乾嘉学派的学术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2 ]鲁迅学术研究成果的主体仍属传统学术中最有影响力的文献学领域,研究的内容则是被传统学派界视为“饰小说以干县令”、“不本经传,背于儒术”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流变历史,产生了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的古小说研究系列成果。

鲁迅之前,就多有文人学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研究,《中国小说史略》一出,即现“一览众山小”之效。胡适先生对鲁迅的这一研究成果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小说史料方面,我自己也颇有一点贡献。但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的 《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无数精力。” [3 ]鲁迅关于古代小说历史的研究,不仅限于对古小说史的系统梳理,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古代小说创作和作品的评论,也足以傲立千古。如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曾经指出:“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用简练精彩的艺术语言高度概括了《红楼梦》多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一语中的,指出了该书的思想本质和艺术缺陷。[4 ]

关于《中国小说史略》价值的认识,大多集中在中国小说流变史、社会文化发展史和鲁迅思想发展史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鲁迅的认识逐渐全面,图书馆学文献学界也加入了对鲁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进行讨论的行列之中,其中围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展开的大量文学文献研究活动,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学者们探讨鲁迅学术活动的重点。[5 ]

2鲁迅围绕《中国小说史略》展开的学术研究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先生学术研究活动的结晶,他把自己的学术研究立足于小说史自有其深意。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特别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多以政治权谋做为学术思考的中心,精研宣播儒家“经世致用”观念的“圣经贤传”成为主流社会提倡和学术界推崇的高端学问。[6 ]即使至今为国人欢呼称颂的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绝大多数流派还是沿着“经世治民”的路子展开,其思想充满着正襟危坐的“治人君子”相,极少有自由灵动的艺术浪漫。有关儒家“经世治民经典”和具有“资治”价值依附于儒家经传研究的正史研究,才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正途”和主流,其他类型的研究和创作都是小道异端。从事于这些小道异端的人,自然属于旁门左道,其人和劳动的成果也就无法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这种儒家独大的“经传”研究的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儒家经典及资治类正史的研究是一锅炒了二千多年的陈饭,已无多少新意可以追寻。对追寻思想自由、人格尊严与人性解放,走在时代前列的鲁迅而言,把自己的学术眼光投向那些最贴近民间,抒发作者内心真实感受,表达作者性灵特质的古代小说,是他最恰当的选择。这也就是鲁迅选择中国古代小说作为自己学术研究重点的原因所在。[7 ]

自汉以来,考镜学术源流在大多数时段被学术界奉为学术研究的圭臬,这种方法到清代乾嘉时期达到顶峰。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注重学术师承和文献的准确全面、考辨文献真伪和文献源流、条分缕析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最后根据这些高质量的学术劳作的结果,得出经得起多方检验的学术结论。这种学术观念和学术方法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是我国古代非常优秀的学术传统。[8 ]围绕《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从思想演变到文献传承,整个研究过程和著作表现出强烈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