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集自然、社会、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是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客观关系进行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如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等,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实现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高中生在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十分之必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具体特点为依据来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地理思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引导学生对自然与人的关系有正确认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概括和分析等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常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探究地理现象或事物的关联。任何地理现象或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关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点,所以教师需要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演示、合作、讨论、实验等,指导和帮助学生加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对不同地理现象或事物的关联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另一方面,研究地理现象或者事物的发展规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要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理解地理现象或事物的变化,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与社会生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事物,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如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来搜集我国能源的分类及地域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提出科学的能源危机解决方案;然后开展教学实验,对能源燃烧场景进行模拟,找到合理的环保方案及生产方式,激起学生对社会环境的发散思维与深入思考,多层次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

第一,梳理知识脉络。高中地理的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应该科学分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以“区域农业发展”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对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等内容加以掌握;课堂教学中应认真审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此督促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然后以各地区农业发展趋势为依据,合理绘制农业地图,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农业的发展情况,全面解读农业发展因素的关联性。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适当提出关键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第二,注重启发引导。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课堂教学环节恰当运用微课来展示难点及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善用旧知识来学习和了解新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2]。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与内外部作用相关的教学资料,将教学资料和教材内容相结合,科学设计成微课视频,鼓励学生观看视频,对各种应力之间的互相转化及影响有所了解,并联系实际生活中不同地表形态的变化,直观了解所学知识,准确把握科学的判断方法,获得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加强直观教学。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如存在于宇宙中的地理现象及事物等,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借助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多媒体工具等手段展现地理现象或事物,使学生能直接感知极为遥远的地理现象或事物,增强空间思维能力[3]。以“地球的运动”为例,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能全面理解、清楚认知地球公转及自转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实际讲述环节可以使用相关演示仪器,如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及轨迹有所了解,深入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意识。

第四,实施比较教学。针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有效比较知识点内容,通过比较教学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获得联想思维的发展。通常比较教学涉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如比较季节分配特征、河流流量大小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来增强教学效果[4]。例如:比较河流流量的大小时,应该探究两条河流的可比性,即:两条河流流量的联系性及差异性,认真分析河流补给情况与河流流域面积。此外,在地理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实施比较教学,引导学生比较地理概念,准确掌握概念的差异,进而在实际学习中灵活应用地理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如讲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常见的岩层新老关系进行阐述和比较,并展示相关地表岩石的圖片,鼓励学生有效比较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准确分析新老岩石的特征,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联系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立足实际,采取科学可行的方式,如梳理知识脉络、注重启发引导、加强直观教学、实施比较教学等,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学习和思考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创造性和主动性,获得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宇葱.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4):90.

[2] 李文先.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环球人文地理,2016,(18):259.

[3] 孔颖.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新通信,2018,(4):199.

[4] 蔡婷婷.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7,(12):282.

作者简介:

彭蕾,女,1985 年11月,籍贯:四川攀枝花,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职务:高中地理教师,研究方向: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 课例设计等,毕业院校:四川师范大学,单位: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