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与本土观念

海岛少年的奇遇

年少时的学画,对周少灵而言,既是一段充满感恩的历程,也是一个边地少年的奇遇。起先,他对“文革”期间出版的连环画很感兴趣,便不断地照着《敌后特工队》、《黎家来了金凤凰》、《洪秀全》、《三国演义》等连环画来描摹,当时出于纯粹内心的爱好,便开始了个人绘画的历程。但这种模仿的过程,他很快就感觉到了问题,并想极力突破,他隐隐约约觉得,要想在绘画上更进一步,单纯靠对连环画的模仿,是难以向前的。让他想到了找绘画老师进行专业的学习,却发现周围没有这样的人。

而正在他迷茫失落的时候,来自广州的一批知青到达海南岛,其中有一名广州美院的油画专业老师,由于成绩优异,刚毕业不久就被下放到海南行政区的一个县级文化馆工作。周少灵在一次玩耍中结识了这位美术老师,看到了他对着自然美景写生。那种挥洒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给了周少灵很大的震撼——这种写生所带来的冲击,和他对着连环画描摹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流连忘返,一直跟在老师身边看。后来,在周少灵锲而不舍的央求下,这位老师答应收他为徒。在老师的指导下,周少灵开始了美术基础训练。而周少灵多年后还对当年学素描时的那尊毛泽东塑像印象深刻——当时根本没有别的人物石膏像。那尊石膏像是那名老师在县文化馆的仓库发现的,当时周少灵每天从窗户爬进去,在安静的仓库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一段学艺的过程,让周少灵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还是十分动情。

而这段历程,也是周少灵第一次有机会通过美术,接触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对地域题材的深入挖掘

由于少年时的那段奇遇,周少灵一直保持着对美术的热爱,高中时一直是学校的美术骨干,而他也在那位老师的鼓励下,考进大学的美术专业,展开深入的学习。大学毕业后,周少灵从事的工作与美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内心却一直保持着对绘画的热爱,他不断地思考海南题材入画的问题——这也几乎是所有海南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海南岛的蓝天、碧海、绿树与各种颜色的热带植物,无论其形状还是色彩,对绘画者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仅仅一个绿色,从浅绿到深绿,中间每个层次都不相同,要在一幅画作中表现各种绿意,并非那么容易。

为了画出真正的海南,周少灵打算把海南都走一遍。深入黎村苗寨,远至西沙群岛,他想把海南最美丽、神秘的一面展示出来。他的《三沙劲草鸣晓日》、《西沙珊瑚含天色》、《三沙海风舞翠涛》、《西沙赵述岛主权碑》、《龙入碧海》等多幅油画,描绘的就是人烟罕至的西沙。在这些画作里,他把海水的清澈,以不同层次的浅绿到深蓝描绘出来,这需要敏锐的眼光与表现力。与海水映照的,则是海岸边的礁石,大多凌厉,和海水呈现出某种对应的关系。在《仙境黎村》、《黎家天朗气色清》、《热风黎村》、《和风暖映黎家》、《黎家丽日舒清景》、《黎寨夏韵》、《黎家农舍》、《俄查黎寨》等画作中,则是他对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的深入挖掘。在这些作品中,他记录下了一个民族行将远去的饮食起居,先不论绘画技巧,单单这份人类学上的记录功能,就让他的这批作品有着某种价值。黎族人织锦、养猪和居住的船型屋,让画面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东方式审美。因此这批作品能够得到德国、美国的一些美术馆收藏,就一点也不令人意外。这种农耕时代的饮食起居图,在全球化的格局下越来越稀少,是一个全球性的的话题与热点。

《七月正午》、《野花到时自然红》、《西岸海防林》、《田野冷泉》、《乡村田野》、《翠绿庭前夏后时》、《春意后岭》、《天群古榕》、《生态岛上的野菠萝》、《萌动的爆竹花》、《槟榔果香》等作品,则聚焦在海南岛千奇百态的植物上,有远景、有近景。远景表现椰子树、木麻黄在海风中摇曳的身姿;近景则放大了野菠萝、爆竹花、槟榔果的冲击力,用有爆发力的单一色调,展示强悍的热带植物生命力。

周少灵虽然在绘画上不断深入,可却保持着某种警醒,不愿和画坛上某些热闹的话题走得太近,他更愿意沉醉在绘画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当中,而不是追求那种虚浮的“名声”。这也让他的绘画更加纯粹一些,和一些迎合商业性的绘画,保持了适当的距离。

国际性视野

周少灵从事的是文化交流的工作,这使得他能够近距离和国外的美术相接触。他的作品也入选了“2012首届中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中国海南俄罗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展”等,他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特海姆市等举办过个人展览,这种国际性的艺术交流,给他的美术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俄罗斯著名画家爱德尔·别史洛夫和杜金·亚历山大曾在《精神的完美统一,灵动的美妙融合》这篇文章中评价周少灵说:“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上,他强调画家的主体意识,而其中的绘画表现力往往能以情动人,使景缘情生辉,笔由情精炼,色因情单纯。”

正是这种与国外艺术家的碰撞与交流,让他对美术的思考更有对比性。在他近期的一些油画作品中,这种思考变得更明显。

比如在《碧海墨石千里秀》和《潮涌逐浪石更坚》中,可以发现,他此时的大海和早先画三沙的海已经有了变化,眼前的大海变得更加主观、独具个性,尤其是《潮涌逐浪石更坚》中,海水涌上沙滩后,留下的水花温柔而多情,数只海鸟在水边嬉戏,更让画面充满了生命的灵动感。《浪涌香水湾》、《墨石涌潭波》则表现了大海浩瀚、刚硬的那一面。《翠绿岩遗湿地清》、《古村郊外烟外翠》、《古村夏山有苍翠》、《万泉河畔春光好》、《羊山千古秀》、《羊山湿地》、《梅岭冷泉》等作品,则把目光投射在海南的荒郊野外,用各种绿,熏染着海南自然当中透露出的某种诗意的东西。他的诗意,不仅仅表现在画面上,也表现在他为每一幅画所取的题目上,他尽量选用一些古典的意象、词句,碰撞出带着古典美的想象,让人顿时就进入了画面的意境当中。

为什么对国外的美术观念接近之后,周少灵的画作反而越来越透露出东方式的审美?或许,这和他对本土题材的自信有关,在国外走一圈,发现原来自己所生所长之地,是那么值得挖掘,于是便全身心投入进去。周少灵从国外画家那里吸收来的理念,慢慢转化为一种自觉性的创作追求。对于他的绘画,我们可以抱着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