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具育人功能,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要把握规律,积极建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国文化,创造文化育人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要加强管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并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列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这样做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完全必要和十分重要的。

一、提高认识,增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的自觉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同高等学校同时产生、一道发展并且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校园文化的内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认识,广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由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的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具体地说,校园文化包括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精神文化等。狭义的校园文化则主要是指校园中的精神文化,以及由历届师生传承和推进的反映着师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共同信守的团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氛围等。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精神”、“校园空气”。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谓“精神育人”、“空气养人”,就是强调这种精神文化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着育人教化、示范引导、推陈布新等功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教化功能或者说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1)坚定信念。高品位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人们树立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2)涵养德性。以积极进取、平等互助、服务奉献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养成优良的道德操守。(3)开阔胸襟。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流之中可以感受知识之多、宇宙之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从封闭的“自我”之中解放出来。(4)启发智慧。校园文化中古今中外多种学科和知识的碰撞、交融不但使人们茅塞顿开,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增进智慧、获取新知的大好机会。(5)提高情趣。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生。(6)健康身心。呼吸着校园文化清新多氧的空气和体验着校园文化青春热情的律动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营养和锻炼。应当说,以上这些功能在一定意义上还只是一种“势能”,而要将其变为“动能”,则需要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提高自觉性,增强主动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将可能性化为现实性。

二、把握规律,积极建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创造文化育人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使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的以往经验和新鲜经验,在其建设的内容和方法方面注意抓好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1、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元指导与多样发展的统一,使校园文化建设既方向正确又绚丽多姿。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能多元化。这是保持校园文化先进性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实现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一条最主要的原则。实践证明。没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出现混乱、失误和挫折,失去正确方向和生命力: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把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和建设内容的多样性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向上,繁荣发展,

2、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使师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校园文化中得到陶冶。已经开展多年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表明,不论是育人还是兴校,都既离不开科学精神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犹如一车之两轮、一鸟之双翼,共同支撑着和承载着人和学校的全面而又协调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要把这二者截然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而是要将其看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使之彼此结合和统一起来。

3、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使校园文化既蕴涵丰厚的历史资源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校园文化是由一代代师生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对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东西电不能不加区分地统统继承下来,而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对现实校园文化建设有益的成分吸收和传承下来。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重视继承历史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更要面向现实和未来,在传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前进步伐和发展要求创造和积累新的财富。传承的目的在于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创新,惟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富有活力。

4、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以利于师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精神。从20世纪初期对“科学与民主”的呼唤,到20世纪80年代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都生动地体现了校园文化理想主义的特色。校园文化在崇尚理想主义的同时也遵从现实主义,在号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同时还强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和统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社会效应和育人功能的优良传统和正确途径。

5、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属性与世界属性的统一,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交融中建设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反对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多元文化相互激

荡、竞争发展的当今世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清醒的头脑、世界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对待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和吸取世界文化(其中包括外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绚丽辉煌。

6、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使校园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校园文化,首先要坚持先进性的要求,否则就要丢掉旗帜和灵魂,就要倒退、没落、变质从而起不到应有的育人作用,同时要坚持广泛性的要求,否则就会曲高和寡,脱离群众,失去基础从而同样起不到应有的育人作用。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校园文化建设“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三、加强管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不但是重要之务,而且是经常之务、长期之务和长效之务。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在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特别是要建立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为此,特别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优化管理体制。学校的党政领导,尤其是书记和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领导者和责任人,一定要树立文化育人、文化兴校的观念,不论是在谋划学校建设发展全局的时候,还是在部署学校阶段性工作任务的时候,都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议程并将其实化,以体现出对文化以及文化育人、文化兴校的高度自觉。总结实践经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上采取纵向领导与横向联动相结合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可行而有效的选择。具体地说,就是在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教务工作的副校长分工合作共同领导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从纵向上看,二者分别受党委和校长的领导,从横向上看,二者之间是协同配合联动的关系。这是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中第一个纵向领导与横向联动相结合的管理层次。接下来,就是上述副书记分管的学生工作部门、校团委与上述副校长分管的教务工作部门的分工合作,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中纵向领导与横向联动相结合的第二个层次。以下还有院系一级的第三个层次。要使这个体制有效地运转起来,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组成各个系统的人员和机构都必须共同胸怀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从不同的侧重点朝着实现共同目标的方向而努力。

二是组织建设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是以下三部分人,首先是学生,这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热情、最有生气以及最富于好奇心、想像力、实践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力量是校园文化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发挥他们建设校园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建设校园文化的丰富而生动的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要将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吸引和组织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既发挥其生力军作用,又使之在创新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先进文化的陶冶,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以彰显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同龄人”效应。其次是教师,这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中一部分最有学识、最有经验、最有文化底蕴和对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与传承最有感受和见解的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参与者和现实指导者。同学生相比,教师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判断和总体把握更加具有优势。要采取制度要求、政策鼓励、组织调配等多种措施,使更多的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职责扩展和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领域中来,成为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端正方向、形成思路以及克服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指点谜津、及时相助,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第三是校院系管理者,或者说是校院系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其中的学生工作干部。目前,高等学校校院系管理者队伍大都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队伍。要从更新管理理念、总结管理经验、钻研管理业务、掌握管理规律、活跃管理思路、开阔管理视野、改进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这支队伍组织和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实践表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上述三种力量有机地组织起来、整合起来,形成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离不开其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搞好载体建设。除了课堂这个载体之外,概括起来,校园文化载体至少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应针对其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建设·第一种是活动载体,亦即校园内的政治、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校外乃至国外的延伸和扩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承载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参与这些活动的师生将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注入到这些活动之中,同时也从这些活动之中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这些活动视其具体情况,有些是随机的、过后即逝的,有些则是需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长期营造,形成特色,使之成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第二种是社团载体,亦即校园中由师生按个人志趣自愿组织和参加的政治性、学术性、科技性、文体性等各种社团。这些社团所具有的群众性、自主性、实践性、自励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所乐于参与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校园内各种社团的扶持和管理,引导和帮助他们把握社团方向、健全社团规章、活跃社团生活、提高社团声誉、扩大社团影响,在有利于社团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前进。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长期支持等方式,建设一批长期存在的名团名社,发挥其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第三种是媒介载体,主要是指学校的校摄、校刊、校内广播电视以及校园同等传播媒体。在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除了要加强对各种传统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以外,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对校园网等新型媒体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积投向上健康成长的新手段。要总结经验,加强探索,针对网络特点,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站和网页,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己作队伍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积极主动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第四种是标识载体,亦即作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中对校园文化具有标志

性意义的人物、事件、器物以及校歌、校训等,有人将之称为校园文化的人标、事标、物标、声标等。在这些标识中承载和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校园文化内容。对已有的校园文化的标识载体,一要爱护:二要深刻发掘其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标识作用。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和建设校园文化新的标识载体,赋予其与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内涵,第五种是环境载体,主要是指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校园内的楼、堂、馆、所、室等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设施以及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自然条件。这些虽然都是物质性的东西,但它们都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的。此外,十分重要的是学校的软环境,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以及政治氛围、学术氛围、人际关系等,则更是需要高度重视、长期建设和养成的。聪明的、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者和管理者,都深谙充溢着文化内涵的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精心于校园环境的建设。

四是抓好政策导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所具有的隐性、软性、弹性和成绩较难显示、工作较难计量等特点,使一些师生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影响。因此,在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安排的同时,必须从制度上、政策上进行引导,使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种职责和义务,使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现和业绩成为决定师生和管理者升学、求职、晋级、获奖的重要条件。

五是落实经费保证。校园文化的队伍建设和载体建设等,都是需要一定经费予以支持和保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再好的思路、规划和措施也难以实现。除了对能够长期存在的硬件建设要给予经费保证以外,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活动经费,尤其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科技和文体活动等,也要给予稳定增长的、确有保证的经费支持。

总之,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具育人功能,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显示他们的价值、帮助他们成长的重要舞台。一定要大力建设好这个舞台,使大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