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泉州市第四中心小学濒临东海,又是海丝起点,培养小学生勇敢、自由、包容、创新的海洋意识和精神,打造海洋或海丝文化特色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就“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海洋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

校园文化是构成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整体教育理念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手段。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地方文化发展,都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有校本特色,即要依托于地方特点,走出地方特色,创建符合地方实际的文化内容。我校濒临东海,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故校园文化即以海洋文化为特色。

一、 建立海洋特色文化学校的基本思路

自然的海洋,不会自然成为海洋文化。基于此,学校作为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对“海洋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新的诠释。

(一) 建设“海洋文化”的物质设施

自2016年开始,学校开展了海洋特色的文化建设。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维,为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多年来将工作重点放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其主要方面一是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二是校园环境的改造和完善。

其成果主要有:建设海洋文化的书吧长廊,创办“小海燕”校报,创办国家五星级乡村“海韵”少年宫,成立“海之灵”合唱队等。至此,海洋特色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二) 清晰“海洋文化”的内涵界定

学校认为,“海洋文化”指依托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经验,利用与海洋有关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人类生活内容构建的文化。海洋文化本质上是人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是人类探索海洋奥秘,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

学校将“海洋文化”这一特色文化建设,建立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纳入学校总体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同时明确,外显的有形的文化可以“打造”,内隐的无形的文化则要靠“滋养”,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内隐的文化才是文化之魂。因此,学校海洋特色文化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总体思路,既符合学校发展的基本战略,又体现自身特点,坚持“外显”与“内化”相结合,以“内化”为主,坚持练“内功”。

二、 建立海洋文化特色学校的措施

首先,构建富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也就是说,学校里的一墙一路,一砖一瓦,其实都是校园的一部分,都是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物。巧妙利用有关材料,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搭建起海洋特色的环境内容,可以使学校环境富有海洋的特点。其次,创建富有海洋特色的个性班级。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大环境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内部当然也应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班级中的黑板报、图书角、绿化角等,都是可以用来构建海洋文化特色的地方。对班级的名称也可以用与海有关的字眼来命名,如“学海无边”“海纳百川”之类,都可以用来给班级定名。第三,组织富有海洋特色的学生活动。学校不定期举办一些与海有关的活动,比如,关于海的知识竞赛、诗朗诵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海洋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利于增强学校海洋文化校园的特色。

三、 德育与海洋文化教育相结合

德乃人立于社会之本,所以对中小学而言,德育非常重要。而德育的实施,不能脱离实际,对于临海的学校来说,结合海洋文化开展德育,将德育内容融入海洋文化的教育之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德育内容与海洋文化教育内容相融合。我国领海广阔,让学生了解海岸线和领海线,了解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均属我国领土,了解人民海军保卫海洋的决心,了解王伟为保卫领海而撞机牺牲的壮举,这些都是德育中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是海洋文化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德育的授课形式与海洋文化教育形式相融合。比如通过航海游戏活动,既传播海洋文化,也强化德育。利用有关海洋的图片视频等构建教学情景,将德育内容巧妙融入其中,也将使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开发“校本课程”,应用海洋特色资源

作为临海学校,海洋文化本身就属于校本内容。学校可组织编写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开发海洋文化校本课程,使海洋文化真正走入课堂,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海洋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以不拘一格,比如,有关海洋的百科知识,有关海洋的诗词,有关海洋的歌曲等,都可以进入校本课程,只要根据特定的逻辑进行分类布排和实施教学即可。

五、 开展学科渗透,彰显海洋文化精神

“海洋文化”蕴涵丰富,包含了有关的自然知识、价值观念、习俗语言、审美情趣等,这与其他诸多文化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以说,海洋文化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大百科全书。因此改革教学模式,以海洋文化精神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力和創造性学习力。

六、 注重海洋特色精神文化,完善“三风”建设

临海学校加强校园海洋文化建设,要本着“做人在先,方成大器”之理念,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校园生活的全过程,突出理想信念、道德认知、生命价值、心理健康、情感体验,通过建立多种精神与行为文化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体验海洋文化的内涵,让校园的生活环境与环境生活具有丰富育人功能。

1. 建设以“大气、包容、创新”为特性的校风,使之成为弥漫在校园中的醒示文化与行动自觉,充分体现校园所拥有的“上善若水”的境界和“海纳百川”的景象,展现以蓝色文明和海洋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

2. 倡导以“仁爱、笃学、尚美”为价值的学风,培育学生具有刻苦钻研、勇于担当、互助互爱的学养,在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经历中形成有益的思维习惯和学会有效的探究方法,为支持终身发展奠定综合的核心素养。

3. 提倡以“有追求、善学习、能合作”为特征的教风,引导教师具有“爱心与责任”的高尚师德、“笃学与反思”的学科素养、“精准与有为”的专业能力;能像海洋那样无私奉献、精深宽容、充满活力、四海一家,能在团队协作中同舟共济,在改革风潮中与时俱进。

海洋,不仅成为人类生存之海、发展之洋,而且成为办学特色培育之海、成就之洋。事实上,海洋,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教育学意义上开发的教育资源。

诚然,我们实践“海洋文化”办学特色的建设,并不是要把全部学生培养成从事海洋工作的人,而是借海洋的特质,凝炼办学特色,形成育人特色,并将海洋的诸多正能量属性化成教育的元素。当我们的师生具有海洋般宽阔的胸怀、海洋般深邃的智慧和海洋般巨大的能量时,教育的成功就在面前。

作者简介:

张芸,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