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催生“泛雕塑”

《2007泛雕塑艺术展》暨“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于今年10月10日~14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对“泛雕塑”作出了梳理与探究。

揟he 13th China Sculpture Forum and 2007 Pan-sculpture Art Exhibition had been held on schedule in Shanghai WTO Mall from Oct,10th to Oct,14th . Through which, "Pan-sculpture" had been coordinated and explored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的《2007泛雕塑艺术展》暨“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于今年10月10日~14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雕塑》杂志社、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步正发先生出席了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傅立民先生亦出席论坛,并为在展览中获得“金手指奖”的6位艺术家颁发了奖杯,以表彰“泛雕塑”之典范,激励创作。

步正发副会长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中谈到:《2007泛雕塑艺术展》和“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的召开是文化创意产业在雕塑行业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和探讨。“泛雕塑”将雕塑的理念延伸,推动雕塑与建筑、雕塑与公共空间、雕塑与材料、雕塑与科技、雕塑与市场、雕塑与家居产业、雕塑与传统手工艺等方方面面的结合与嫁接,为雕塑产业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道路。同时,他也对雕塑专业委员会及中国《雕塑》杂志社十余年来积极推动中国雕塑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表示极大的认可和鼓励,并希望中国《雕塑》杂志社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能在雕塑产业发展方面做一些更为切实的工作,打造雕塑创意产业链,完善创意产业生态。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与产业结合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这意味着“雕塑”行业的发展不是以艺术之名孤军奋战,而是以艺术的标准来推动各种产业向个性化、高端化发展,为他们提供理念支持、创意支持,同时也借助相关产业的力量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技术支持,促成互相之间良性的循环发展。因此,本次活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对“泛雕塑”作出了梳理与探究。

论坛:学术探讨厘清思路

“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为“泛·雕塑”,为期两天,共有50多位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各雕塑院的理论家、雕塑家、批评家以及雕塑、景观企业负责人参与。论坛代表们纷纷就雕塑艺术的概念边界,雕塑艺术与现当代材料、技术、观念的碰撞,雕塑与城市公共景观、雕塑与旅游文化,雕塑与文化创意产业、雕塑艺术市场、艺术传播的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尽管各执己见,最后争论的各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派别:1、坚持传统、精英雕塑:对今天雕塑越界现象和工艺性、装饰性、生活化、实用性等等的雕塑品质和质量表示质疑;2、认可但持保留态度:从美术史的角度而言,雕塑泛化现象由来已久,泛化是一个进步的大趋势,那么如何避免这个趋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专家之间引发了关于“审美”及“时代精神”的辩论;3、抛开概念上的争执,从市场角度谈: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如何与其他门类进行交叉、互动,扶持一个新的高品质的实用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公共艺术品市场?4、抛开概念上的争执,从学术角度而言:如何保证“泛雕塑”的先验性?因为艺术要走向生活,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妥协,削弱它的个性;如果雕塑的发展一直被置于“妥协”的背景之下,很容易丧失它作为艺术独有的前瞻性和创造力。

以上的几类见解之间,事实上并没有存在必然的敌对关系,而是分别站在美术史、艺术呈现表征、市场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泛雕塑”并非是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是一种现象,通过论坛的交流,我们的目的是达成对“泛雕塑”文化创意产业的一致认识,寻求更好的发展策略。诚如《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所言:统一思想,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把雕塑这块蛋糕做大。为了在实践上进行“泛雕塑”的探索,主办方便以展览的形式搭建平台,直观地叙述“现象”。

展览:视觉体验引发关注

《2007泛雕塑艺术展》主题为“科技·雕塑·生活”,属于大型综合性雕塑展览,展览面积近6000m2,参展作品是主办方在“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首届中国职业雕塑家联展”、“2007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等大型学术展览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征集方式遴选而出。展览不仅汇集了雕塑名家之作,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新人新作。

本次展览的展区按照艺术水准分为两大部分:A区参展者多为艺术院校、艺术家工作室、画廊;B区参展者多为公司、企业、实用艺术、传统工艺门类。参展艺术家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意大利、美国、肯尼亚等地的。参展作品不仅在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上无所拘泥,在观念创新方面也有极大拓展。中国美院公共艺术系为我们展示了光、电、磁以及结合其他新材料新技术而成的动态雕塑。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第九工作室、江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我们带来了艺术与家居设计结合的巧思妙作。鲁迅美院雕塑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院、天津美术学院则推出院长、系主任级别的教师作品,实力非凡!清华美院纤维艺术实验室、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闽江艺术学院分别携软雕塑、陶瓷雕塑和漆雕塑参展,不同材质美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台湾雕塑学会则有志于打造一个小型的泛雕塑展,以推介台湾优秀的雕塑家。上海、四川、安徽、郑州等地雕塑院也各自占了一席之地。至于艺术家工作室,韩美林、李象群、陈志光、罗小平、王小蕙、霍波洋、殷小烽、汪天亮、朱成、许鸿飞、吴为山、张峰、魏华、姚永康、施秉谋、黄剑、秦红等等知名雕塑家和一些后起之秀,更是不可胜数。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雕塑富有装饰性的美感,颇具民族特色、个性强烈,自成体系。陈志光的不锈钢蚂蚁则悄悄爬进了会场,蛰伏其中。黄剑、秦红两位女雕塑家带来风格迥异的玫瑰,妖艳与典雅,竞相争妍。

为了扩大展览影响,推动雕塑艺术普及教育,在10月13日当天,主办方组织上海徐汇中学、怒江中学等院校师生参观展览并与年轻艺术家王芃、林家卫进行艺术创作互动活动。王芃的《玩偶》,通过艺术家、参与者和玻璃钢翻制的服装之间的交流,试图探索:“我是谁?”、“谁是玩偶?”等深刻的生命哲理。林家卫则以娴熟独到的技巧与手法为观众进行现场泥塑表演,观众们也参与到泥塑创作之中,趣味盎然。本次展览持续至10月14日结束。

本次展览还评选出了6名金手指奖、46名优秀奖、3名最佳组织奖及1名科技创新奖。获得金手指奖的艺术家分别为:吴为山、魏华、刘海峰、黄剑、黄小明和汤文伟;获得最佳组织奖的为台湾雕塑学会、0工厂艺术中心以及意大利的FYR画廊;获得科技创新奖的为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

在批评与省视中继续前行

2007泛雕塑艺术展是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社酝酿数年的一个展览。在开展雕塑专业委员会工作及办刊的工作中,我们看到,中国雕塑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摸索前行,各种流派、主义并行,艺术家进行越来越多的实验和突破,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乃至新的艺术风格不断涌现,而雕塑理论的发展却滞后于多元共存的雕塑创作现状,这就带来价值判断的迷茫和失落,雕塑界需要有强有力的声音来呐喊争鸣以推进理论建设,而并非只是一味地埋头创作;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不仅金融资本不断向艺术市场扩张,中产阶级、白领阶层数量的增多也为立体造型艺术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当国画、油画等艺术的市场渐趋饱和之时,雕塑市场正当兴起。因而,借国家大力号召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我们适时地推出“2007泛雕塑艺术展”及“第13届中国雕塑论坛”这两个富有实际意义的活动。

虽然本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借鉴了艺术博览会的运作方式,但在论坛的配合下,就其学术定位和艺术水准而言,本次展览依然具有鲜明的学术立场。作为一次学术活动,这个展会可以说是成功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雕塑界对“泛雕塑”的意见纷呈,褒贬不一。这是所有突破者必然面对的境遇,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值得畏惧的并不是被批评,而是没有人批评。只有在一个良性批评的环境中,雕塑艺术才能获得好的发展。而本次展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不仅让业内人士和广大受众对“泛雕塑”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还有不少雕塑家在展览中签订了业务。比如,一位来自四川的艺术家就获得了浙江一个60多万的项目,另一位来自广东的雕塑家在展览中也谈成了一个150多万的业务,还有不少雕塑家在展览中销售了作品并获得一些基金会、艺术经纪机构的关注。

但在推动雕塑艺术走向大众文化消费方面,本次活动还有很多可以推进挖掘的方面。比如,雕塑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品,可以开展与各种知名品牌的协作,从企业中获得赞助和支持乃至收购的机会。在参展对象方面,应当加强对海外潜在参展机构及画廊机构的宣传。海外参展机构的介入可以把他们最前沿的、优秀的艺术带入中国,毕竟他们在技术、设计等方面的发展要比我们成熟。他们的进入也可以把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作理念带入国内,使得国内外的交流更为直接、直观。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它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于扶持规范的艺术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值得重点提一下的是“实用艺术”。雕塑的泛化不仅仅是在材料、技术、创作理念上扩展原有雕塑的概念。它掀起的,可以说是一场“艺术奢侈品”的普及性革命!这个“普及性”不是说艺术品要打折、降价、批发。艺术的价值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它的价格并不取决于艺术家创造它的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创造本身的价值。这个“普及性革命”指向的是“审美的日常泛化”,也就是让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与纹理中去,不仅创造艺术的空间,更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泛雕塑”的市场空间是无限大的。

就本次展会本身而言,会展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大门类是新兴的,尽管艺术门类只是广大的会展产业中微小的一支,但是在艺术这个圈子里,已经有各种各样艺术博览会粉墨登场。“泛雕塑”艺术展除了要完善自身的理论建构,也要找准自身的市场切点,再配合行之有效的运作策略,才能有更好的持续性发展。我们期望在下一届展会中吸取首次办展的经验,在组织运作方面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