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幸福大足

重庆市大足区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唐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建县以来,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大足人民,在物产丰饶、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大足举全区之力,坚持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道路,坚持在创新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在扎实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过程中,突出一个“惠”字——即:“文化惠民,幸福大足”。

一、加大投入让文化硬件基础得以夯实

“十二五”期间,为持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大足启动、建成了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完成了大足文化艺术中心、大足青少年活动中心、双桥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足体育中心、双桥体育馆、双桥文化馆、图书馆等馆场建设,推进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总馆、龙水湖影视创意产业基地、大足广电大厦、双桥市民文化中心、海棠新城文化中心建设。完成了27个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足、双桥支中心、27个街镇分中心、207个村级服务点。已建成207个村级农家书屋,762个图书外借点,2207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大小文化广场25个,面积达50000余平方米。区级文化馆、图书馆、体育运动中心、27个街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11个社区健身点免费对公众开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基本实现了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二、精心组织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造就了大足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刚评价:大足石刻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之首,历史文化尘埃落定之地。台湾星云大师参观大足石刻后挥毫泼墨:天下大足,福满人间。

文化塑造人的灵魂,文化活动搭建起了塑造人的灵魂的桥梁。大足每逢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庆日都要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演出年均30场,举办各类文艺赛事、才艺比赛10场次,每年开展“中国梦·巴渝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下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1200场次,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传承活动10场次。每年免费放映农村电影近2994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1653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为了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各街镇重视业余文艺团队建设与管理,多数业余文艺团队取得了营业执照。不少街镇吸收大学生村官协助文化站开展工作;雍溪镇修复古戏楼传承戏曲演技;回龙镇组建大学生村官文艺宣传队,每年演出20多场;高坪镇峰高村自建“乡村大舞台”定期开展活动,这些举措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民间文化活动也异常活跃,民间演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独具地方民间特色的“万古鲤鱼灯舞”、“中敖火烧龙”、“石马狮子舞”、“双桥狮舞杂技”和民族乐队、铜管乐队、腰鼓队等活跃于乡村田野、婚嫁和开业庆典等场所。据统计,全区小具规模的民间文化活动组织162个,从业人员2525人。一项项为满足基层群众“求美、求知、求乐”文化需求而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包容性强、涉及面广、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生活等特点,吸引了成千上万民众自觉参与,不仅为群众带来了欢乐,还为地方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舞台。

在搞好群众活动的基础上,大足还积极组织参加市级赛事。在省级以上文艺书刊发表各类作品3000余篇(幅),出版书籍20余部,获得市级以上奖项200余个。参加全国第六届少年儿童合唱节获“南湖杯”奖;《蛤蟆歌》代表重庆市参加第十四届宁夏花儿歌会获得金奖;《照亮我人生的那盏灯》获重庆市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奖。竞技体育荣获国家级、市级奖励106项。

三、彰显特色让地方文化绽放风采

深入挖掘大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台全新演绎大足石刻“三教”文化及民俗文化特色的大型歌舞剧、一台(部)舞台艺术佳作。设立大足文艺创作基金,创作生产文艺精品6件;成立大足石刻艺术团,创作特色文化节目15个;开展“一镇一品、一村一招”文化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以全区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事例为题材,发动、引导和扶持全区专业、业余文艺创作人员进行专题创作,开展相关题材的戏曲小品、书画美术、文学、歌曲等创作生产。

立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大足充分挖掘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石雕产业、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扶持发展一大批微型文化创意企业。培育宝邮路石刻文化艺术长廊、大足城南国际文化旅游商贸城、龙水湖石刻影视创意园区、海棠香国历史风情城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品的开发,对大足石雕、万古鲤鱼灯、中敖火烧龙、双桥狮舞杂技、牙齿顶板凳等文化产品进一步开发,形成具有竞争能力和广阔市场的文化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萬古鲤鱼灯舞”上世纪50年代进京为国家领导人表演,2009年,时隔近50年,万古鲤鱼灯舞再次进京献礼国庆60周年大典, 天安门前,重庆花车上的6条鲤鱼活灵活现,光彩夺目,不仅舞出了大足绝活的神奇,也舞出了重庆的精彩。石雕产业方兴未艾,获得了“中国石雕艺术之乡”的美誉,是重庆市十大文化亮点之一。

目前,大足结合地域特色打造了“大足荷花节”、“大足枇杷节”、“宝顶香会”、“万古鲤鱼灯”、“通桥杂技”、“双路狮舞”、“石马地盘狮舞”、“妙高山庙会”、“铁山葡萄节”、“中敖火龙”、“邮亭鲫鱼”、“龙水五金”、“三驱三绝”、“古龙茶叶”、“雍溪古镇”等众多文化品牌,高升、宝兴、三驱分别打造了“笋竹之乡”、“武术之乡”、“竹席之乡”品牌。各镇街依托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营造氛围让大足增添文化自信

让公共文化资源在整个社会合理流动,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营造参与和享受文化发展的氛围,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大足,读书看书的氛围日渐浓厚。重庆读书月优秀出版物惠民巡展活动(大足站)巡展期间,展出国内外精品图书6000余种,内容涵盖名著典藏、国学经典、农业技术、教育艺术、时尚生活及少儿读物等诸多领域。

在大足,每当夜幕降临,在大足宏声文化广场、石璧广场等各个悠闲广场,跳舞健身的人们踏着音乐的节拍,舞出了欢乐,舞出了自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大足,每逢节庆假日,各机关、各街镇、各学校、各企业都张灯结彩,载歌载舞,举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人人都过着欢乐、甜蜜、吉祥的日子。

以全体公民为对象,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弘扬大足石刻精神,增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设“文明大足”;培育和形成良好的社会礼仪、生活礼仪、职业礼仪,建设“礼仪大足”;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建设“诚信大足”。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做好特色文化品牌。一是石刻文化品牌。举办好大足石刻艺术节,并以其为平台,进一步丰富石刻文化的内涵,扩大其影响,真正用文化来传承大足石刻,提升大足城市的文化品位;二是宗教文化品牌。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的方针,加大对宝顶香会的对外宣传和扶持力度,打响“香焚宝顶、福满人间”的宗教文化品牌;三是五金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龙水五金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的优势,以文搭台,经济唱戏,做响做亮五金博览会这一展会品牌;四是民间特色文化品牌。结合大足旅游,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足民间文化艺术节,打响大足石雕、万古鲤鱼灯、中敖火烧龙、石马狮子舞、三驱“面人”、手工竹编等“大足民间特色文化”的品牌;五是文艺创作品牌。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区内作家、艺术家、雕刻家加大对大足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创作,另一方面,邀请一批国内著名学者、大师、文化名人和文艺界资深人士对大足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包装和打造,塑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起的具有大足特色的文学剧本、舞台节目等文艺精品。

倾力打造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与中信集团、市广电集团的配合力度,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建成以遗产体验和精神休闲为支撑的国际性文化旅游度假地;充分利用大集团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坚持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二是做大做强石雕产业。利用国家重点职中——大足职教中心,科学组织现有民间工匠,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能;引进现代生产技术设备,促进传统石雕工艺上档升级,形成产业链条。三是策划中国大足·大同世界论坛。充分利用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历史文化定型之作的优势,在龙水湖畔打造一个集会议、休闲、度假、展览于一体的世界级论坛基地。

在传统观念里,“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素来与“下里巴人”无缘。然而,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精神文化内涵和档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在打造艺术精品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感恩于民。”这是大足在推进“文化惠民——精品全民共享”工程时提出的口号,也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是活动给老百姓带来欢乐,是欢乐增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是自信让全民感到生活在大足幸福满满。

作 者:重庆市大足区文化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