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内环景观带环境工程特色体现浅谈

摘 要 在充分体现古城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同时赋予景区新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荆州古城在设计中追求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巧妙因借周边环境及景观,充分地延续和传承荆州地域文化及历史文脉。

关键词 景观带;地域性;生态性;荆州古城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1 概况

内环路是环绕荆州古城的一条城市干道,内环景观带是以荆州古城墙为依托,展现具有浓郁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特征,充满自然、野趣特色的综合性带状绿地景观带。规划范围21.17 hm2,全长10.2 km。

2 内环景观带环境规划设计的艺术构思

内环景观带以“一线穿珠”的形式将楚音楚韵景区、雄楚春色景区、远安门广场、玄妙观景区、洗马池公园、西湖公园、西林湾景区及三袁纪念园区串联起来,将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及公安三袁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满足人文历史和顺应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依据主要活动内容的功能要求,结合用地的环境条件,将景观带确定为“一环”“八大景观区”的基本空间格局。

2.1 一环

“一环”是指内环景观绿带的打造,通过环城绿带的综合建设,使市民和游客漫步于巍峨城墙与浓密植被之间,是理想的游憩休闲之地。

本案充分发挥古城墙的景观优势,通过对沿城墙内侧进行树木的栽植和保护、沿途设置古典式路灯、色彩缤纷的植物模纹等,形成简洁大方的环城景观,创造以自然、野趣为特色的环城空间系统。路边植物以观叶的植物作为背景,形成色彩斑斓的景观。游人漫步其中,或观赏湿地沼泽植物,或领略湿地水乡风情,幽幽的荷香伴着阵阵水波的清爽,让人乐而忘返;也可以泛舟荡漾在碧波之间,其乐无穷。

2.2 八大功能区

“八大功能区”分别是指“楚音楚韵景区、雄楚春色景区、远安门广场、玄妙观景区、洗马池公园、西湖公园,西林湾景区和三袁纪念园”。

2.2.1 楚音楚韵景区

本段景观主题由“斑驳忆古城,楚乐之音,疏林水影”三部分组成,作为楚文化展示的前奏。

“斑驳忆古城”由秋叶亭、展示城墙历史的竹简文化墙组成,搭配树池坐凳,荣鑫花园入口处设置了健身场地,供市民出行使用。青砖黑瓦加上秋季植物如银杏,鸡爪槭,红枫等植物的配置,烘托出宾阳楼历史文化展示特色景区。

“楚乐之音”以浑厚的楚国编钟以及典雅大方的虎座凤架鼓小品组成[1],浓墨重彩的画上楚文化展示的开端。通过强化的方形场地与虎座凤架鼓的结合,反映了楚人表现天圆地方的观点。如出土文物鹿角立鹤、配合音响设备,舞者轻盈律动于游园之中,音动舞飘,交相辉映。

“疏林水影”通过对现状水体的整形,生态驳岸的处理,假山瀑布以及草亭的设置,体现了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悠闲氛围,为下一景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2.2 雄楚春色景区

本段范围是从东门污水泵站至雄楚楼段,规划面积地1.9 hm2。本区现状水体面积1.03 hm2,水面垃圾漂浮,杂草丛生。

景区于自然驳岸边设置了水车、埠头、清水平台等设施。水上展示小渔船游弋莲间的和谐场景,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田园风光。

2.2.3 远安门广场

本段位于小北门以西,规划面积为1 993 m2。现状有826 m2的空闲场地,木材公司和水利工程管理处,各有一条通道限定了本区的范围,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基础,利用大面积空闲场地加以铺装植物的改造提升,提炼荆楚建筑元素中的马头墙为基础,设置建筑元素小品为主题景观,高度5.5 m,配合城墙历史文化墙的展示,营造了浓郁的荆楚文化气息[2]。

2.2.4 玄妙观景区

本段范围从北门污水泵站至区建委宿舍区间,占地1.2 hm2。由于现状水面所占比例过大,无法形成系统的景观体系,所以以堆岛及填水的方式获取必要的景观空间,以满足基本需求,现状建筑占地面积87.3 m2,由于本段景观空间极为短缺,所以将现状建筑拆除,纳入公共绿地范围。

本区夏季植物景观为主,借助大面积水面可形成荷花池(放生池),为玄妙观这一景点作为景观铺垫,其中设置了荷香亭、埠头、景墙等景观小品设施,生态驳岸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沿驳岸点缀大小置石,使整体感官更具灵气。

2.2.5 洗马池公园

洗马池得名:传说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北攻樊城,在沔水与曹军遭遇。此战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关羽班师凯旋,经此街道进城,沿街百姓自发聚集两旁欢迎得胜将士,鞭炮声声,鼓乐阵阵,载歌载舞,庆贺胜利[3]。关羽得胜回城受到如此盛大的欢迎,喜不自胜,进得城来,见其宝坐赤兔马征尘满身,怜惜之情顿生,忽见北门内东侧有清澈见底的池塘,于是策马而至,亲手为赤兔马洗涤,百姓亲眼目睹此景,甚为感念,遂将此塘谓之洗马池,千百年来,民间津津乐道,流传不衰。

洗马池公园由关公亭(内设关公雕塑)、“竹简”景墙、关公故事碑廊(半廊)、唤马水阁、“赤兔马”石雕、笠亭、马蹄桥、美髯亭、“青龙偃月刀”雕塑、倚刀廊、掇刀石、牌坊、掩醉楼、桃花坞、亲水台阶、亲水平台、树阵广场、石马槽以及拴马桩等组成。

规划通过丰富的景观设计元素,例如:关公故事碑廊(半廊)、水中“赤兔马”石雕、美髯亭等,充分展示关羽忠肝义胆、文武双全,知春秋、明大义、武功盖世。亲军亲民、有情有义英雄形象。

2.2.6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由“西湖”石牌坊、蜀国水寨、蜀国兵寨、三义桥、桃花苑、卧龙桥、蜀国故事文化长廊、聚贤阁及服务建筑等组成。规划旨在将战舰、烽火台、瞭望台、蜀国主题雕塑、蜀国名将雕塑、点将台、演兵场等三国场景,巧妙融入大自然环境中,通过植物、亭、台、楼、阁、桥等景观元素的精心布置,营造既具有浓郁三国文化(蜀国主题)氛围;同时,拥有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柳夹岸,水波潋滟,令人心醉神驰“荆州小西湖”美景 。

2.2.7 西林湾景区

本段位于荆州古城西南角至新南门段,占地3.78 hm2。本段由“楚汉广场,竹石报春和新南门游园”组成。

“楚汉广场”以楚国战争为主题,通过抽象的象棋组景形式,表现楚汉相争的战争场面,形成楚汉广场,供市民活动。本区以春季植物景观为主,桃李杏为基调树种,搭配常绿灌木如茶梅,杜鹃等[4]。

“竹石报春”由竹石报春和新南门游园组成,竹石报春的翠风亭和假山组景,配置约360 m2的场地,为周边市民提供一个小型集散地,供人们休闲和健身。

“新南门游园”保持现状格局,更换铺装提升档次,对现状植物进行整理,拆除停车场上的违章建筑。

2.2.8 三袁纪念园

三袁纪念区占地9 554 m2,位于荆州工人文化宫以南,基址东面为游泳池场地,西边主要分布了零散建筑,现状建筑占地1 301 m2。

本段是以纪念文学流派中的公安流派的领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为主题,展示他们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的思想,使前后七子所倡导的持续百年的复古思潮因而衰退。它们的理论与创新,是中华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为纪念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复建“三管笔”

因本园性质为纪念性游园,所以已中轴线的形式布局,由于三管笔尺寸需依照历史记载进行复原,按照历史记载东边和西边两管各高6.2 m,中间一管高6 m,笔的腰粗达9.9 m,东西向36 m,台基45 m,45 m长台基如果平行于内环路,根据用地范围限制,轴线的长度就相对较短,所以以斜轴线的形式,延伸了轴线的长度,通过主轴线将拓思石,牌坊及三管笔串联起来,加上管理间,树池坐凳的设置,形成了本园的布局,拓思石以石刻的手法展示三袁的代表作品。

3 环境工程特色体现

3.1 延续地域文化,传承景观内涵

本案环境工程设计紧紧依托荆州古城,在充分体现古城历史文化的前题下,进一步挖掘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同时,赋予景区新的文化内涵和意境。在设计中追求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巧妙因借周边环境及景观,充分地延续和传承荆州地域文化及历史文脉。

3.2 因地制宜,维护和完善自然生态环境

规划设计通过对全线基地现状的解读,合理布局,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挖填方量使其交通顺畅,空间层次丰富,景观搭配适宜。同时,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整治,注重自然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维护,增加和丰富区域性自然植物群落,提升和完善局部地被与花卉,使之充分体现原生态的景观特色,最大限度地保护内环景观带的自然性和生态完整性[5]。

3.3 市民休闲空间的营造和现代气息的体现

在内环景观带建设中,新增文化广场等市民游憩区,满足人们渴望走向自然的美好夙愿,园区新增了各类休息区域,设置了休息亭廊、石桌椅,并注重现代气息的体现。

3.4 植物配置对景观功能的烘托与融合

植物配置上考虑色彩、季相以及园区意境的营造,注重物种的品性、姿态与色彩,使之与景区景点的情感及审美基调相吻合,使各景区之间形成相映成趣的效果。通过不同区域的不同植物搭配,使植物环境起到对景观功能的烘托与融合。游人在园中休憩的同时,既欣赏了美丽的植物景观,又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和精神的放松,精神上倍感愉悦。

参考文献

[1]蔡靖泉.东方雅典:荆州荆楚文化[M].第一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0.

[2]陈礼荣.人文荆州[M].石家庄: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5.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

[4]吕正华,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8.

[5]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