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陵”

从西安向西北行76公里,过了乾县县城,就会看到一座挺拔耸立的山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乾陵一一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并不是大唐帝国最早的帝陵,但却是其规模最弘大、知名度最高的帝陵。乾陵“依山为陵”,所在山峰的名字为“梁山”,海拔1047.3米,是乾县境内诸山的祖脉。梁山有三峰,北峰为最高峰。乾陵的地宫(帝陵的墓室)就建在北峰,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的地上、地下建筑群。

整座陵园被围绕梁山修筑的一周方形的城墙所包围。在城墙的南、北、东、西面各开一门,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命名,其中朱雀门(南门)为正门。每个城门外部有阙楼和石狮。朱雀门内建有一座献殿(举行祭献仪式的活动场所,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四个城墙拐角各建一座角楼。城墙的总长度5918米,大于秦始皇陵的外城,而在这一周城墙之内其实还只是乾陵的内城。通常所说的“乾陵”还包括面积更大的外城和陪葬墓,可见其规模之大。

司马道

朱雀门之南就是乾陵长长的司马道。司马道全长650余米,依山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其尽头就是陵山、陵园大门和雄伟的献殿,这种布局自然而然地会令前来拜谒的人们产生一种肃穆敬畏之感。在司马道两侧,整齐地排列着体型高大、雕刻精美的各类石刻,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和牵马人、手拄仪刀侍立的石人、“述圣纪碑”和“无字碑”以及“六十一宾王像”。这些石刻组成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园内最庞大的石雕艺术群,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繁盛发达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成就。

石人、石马

乾陵的石人、石马在唐朝时就被神化而令人敬畏。传说,“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叛军攻打潼关,唐朝大将军哥舒翰率兵拼死抵抗。就在两军激战正酣时,忽然天降神兵,个个英勇无比、刀枪不入,助唐军击溃叛军,大获全胜。恰在这时,乾陵的守陵官员飞报:乾陵石人、石马皆莫名其妙地向外渗水。朝廷上下顿时欢呼雀跃,原来是祖宗显灵,专守护乾陵的兵将助阵!这个美妙而又带有政治意味的传说现在看来虽不足信,但可见乾陵石刻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石碑

在乾陵所有石刻中,体积最大的要数唐高宗的“述圣纪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

“述圣纪碑”高6.85米,宽1.86米,总重约89.6吨(1吨=1000千克)。顶部模仿宫殿的屋顶,碑身由5块方石扣接而成,连同顶和基座,共计7块石料,当地人称“七节碑”。使用7块石料也是相当有讲究的,象征着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意即李治的“文治武功”如同日月星辰照耀天下。约5600字的碑文由武则天亲自撰写,中宗李显书丹,当初刻好后每个字都填以金粉,看起来光辉夺目,可惜现在已模糊不清了。

“无字碑”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达98.84吨。碑额为圆形,雕刻八条绕缠的螭龙,碑身两侧刻《升龙图》,气势宏大,精美之极,不愧为历代碑中之冠!然而,这样一座巨大的碑上却空无一字!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立一座无字的丰碑?有人说武则天孤傲自大,认为自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功绩之大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因此立一座无字之碑;有人说武则天当政时专断强硬、大兴酷吏,使包括自己的亲人在内的许多人枉死,这些是是非非不好书写在石碑上供后人指点议论,索性不书一字;还有人说,武则天当过皇帝,却是以皇后身份陪葬乾陵,人们对碑文起首当书写何种称谓一直争论不休,无法解决,撰写碑文就更无从提起了。关于“无字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千古之谜。

无头石人

在司马道的东西两侧有许多与点人一般大小的无头石人。这些石像大多穿窄袖右衽或左衽长袍,腰束宽带,足登尖头靴,两手合拱,表现出恭顺谦卑的姿态。这些石人的由来是,在高宗下葬时,少数民族首领和特使前来参加葬礼,武则天为了炫耀葬礼的盛况和唐朝皇帝“天可汗”的地位,遂将他们的形象刻为石像立在乾陵,称为“六十一宾王像”。石人头部绝大多数毁于明清之际,尚存的为高鼻、深目形象,有的还能看清楚头上的发辫。石人背部原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目前能辨清字迹的有“朱俱半国王斯勒”、“于阗王尉迟敬”、“吐火罗王子特勤羯达健”等,他们大部是各少数民族羁縻国的首领。“六十一宾王像”是唐朝民族交往和对外关系的真实写照。地宫  乾陵的核心——地宫,也就是基室,开凿在梁山北峰东南坡的半山腰上,修筑的方法是先在山坡上挖墓道,然后在基道的尽头向山腹内凿挖墓室,待下葬后封闭墓道,恢复山体的自然状态。所以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唐高宗和武则天葬在梁山上,却无人知晓具体的位置。直到1958年,因为附近修筑公路,有群众在梁山上放炮采石时发现了整齐的石条,找到了乾陵的基道口,这个千古谜团才被解开。1960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基道进行了试探性发掘,结果表明:乾陵的墓道全部用大石条填塞,石条上再夯打灰土。每块石条长1.25米,宽0.4~0.6米,厚0.1~0.45米,层层累砌,共计使用石条约2500块。水平方向的石条之间以银锭形的细腰铁栓板嵌固;垂直方向的石条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石条之间的缝隙再以熔化的铁水灌注,使整个墓道填石完全成为一体,其坚固的程度相当于我们今天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坚固无比,一般的盗墓贼根本奈何不了它。没有发现墓道填石被移动或破坏过的痕迹,同时,在主陵周围进行的勘查和钻探也没有发现盗洞和其他可疑的扰乱之处,因此考古工作者推断,乾陵地宫没有被盗,而且可能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