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的建水紫陶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在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陶瓷艺术犹如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被人们称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地处云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人们从极富灵性的陶瓷碎片身上,破译出唐时明月宋时风华的中华文化遗韵。

千百年来,位居中国“四大名陶”之首的建水紫陶广受民众喜爱,在国际国内多次荣获大奖,至今仍在传承历史,改革创新,在一片生机勃勃中不断发展着。建水紫陶有别于其他陶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书画艺术的展示不是写在宣纸上,而是采取阴刻阳填的方法移位到陶坯上,并采用无釉磨光的工艺精制而成。建水紫陶具有“体如铁、色如铜、亮如镜、声如磬”和“花瓶装水不腐,花盆栽花不烂,茶壶泡茶愈香,餐具存肴不馊”等特点,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精美的陶瓷造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装饰性,,纵观古今中外的陶瓷装饰手段,素坯化粧土彩绘,素坯打磨,素坯镶嵌,素坯挂化粧土施釉,泥坯上堆、雕、刻、印、捏、贴,泥坯雕刻施釉,釉坯雕刻图案装饰,各色厚薄釉系的窑变装饰,玲珑、丝网、印花、贴花,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上釉下装饰等形色纷繁。陶瓷先辈们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开创了广阔的创新之路,造就了光辉灿烂、韵味十足的中华陶瓷文明。

云南建水一代代制陶艺人、文人和工匠们用他们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借鉴并吸取中华陶瓷工艺以及其它国家民间艺术的装饰文化,立足云南建水本地“五色石土”,因材施艺,将书法字画用雕刻、填泥、烧制、 窑变、磨光等诸多工艺手段熔于一身,料、工、艺、火精妙完美结合于一体,化工艺为神奇。赋予了建水紫陶极富灵性的艺术生命,在百花齐放的中华陶瓷艺苑中独领风骚,大放异彩,在中华陶艺史河中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独创,也是对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的伟大贡献。

建水紫陶由于制作工艺的独特性,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神奇独特的五色石土,心手感应的人工拉坯,质朴的创造出泥土韵律变奏的生命美;中国书画一笔一墨的灵动,透射出文人墨客的情怀、清雅质朴的美妙;心领神会的刀笔喻巧于拙,游走于忍让间,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演释成金石味的朴拙;原生态“五色石土”的淡雅,窑变的魔幻,磨工巧夺的神奇,将大自然的材质美与人类的创造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以物融心,人物相融的美妙境界。建水紫陶那可遇而不可求的窑变,五彩斑斓的阴刻阳填,似千年磨蚀,古朴厚重,不愧于中国“四大名陶”之首的地位。

建水紫陶的烧制过程,是一种火的艺术,也是一个神奇美妙变化的过程,陶坯在1000度—1300度不断的氧化和还原中产生变化,个中包含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幻魅力。同样的配方、同样的陶坯、同样的火候、同样的烧制时间,烧制出来紫陶作品的效果往往大不一样。紫陶的色彩会产生窑变,或黑或绛或紫红相间,出现可遇而不可求的魔幻色彩或魔幻图案,令人观之叫绝。

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水紫陶,在近千年的历史磨砺中,产品由粗到细,由细到精,由单一到多元,由多元到多彩。无论是餐具、茶器、酒皿,礼枢、祭品,还是陈设、装饰、收藏,其最显著的特色在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又将使用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满足人们高度文明的需求。加之在烧制过程中可遇不可求的机理、窑变,形成了紫陶产品的不可重复性,这在艺术品中是最为可贵的,难怪紫陶誉满中外,广为流传。

在数千年陶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水紫陶从原始的粗陶,发展至今,是一代代建水本土艺人和工匠默默耕耘创造,在漫长的岁月中得以升华的结果。20世纪初,以向逢春大师(云南政协委员)为代表的建水一代名师,采用雕刻填泥,无釉磨光的工艺,奠定了建水紫陶在位列中国“四大名陶”之首的特殊地位。建水紫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云南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建水碗窑村千百年来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养育了一批又一批陶艺人才,没有那些紫陶工艺大师们的坚持进取,无私传承, 勇于创新,就不会有建水紫陶繁荣昌盛的今天。现代建水紫陶工艺在陈绍康、袁应德、谭知凡、马成林等老一辈大师的传承和创新下,造型新奇、风格独特、形神兼备,达到了一种新奇古美的艺术境界。历史也造就了现代派的谢恒、徐荣洪、向炳丞、潘朝凯、田波、向进兴、陈俊、陈学、陈俊沛、叶建鑫、余永林、毛耀宏、黄木生、田静、杨春丽、黄木忠、王俊涛、志伟、杨庆祥、姚军、邹科、张庚祥、余丽芬、王俊涛、姚军……等新一代中青年紫陶工艺大师以及一大批年轻的后起之秀。 他们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特性,扎根于民间美术的多民族地区,设计思想与艺术感应源自古滇文明,源自浓郁的民间民俗,源自现代文化的丰富多元。他们性格朴实、厚重、谦虚、热情,作品极富现代气息和质朴神韵,充满着金石味、金属感,充满着刚毅之美与历史厚重感,飘逸着现代的温润与柔美,流畅飘逸的线条与器型相映成趣,亦是现代紫陶工艺的生命之光……

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特有的民族传统陶瓷文化精品,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理应更好的去发掘、宣传、创新和推广。在此次云南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优秀提案中,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建议修改《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保护云南建水紫陶等价值厚重的传统文化。记者坚信,这传承千年的文明,精妙绝伦的工艺, 很快将得以腾飞。

责任编辑:李燕